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浮生若梦)前禅期诗学习笔记
大乘空宗学习笔记思维导图,浮生若梦概念,它属于大乘般若学派,最早见于《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是一篇关于佛教哲学(有部哲学起)的思维导图,佛教哲学是产生并流传于古印度的宗教哲学,以佛教教义为核心。
这是一篇关于大分裂之部派佛教来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阿育王出现(原始佛教时期),佛陀对提婆达多的定义,佛陀堂弟,佛陀在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前禅期(浮生若梦)
白居易
《浮生若梦》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叩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白居易此时对世界的看法由华严宗转为大乘空宗。
佛教哲学
《克拉克利特的河流》命题
"薪火相交,识性不停"。是说:“人生是一条相依缘起的河流,借以说明人生之无常。
鸟巢禅师
《来去无迹》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何须过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浮生若梦》这个概念
它属于大乘般若学派,最早见于《大方广佛华严经》
后经龙树发展到《大乘般若空观》
哲学上叫作(主观唯心主义),佛教称为(如梦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四卷《十人品》
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诸世界,一切悉如是。
对(如梦观)的整体描写
佛教义学概念
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出家人很少引用这个概念
般若学观反而读书人被引用的多
(今天还在庙堂之高,明天可能就处江湖之远,始终处在这种幻灭之间,幻灭感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