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孟德尔取材豌豆的原因?
原因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②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③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注意
人工授粉去雄是指去掉母本的雄蕊,去雄的时间是花粉成熟前;去雄要彻底。
杂交试验用统计学方法对杂交结果分析得到3:1的分离比
2、相对性状
(1)概念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都属于粒形一个性状的两种表现型)
(2)类型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判断方法
Ⅰ、一般性状的判断
①、定义法
相对性状(不同性状)杂交,F1表现出来为显性;没有表现出来为隐性。
②、性状分离法
相同性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新出现的为隐性。
Ⅱ、遗传病判断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即双亲正常,生出孩子有患病的
而且有女儿患病,则是隐性基因控制患病,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有中生无为隐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即双亲患病,生出孩子有正常的
而且有女儿正常,则是显性基因控制患病,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3、等位基因
(1)概念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且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2)类型和作用
显性基因
大写字母表示,控制显性性状
隐性基因
小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
(4)遵循的遗传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
4、合子
(1)概念
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即为合子
(2)类型
纯合子
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合子
杂合子
基因型不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合子
(3)判断方法
自交
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测交
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植物两种方法都行,但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动物选择测交。
5、性状分离
(1)概念
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即:某表现型自交,后代出现两种及以上表现型。
(2)性状分离比(完全显性)
Dd自交后代显性:隐性=3:1
YyRr自交后代显显:显隐:隐显:隐隐=9:3:3:1
6、交配方式
(1)杂交(x)
不同基因型个体交配
区分显、隐性的方法
(2)自交
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
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方法;不断自交提高纯合子比例
(3)测交
指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交配
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方法
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某区段
(4)正交和反胶
正交:♂显性x 隐性♀
反交:♂显性x 隐性♀
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7、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8、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Aa个体产生A和a的两种配子)
9、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推测基因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2)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
10.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
11.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的应用
(1)判断显、隐性
杂交、自交。
(2)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
自交和测交
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但要注意后代个体数不能太少
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
能自花授粉的植物用自交法,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性状不会消失
(3)提高纯合子所占比例
自交
(4)推测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
测交
(5)判断核遗传与质遗传
正交与反交
(6)证明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自交和测交
12.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Aa→1AA∶2Aa∶1aa
①2∶1⇒显性纯合致死
AA个体不存活。
②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
aa个体不存活。
③1∶2∶1⇒不完全显性
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Bb×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
①9∶3∶4
aa或bb成对存在时就和双隐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②9∶6∶1
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③12∶3∶1
双显和某一种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④9∶7
单显和双隐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⑤15∶1
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同种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