导图社区 高一生物
这是一个关于★高一生物的思维导图,包含蛋白质、 核酸、 细胞膜、细胞器、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细胞核等。
这是一个关于高一生物的思维导图,包含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 、糖类、 脂质等。
九上 第三章 旋转 思维导图 旋转。包括介绍了: 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中心对称 3.对称点坐标特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生物
植物与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植物
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动物
系统
蓝细菌
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
核糖体
类型
原核生物
水华的成因
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
光合作用的原因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日常膳食为什么要合理搭配?
正因为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我们才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①制作: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②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③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④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⑤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换高倍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观察组织样液颜色的变化。
斐林试剂
①等量混合 ②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双缩脲试剂
①先加A,再加B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水
存在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功能
①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水的参与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与代谢和抗逆性的关系
①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
②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①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糖类
单糖、二糖、多糖之间的关系
脂质
分类
脂肪
磷脂
固醇
1.脂肪是细胞内最优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等作用
2.磷脂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①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蛋白质
调节
催化
运输
免疫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如何形成蛋白质?
①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②一条肽链的特定区域进行有规律的盘曲、折叠;
③这条肽链进一步盘绕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④多条肽链构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形成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核糖核酸(简称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如何形成DNA?
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核糖核苷酸如何形成RNA?
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约50%的脂质
约40%的蛋白质
约2%~10%的糖类
流动镶嵌模型
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结构特点
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细胞器
细胞核
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内质网
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线粒体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高尔基体
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细胞壁(植物)
对细胞起支持与保护作用。
液泡(植物)
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叶绿体(植物)
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中心体(动物)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溶酶体(动物)
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或“垃圾处理站”,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
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
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然后运送到高尔基体进行修饰加工
高尔基体再排出囊泡
囊泡与细胞膜结合,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
囊泡
细胞膜外
核膜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