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读书笔记
学习步老师、荣老师的大作,整理的提纲和要点,该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军事、政治、经济全貌,既有敌后抗战,又有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日本侵华政策等方面的记述。愿与读者分享。
编辑于2024-04-21 22:23:00学习步老师、荣老师的大作,整理的提纲和要点,该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军事、政治、经济全貌,既有敌后抗战,又有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日本侵华政策等方面的记述。愿与读者分享。
读书过程中整理的,详细描述了粟裕在各种战役中的指挥艺术,包括游击战、运动战、攻坚战等,以及他擅长的打险仗和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例。愿与读者分享。
阅读姜老师的《三十七孔窑洞与红色中国》,以时间为轴线,整理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毛率领前委在陕北山峁中的37孔窑洞中运筹帷幄,行程2100多里。愿与读者分享。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学习步老师、荣老师的大作,整理的提纲和要点,该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军事、政治、经济全貌,既有敌后抗战,又有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日本侵华政策等方面的记述。愿与读者分享。
读书过程中整理的,详细描述了粟裕在各种战役中的指挥艺术,包括游击战、运动战、攻坚战等,以及他擅长的打险仗和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例。愿与读者分享。
阅读姜老师的《三十七孔窑洞与红色中国》,以时间为轴线,整理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毛率领前委在陕北山峁中的37孔窑洞中运筹帷幄,行程2100多里。愿与读者分享。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前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指中国共产党倡导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地发动了中国人民参加到民族解放行动中去。
抗日战争并不是任何党派单独进行的扫侵略战争,而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本书解决的问题
日本侵略中国的诸多因素
中国遭受侵略的诸多原因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战争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化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情报工作
战时复杂的国际关系
战后问题的处理
序章
天朝的没落和东瀛的崛起
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国策,把“征韩”当作对外扩张的最初目标
日本主动到中国请求签订修好条约,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下一步吞并朝鲜、侵略中国的阴谋
1874年日本侵台,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首次对外的侵略扩张行径,1875年日本政府派兵进入琉球
春帆楼下晚风疾
1894年6月21日,日本陆向召见清驻日公使汪凤藻,声称:我政府与清国政府已不能同伍,今后无论贵国取什么方向,我国将独自向自信的目标前进。(近代以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的第一次对华“绝交书”)
日益膨胀的狼子野心
日本与“满蒙独立运动”
1906年日本宣布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南满”
五四运动与中日矛盾的日益激化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以抑制日货、提倡国货为斗争形式,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群众运动的开端
第一章 艰难抉择:继绝兴灭还是灭种亡国
山雨欲来风满楼
日本侵略东北的阴谋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易旗帜
张学良的两个“九一八”
1930年9月18日,10万东北军分三路杀进关内,助蒋抗击阎锡山、冯玉祥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血染黑土地
九一八事变
驻守北大营的是第7旅,旅长王以哲
不出三天,东北三省省会沦陷有二
9月19日沈阳沦陷,9月21日吉林沦陷,2月5日哈尔滨沦陷,7月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当时,哈尔滨是分属吉林、黑龙江、东省特别区管辖的“三分天下”所在地
马占山江桥抗战
马占山面临的形势
日本侵略者逼迫马占山让位给张海鹏
投降派官员围攻马占山,劝其降日
财政枯竭、兵力不足
部署
调集兵马,做好应敌准备
安抚商民,恢复生业
悬赏通缉张海鹏,震慑汉奸投降派的气焰
江桥抗战(1931.11.4-11.19)
第一次打响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民族自卫战争
深刻影响和现实意义
振奋了民族御侮精神,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燃烧着的怒火
“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1.28-3.1)33天
拓展
1931年“九一八”-1932年“一二八”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
1932年7月,东三省沦陷,日军下一步目标将指向热河和山海关
1933年,宋子文视察热河,讲到:你们打到天边,全国人民亦追随你们到天边,你们打到海地,全国人民亦追随你们到海底(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
热河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第一次公开组织的抗战行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为避免内战,离开张家口,中央政府对同盟军各部“少编大遗”,多被侵华、瓦解、消灭或遣散
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义勇军(1933年前)——抗日游击队(1933年)——东北人民革命军或抗日同盟军(1935年)——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
八女投江
“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
冷云(23岁)
抗联小分队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连以上军官人手一册边境地带日军边防工事图,主要依据抗联小分队侦察获得的情报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第二章 宁死不屈:举国上下的反侵略战争
抗日烽火在中国大地熊熊燃起
筑起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
国共两党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蒋介石:如果战端一开, 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8月下旬,中共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解决了中共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到民族战争的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的问题
第二次国共合作
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顺应国际反法西斯运动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历史潮流,以民族利益为重,转变政策,互相让步的最终产物
