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第四章 个性心理✓
山香课程与超格课程的结合,全面思维导图,教育学,考编,考教资,干货满满,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4-03-13 10:22:21个性心理
需要
概念
缺乏或不平衡,力求满足 ,心理倾向
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中介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特征
对象性
紧张性(动力性)
层次性
社会性
分类
根据起源
先天的生理性需求
后天的社会性需求
根据需要对象
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美)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
求知需要(认知与理解的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区别
动机
概念
激发,维持,行动朝向,心理倾向性或内部驱动力
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
产生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因为需要所以有动机
外在条件是诱因
正诱因—趋向,负诱因—躲避 诱因可物质,也可精神
分类(详细重点在“学习动机”)
兴趣
概念
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情绪体验。
分类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中心兴趣——广阔兴趣
个体兴趣——情境兴趣
品质
兴趣的广度
兴趣的中心(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针对性)
兴趣的稳定性
兴趣的效能
广中稳效
学习兴趣的培养
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意义。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有计划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通过诱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把学生其他原有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能力
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区分:能力→才能→天才
能力、知识、技能 的关系
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和结果
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和强度,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力高低。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类的能力得到提高,广泛应用迁移的知识技能转化为了能力。
区别
能力知识技能三者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技能是对于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
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在一个人的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限度。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比如说高分低能现象。
能力的迁移范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比知识技能大。
分类
根据能力适用活动范围大小
一般能力
最基本的具备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核心)。高级表现是创造力。
特殊能力
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能力的功能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智力结构
智力也叫智能,是指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一般能力(认知能力)的综合。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
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核心)
非智力因素
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兴趣,意志。(智力相同成绩不同,一般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
智力结构理论
桑代克的独立因素
(美国)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一般因素 G General. 智力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
特殊因素 S Special. 人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需要有G因素和S因素的共同参与。
(美国)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流体智力
以生理为基础,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受教育文化影响的因素比较小,可用于文化公平测验。
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
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下降。
晶体智力
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与教育文化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年龄没有密切关系,但个别人会因为知识经验的记录,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系天赋
言语智力:演说家、作家、记者
逻辑—数学智力:数学家、科学家、侦探、财务
视觉—空间智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向导
音乐智力:作曲家、歌手
运动智力: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支配肢体)
人际智力(社交智力):教师、心理咨询师、政治家、推销员
自知智力(自省智力):神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认识自己并选择生活方向的人)
自然观察智力: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分类,洞察自然
存在智力:陈述思考有关生死身体与心理宇宙的问题。
道德智能:哈佛心理学家考勒斯提出补充,它指的是进行公平道德判断的能力。
语数英体美,人际与自知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能理论
最为流行全面解释智力理论
智力成分亚理论:拥有知识
元成分:核心,用于计划控制决策,它决定了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操作成分:任务过程中,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中,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作出判断与反应。长时记忆编码储存新信息。
智力情境亚理论:适应环境,塑造环境,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经验亚理论
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别名: 1、成分智力、组合智力、分析智力 2、情景智力、实用智力、实践智力 3、经验智力、 创造智力
测量
智力测验
(法国)比纳—西蒙量表
1905年,最早的智力测验
最早提出“智龄”
(美国)推孟提出的 斯坦福—比奈量表
S—B量表,最著名的智力量表
比率智商 智商=智龄÷实龄×100 IQ=MQ÷CA×100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氏量表)
反映一个人在同龄人中智力所处的位置
离差智商 智商=100+15 Z
Z=(个体测验得分-相应年龄群体平均分)÷群体得分标准差 Z=(X—M)÷SD
智力分布:正态分布,钟型,常态
0—70智力低下,70—130智力正常,130—140智力超常,140以上天才
标准
信度
前后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即反复测验结果相同)
分类
重测信度(再一次测验得分一样)
分半信度(前后难度一样看得分)
副本信度(AB卷看得分)
评分者信度(打分标准)
效度
有效性,准确性,正确性
即测验是否达到了目的——最重要的指标
标准化
最基本
难度 难度适当才有区分度
区分度 高水平高分,低水平低分(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信度低效度一定低,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影响因素
遗传与营养——先天素质,生物前提,基础,自然条件
早期经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教育与教学——对智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eg王冲“施用累能”
主观努力
人格
气质
概念: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 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 等方面的一种 稳定的心里特征 (脾气秉性)无好坏之分
类型
气质体液说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血液,黄胆汁,黑胆汁,黏液
气质类型 (罗马)盖伦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
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基本特性
强度——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强弱
平衡性——兴奋与抑制的占比
灵活性——兴奋和抑制的转化过程
分类
强,不平衡,不灵活——胆汁质,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平衡,灵活——多血质,活泼型,灵活型
强,平衡,不灵活——黏液质,安静型,不灵活型
弱——抑郁质,弱型,抑制型
气质与教育
对待学生,克服气质偏见
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教育方式+培养精神
胆汁质——直截了当不轻易激怒批评时要有说服力,培养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
多血质——鼓励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业的精神,严厉批评培养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黏液质——耐心教育,给予足够时间,培养生机勃勃,培养热情开朗的人格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的优点。
抑郁质——设法暗示,委婉教育,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和严厉批评。培养亲切友好敏感机智的优点。
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
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
组建学生干部队伍,应当考虑学生气质类型
性格
概念
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有好坏之分
指人较稳定的态度,习惯化了的行为,结合出的人格特征。
结构
知情意态
态度特征——核心
如何看待
对自己的态度:谦虚或自负 对他人集体社会态度:利他或利己
对事物规则的态度:创造或墨守成规 对工作学习的态度:粗心或细心
意志特征
自觉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
eg当机立断
克服困难,完成目标
eg顽强拼搏
情绪特征
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乐观或悲观
理智特征(认知特征)
感知寄相思
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看到细节还是轮廓
类型
根据理智,情绪,意志 三者在心理机能中所占优势
理智型——理智支配行为,认真仔细,不受情绪左右
情绪型——内心体验深刻,情绪不稳定,感情用事
意志型——勇敢果断,自制力强,有时固执任性,轻率莽撞
中间型——理智意志型,情绪意志型
心理活动的指向
外向型
内向型
个体活动的独立性程度
独立型
顺从型
反抗型
影响因素
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社会文化因素
培养性格
加强三观教育;及时强化积极行为;利用榜样示范和集体力量
提供实际锻炼;及时个别指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联系
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气质和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相互影响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性格也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发展
区别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
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晚
气质无好坏;性格有优劣
气质不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性格直接反应个人道德风貌
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科学的智力观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多样化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