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来藏体性略说(一)
如来藏是无凡圣、先后、染净变异的,是本来如此的,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若无如来藏则一切生死、涅槃法便无从说起。
编辑于2024-08-01 08:49:20如来藏是无凡圣、先后、染净变异的,是本来如此的,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若无如来藏则一切生死、涅槃法便无从说起。
八不中道是讲心体如来藏本具的中道理体,是众生的心体本性,含有八个不或无量个不的中道性。具体内容为: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空不有,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真不假。无量个不在楞严经第四卷中世尊讲过一些,在三界世间十八界上就是非大非小,非长非短,非青非黄,非男非女,非人非鬼,非佛非众生,非在三界非不在三界,非东非西,非南非北,非上非下,非这样非不这样,非那样非不那样。在五蕴上的表现就是:非吃非不吃,非喝非不喝,非坐非不坐,非说非不说,非走非不走,非卧非不卧等等。
佛教在传统上不以年龄论尊卑,而是以受具足戒年限的长短定座次,故有戒腊的长短之分。 一般戒腊在十年以下者为“下座”;戒腊在十年到二十年之 间者为“中座”;戒腊在二十年以上者称“上座”。所以,只有上座比丘才能称“长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如来藏是无凡圣、先后、染净变异的,是本来如此的,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若无如来藏则一切生死、涅槃法便无从说起。
八不中道是讲心体如来藏本具的中道理体,是众生的心体本性,含有八个不或无量个不的中道性。具体内容为: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空不有,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真不假。无量个不在楞严经第四卷中世尊讲过一些,在三界世间十八界上就是非大非小,非长非短,非青非黄,非男非女,非人非鬼,非佛非众生,非在三界非不在三界,非东非西,非南非北,非上非下,非这样非不这样,非那样非不那样。在五蕴上的表现就是:非吃非不吃,非喝非不喝,非坐非不坐,非说非不说,非走非不走,非卧非不卧等等。
佛教在传统上不以年龄论尊卑,而是以受具足戒年限的长短定座次,故有戒腊的长短之分。 一般戒腊在十年以下者为“下座”;戒腊在十年到二十年之 间者为“中座”;戒腊在二十年以上者称“上座”。所以,只有上座比丘才能称“长老”。
如来藏体性略说(一)
如来藏的名称
如来藏是真如心体的总称
从凡夫地到佛地
包含无明
佛地无无明
阿赖耶识
如来藏的别名
八地菩萨前
七识转变
染污性减少
烦恼断尽
无明淡薄
我执断尽
到八地菩萨
改名为异熟识或第九识
体不变
名字改变
人的不同阶段与身份
名字的变化
婴儿、儿童、少年、青年、老年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下属、上司、经理、员工
种子内容改变
无垢识或大圆镜智
佛地时
名称变化
如来藏始终同一心体
内容不同
名字不同
不能出生阿赖耶识
本是一心体
不能自生
人名比喻
不同阶段不同名字
社会身份不同名字
如来藏的多名字
修行不同阶段
各经中表达侧重不同
如来藏的总名称
含藏众生业种
成佛的真体
八地菩萨前
阿赖耶识
八地菩萨后
异熟识
佛地
无垢识
无七识染污
无无明
无生灭变异
不与生灭和合
心体与七识和合
异熟识和阿赖耶识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同一心体
与生灭法和合
不和合时为无垢识
如来藏与七识的关系
无七识染污
不与生灭和合
与生灭和合时
异熟识
阿赖耶识
如来藏的含藏三方面
能藏性
能藏种子
藏身根和器世间的种子
所藏性
众生业种所藏之处
七识心的染污业种
善业种
无记业种
执藏性
被意根第七识执藏为我
第八识的命名
基于前七识
识别体性
名字的多样性
无边际
无老际
无死际
无尽际
无苦际
无生际
生死依
自依
法依
自洲
法洲
第八识永远不生灭,无论七个识是染是净,第八识、真如、如来藏、无垢识、大圆镜智永远是一个心体,本身并没有染污性。
如来藏与成佛
成佛的真体
转变为大圆镜智或真如
如来藏的重要性
如来藏是无凡圣、先后、染净变异的,是本来如此的,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若无如来藏则一切生死、涅槃法便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