这条战线,不仅包括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力量(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开明士绅、中小地主、地方实力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亲英美派等一切赞成抗日救国的阶级和党派、集团
怎样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抗日持久战是国共两党的共识
国民党
1937年8月,国民党召开国防会议
《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方针
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
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战力,待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以达到最后胜利
1937年8月20日颁布
《国军作战指导方案》
作战指导为“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
持久消耗战的基本战略方针
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俟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1938年8月,纪念“八一三”抗战
蒋介石:我们的战略,是以持久抗战,消耗敌人的力量,争取最后阶段的胜利
1938年11月,南岳军事会议
明确了抗战分两期
共产党
1937年8月,国民党召开国防会议
《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
战略方针为持久防御战
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
基本作战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
战略上是内线作战,而在战役指导上,是外线作战
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赞成主力运动歼敌之有利时机
1938年5月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标志着中共持久战理论臻于成熟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略内容的异同
国民党
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根据战争的发展趋势,把中日战争分为两期
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撤军、岳州沦陷,为第一期
任务: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后方的准备工作,建立长期抗战的基础,完成第二期抗战战略与政略上的一切布置
此后为第二期
任务:承接前期奋斗成绩,实现第一期中所布置的一切计划,发挥抗战的力量,以达到抗战胜利与建国成功之目的
在持久战的具体运用上
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精神重于物质、宣传重于作战、训练重于作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
共产党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规定了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强调抗战政治动员的重要性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规定了抗战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形式,确定了运动战、游击战的基本战略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辅助之
战略相持阶段,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辅助之
战略反攻阶段,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地位开始上升
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占有特殊的战略位置
敌强我弱
敌小我大
敌退步我进步
敌寡助我多助
异同
相同点
持久战的主要特征是中国抗战的长期性,持久战的战略目标是要通过长期战争逐步消耗敌人的力量,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最终取得胜利
客观依据都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
具体原则上也有一些相同,以不争一城一地得失,以空间换时间,共产党认为要勇敢地进退;积小胜为大胜,共产党认为是“积小胜为大胜”是正规游击战所共同的
不同点
中共的持久战略更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对抗战发展阶段性的不同划分
抗战路线上存在重大差异
中共重于政治,国民党重于军事
中共强调运动战、游击战的重要意义;国民党没有把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有机结合起来
阻敌于前,正面战场血水横流
正面战场
指由国民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为主力、以大规模兵团阵地会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对侵华日军主力部队军事进攻进行正面防御作战的军事战场
主要会战
大型会战22次+两次赴缅甸作战,击毙日军48万,致伤日军193万(何应钦《日军侵华抗战八年史》)
战略防御
忻口会战:10.1-11.2
伤亡5.5万人,毙伤敌2万
太原会战:9.11-11.8
11月9日,日军占领太原
淞沪会战:8.13-11.13
历时三个月,粉碎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日军伤亡4万人,我军伤亡25万人
南京会战:11.13-12.13
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攻
徐州会战:12月下旬-5.19
日军占领南京后,华北日军与华中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沟通华北和华中联系,进攻徐州
台儿庄战役,3.14-4.7
阵地战的守势和运动战的攻势相结合的正确战略战术
黄河决口,6月6日
武汉会战:6.12-11.12
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万家岭大捷
叶挺评价: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
广州战役:10.12-10.22
战略相持
南昌会战:39.3.17-5.10
随枣会战:5.1-5.20
第一次长沙会战:9.14-10.6
39年11月下旬,蒋召开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决定发动冬季攻势作战
桂南会战:11.15-40.10.30
昆仑关战斗
枣宜会战:40.5.1-6.16
张自忠牺牲,枣阳、宜昌
豫南会战:41.1.25-2.7
上高会战:3.15-4.9
中条山战役:5.7-5.28
抗战期间山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民党视为: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战中最大之耻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9.7-10.9
第三次长沙会战:12.24-1.15
中国军队的胜利而终结
战略反攻
制敌于后,敌后战场逞英豪
敌后战场
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民兵和人民自卫武装,以人民战争为总战略,以运动战、游击战、伏击战为主要战术与作战方式,深入华北、华南、华中等敌后广大区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后方与日军作战,与国民党正面战场形成对日军腹背夹击之势的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场
主要战斗
平型关战役:37.9.25
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
百团大战:40.8.20-12.5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两个战场的变化对中国抗日全局的影响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略配合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只是对国共两党独立领导的抗日军队作战地域的划分,它们是统一的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担任对日军正面作战,以打正规战为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等人民武装部队,担任侧面及敌游击作战为主,并且在总的战略之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
