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辽宋夏金元
这是一篇关于辽宋夏金元思维导图,介绍了北宋初、王安石变法、南宋偏安一隅、辽夏金的政治制度、元朝等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明清(稳固与危机)思维导图,整理了重要知识,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适用于考试复习!
这是一篇关于宋元经济文化思维导图,主要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变化、思想、科技文化等。欢迎点赞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辽宋夏金元
北宋初
建立
AD960,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强干弱枝)
积极影响:强化中央集权,有效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收行政权
知州
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节度使成为虚衔
收财权
转运使
地方赋税除必要外,全部转运到中央
收兵权
地方上精兵强壮全部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君主专制
二府三司并行制
二府
中书门下
行政权
参知政事
枢密院
文官担任长官
调兵权无统兵权
三衙统兵但无权调兵
三司(财权)
盐铁
度支
户部
官员管理
选官制度
科举制进一步发展
糊名法
誊抄法
取士不问家世
监察制度
台谏合一
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
谏官拥有御史的监察权
法律教化
法律
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
《宋刑统》
《天圣令》
教化
儒学向基层渗透
控制教育与科举
深入族规,家训中
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吕大钧《吕氏乡约》
王安石变法
背景
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
庆历新政失败
目的
富国强兵
内容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贷款,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募役法
百姓缴纳免疫钱,助役钱,官府雇人代役
作用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农时
方田均税法
丈量全国土地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强兵
兵农合一
军器监
保甲法
保马法
教育
改革不合适的教材
评价
积极
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消极
强兵效果不明显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南宋偏安一隅
建立:AD1127年,北宋灭亡
宋金战争:岳飞
绍兴和议
辽夏金的政治制度
辽
建立时间
AD916
民族
契丹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对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
促进了辽向封建文明过渡
促进了民族交融
夏
AD1038
党项
元昊
基本模仿北宋
一套制度两种称谓
金
AD1115
女真
完颜阿骨打
基本沿袭唐宋
猛安谋客
金世宗 大定之治
元朝
AD1279完成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央
中书省(相权反弹)
地方
行中书省
特点
权力大而不专
平衡地方与中央
权力结构二元性
既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打破山川形便,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以实现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
省官互迁,防止省官任期过长而形成裙带关系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发挥地方主动性与创造性
地方有适度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削弱文化认同感
交通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有利于政令的统一,文书的传递
加强各地区的联系,形成宏大的交通网络
巩固大一统国家
选官
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
科举制时断时续
赋税
北方:租庸调制
南方:两税法
科差
征收丝和银两
户籍
按职业进行划分,诸色户计
一旦定籍,世代相袭
边疆治理民族融合
民族政策
四等人制
边疆管理
吐蕃
机构:宣政院 八思巴为帝师统领宣政院,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西域
机构: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
机构:澎湖巡检司
东北,云南
设行省,征发赋役
民族融合
元朝时期形成回族的前身——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