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佛教五阴思维导图
五阴,分别是: 一色阴(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 二受阴(领纳所缘名为受) 。 三想阴(能取所领之缘相名为想)。 四行阴(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 五识阴(了别所缘之境名为识)。
如来藏是无凡圣、先后、染净变异的,是本来如此的,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若无如来藏则一切生死、涅槃法便无从说起。
八不中道是讲心体如来藏本具的中道理体,是众生的心体本性,含有八个不或无量个不的中道性。具体内容为: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空不有,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真不假。无量个不在楞严经第四卷中世尊讲过一些,在三界世间十八界上就是非大非小,非长非短,非青非黄,非男非女,非人非鬼,非佛非众生,非在三界非不在三界,非东非西,非南非北,非上非下,非这样非不这样,非那样非不那样。在五蕴上的表现就是:非吃非不吃,非喝非不喝,非坐非不坐,非说非不说,非走非不走,非卧非不卧等等。
佛教在传统上不以年龄论尊卑,而是以受具足戒年限的长短定座次,故有戒腊的长短之分。 一般戒腊在十年以下者为“下座”;戒腊在十年到二十年之 间者为“中座”;戒腊在二十年以上者称“上座”。所以,只有上座比丘才能称“长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五阴
1.定义: 阴以阴覆为义。能覆出世真明之慧。 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
一色阴
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
色有十四种
四大
五根
五尘
二受阴
领纳所缘名为受
受有六种
六触因缘生六受
境既有违顺
非违非顺之别
六受亦各有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之异
三想阴
能取所领之缘相名为想
想有六种
取所领六尘之相
为六想
四行阴
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
行有六种
大品经中
说为六思
思即是行
于六想之后
各起不善业善业无动业
五识阴
了别所缘之境名为识
识有六种
即是六识
若诸论师多云
识在二心之前
诸大乘经中
明识最居后
2.断五阴的方法
色阴
逆生死欲流
审观烦恼根本
与凡夫躲避烦恼相逆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通过止观声音清除色阴
闻所闻尽
耳根能闻的闻性(色阴)被清除干净
色阴消失之后我断续入定
受阴
觉所觉空
产生情感的源头(受阴)通过止观感觉被清除干净
想阴变的极其圆融
想阴
空所空灭
产生想法和梦境的源头(想阴)通过止观想法被清除干净
行阴
生灭既灭
行阴通过止观生灭被清除干净
识阴
寂灭现前
这时寂灭现前,只有行阴灭尽才能六根开合
只有六根互用开合并且寂灭现前才能将识阴灭尽
3.修五阴的前提条件
断淫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
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断杀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断偷
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如不断偷,必落邪道。
不妄语
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
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
成爱见魔,失如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