1945年4月,形成的19块主要敌后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北、苏中、苏浙皖、淮北、淮南、皖中、浙东、鄂豫皖、广东、琼崖、河南、湘赣
面积95.7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军队91万,民兵220万,自卫队1000万
看不见的战线
第三章 民族苦难:侵略者的加害罪行
铁蹄下的罪恶
战争的胶着状态,狂躁不安的情绪于是在日军内部不断蔓延,军纪迅速破坏,为了提高军队士气,侵华日军默许其官兵对中国军民的种种暴行
日军从上海向南京一路进攻,一路烧杀抢掠的深层原因
日军还以搜捕扫荡俘虏为名,在日本军方的指挥下,有目的地屠杀大批青壮年平民
日军还常常 以中国战俘或被捕平民作为新兵进行“试胆教育”的工具
暗无天日的“共荣圈”
1932年,10月12日,北平地方维持会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资源掠夺
东北:交通运输事业、官银号等银行、移民政策、鸦片毒化;华北、华中、华南:抢占了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等,金融、产业统制、物资实行严格管制,鸦片、走私毒品
思想奴化
在沦陷区推行同化、奴化政策
协和会
与伪“满洲国”一起诞生之国家团体机构,是永远维护国家精神、训练国民、实现其理想唯一之思想、才华、政治之实践组织
并非政府之从属机构,也非对立之机构,乃政府精神之母胎
开设“新民学院”
培养汉奸骨干
在思想文化方面,是日伪的帮凶
上海,日本特务机关成立了名为“大民会”的汉奸流氓组织
教育方面,在沦陷区推行殖民教育、奴化教育和愚民教育
日伪控制华北后,以“新民主义”取代“三民主义”
提倡无自私自利之心,互爱互助,共存共荣之新民道德
中国的性奴隶
强制劳工的悲惨命运
35年-41年,日本在华北有计划的统制性诱招劳工486万
42年之后,在华北强制掠夺劳工约700万,在伪满洲国强制奴役本地劳工达300万,在伪蒙疆强制奴役劳工约11万,在华中、华南占领区强制奴役劳工约50万
凡是有矿山的地方,都有埋葬劳工尸骨的“万人坑”
天皇命令下的日军细菌战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
100部队
满洲第731部队
北支甲1855部队
波字第8604部队
荣字第1644部队
冈字第9420部队
从北到南5支细菌战部队
从战略目标上分两个方面
华中、华南地区针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浙江、江西是日军实施细菌战的重点地区
化北地区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贻害至今的化学战
毒气战
又称化学战,是利用化学武器进行的战争
黄一号(芥子气毒剂)、青一号(光气,窒息性毒剂)、茶一号(氢氰酸,合身性中毒)、绿一号(催泪性毒剂)、赤弹(喷嚏性毒剂/呕吐性毒剂)
山西是日军最早正式使用毒气的地方,而且时间最长,种类和次数也最多
第四章 得道多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融合
强盗的合伙
巴登巴登密约
永国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东条英机
广田内阁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军部法西斯体制的形成
正义者的同盟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拓展
孙中山提出“五权分立”
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检察院
考试院(负责国家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及各专业部门专业人员的铨叙、任免、考绩、级俸和升迁等事务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在一定时期内和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和巩固
形成了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配合
举足轻重的东方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大本营对华战略的总体构想
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其抗战力量,并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促使中国国民政府屈服,最终解决中国事变
雪中送炭与千里鹅毛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抗战时期道德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
驻苏大使蒋廷黻
38年-39年25000万美元,40年2亿美元
1944年,孙科:自1937年七七以后,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以前,我们作战所需物资,大部分独赖苏联援助(《苏中文化》月刊1944年7月出版)
美国对华援助
38年12月,首次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借款,以桐油偿还
42年“驼峰航线”
跻身大国行列
正义战胜了邪恶
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8日
日军损失官兵约70万人,8.3万人牺牲,60.9万人被俘,苏军伤亡3.2万人
四路
东路苏军越过乌苏里江袭击日军防线
北路苏军沿松花江两岸推进
西路苏军越过大兴安岭
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历史意义
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要贡献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
第五章 励精图治:抗日战争与中国复兴枢纽
旧梦的破碎
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正常的工业化进程
1921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政治 ,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了以党治国的国家管理模式
经济上,确立了国家宏观控制经济的一系列制度
金融上,推出了“废两改元”,推出了“法币改革”,宣布放弃银本位制
概要
抗战前一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首先是摧残了中国的现代化积累
打乱了中国正常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抗战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上
极大地减少了中国的经济存量,打乱并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政治上
战争的特殊条件使国民党集权变成了现实,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在此后继续争取民主斗争的成本和代价
应变求存与革旧布新
抗战与中国经济的“内迁”决定
“内迁”与西部“飞地”经济发展
走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脚步
社会文化的变迁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向
抗战文化:全民族动员的促动器
以“团结抗日,救亡图存”作为根本宗旨
以“团结抗日、救亡图存”作为核心内容
新闻出版坚持以“团结抗日、救亡图存”作为根本使命
广大文化工作者是宣传抗日救亡工作的主力军
为服务抗战的“新生活运动”
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
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尾章
正义的审判
遣返日俘日侨
结语
斯大林:落后就要挨打
分裂也要挨打,同样是历史的必然
基本历史经验
一个落后的国家是容易遭受外敌侵略的国家,而内部的分裂又是导致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
因此,一个国家和民族,它的凝聚力是它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民族凝聚力的产生,又与这个民族是否受到进步力量的主导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