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和田玉鉴别从入门到精通
和田玉是一种优质的玉石,其鉴别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从入门到精通,为大家提供了避坑指南!
编辑于2024-04-23 17:28:38和田玉
概念
和田玉在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
新疆和田玉玉质最佳,历史最久
产地
新疆
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9个产区)
莎车
克什库尔干
和田
于阗
且末县
俄罗斯
贝加尔湖地区
白玉
质量较好
白度较好,但发干
颜色统一,和田玉很好的替代品
有籽料
白色氧化皮较厚
皮下糖色多呈黑褐色、颜色较深、与白色界限清晰
黄玉
青海
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部分
青海软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转、结构构造上基本相同
在产出特征、结构、物性的某些方面略有区别
韩玉
朝鲜半岛南部的春川
颜色多为青黄色、棕色
脂粉不是很好
化学成分与和田玉基本相似
硬度、密度接近和田玉,略小
低档原料
标准解读
颜色等级
羊脂白玉
子主题
白玉
青白玉
青玉
黄玉
糖玉
墨玉
碧玉
产状等级
籽料
戈壁料
山流水
山料
润度等级
青海料
“贼光”,光泽略带瓷性
俄料
大部分略带蜡状光泽也略带瓷性
好一点的也可出现油脂光泽
和田玉
油脂光泽明显,柔和、舒服
韩玉
抛光后呈蜡质光感
子主题
误区
收藏误区
和田玉以白为贵,只要是白的就是好的
颜色主要有白、青、黄、绿、黑、糖六个色系
首选质地细腻的,再选颜色
通体无瑕疵
矿物结晶颗粒小
干净无杂质
无绺裂
籽料比山料好
很多人认为籽料经过河水的冲刷,玉石中的杂志都已被磨损,留下的都是玉料的精华部分。这是一种商业误导观念。玉石在河流中被冲刷、碰撞,首先被磨损的一定是玉石有棱角的部分,而不是杂质。市场上看看有多少品质很差的籽料就会明白了。
籽料的母体是山料,所以有什么样的好品质籽料,就会有什么样的好品质山料。历史上无论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和田玉玉器,山料出的精品比比皆是。
过分追求产地
高品质和田玉难分产地
碧玉俄罗斯产更优
求多不求质
涨价的一定是品质好的
重皮不重质
玩玉者首要选择的应该是玉质,不管那种颜色的和田玉,只要品质好,质地细腻、油润,就一定是好玉。皮色好只是锦上添花。只有皮色,没有玉质,那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重古不重今
老玉做工虽精,但玉质好者却很少
真正的老玉,在市场上流通的寥寥无几,一般爱好者很难见得到
仿古玉到是很流行,在市场上比比皆是。没有好眼力,不要碰古玉。
重料不重工
对于爱好原料收藏的朋友来说,只看玉质无可厚非,说美玉不琢,大美无形,也不无道理
但对于爱好收藏成品的朋友来说,要收藏的作品是料、工俱佳者当然好,但不太好的玉石材料,经过玉雕大师的精心设计而成为一件传世精品的也不在少数
子主题
鉴别误区
价钱高低看原料
有些籽料原料非常好,但雕刻师的工艺实在太差,把原料糟蹋了,在行内这样的成品玉雕的价钱,会低于原料的价钱。
和田玉越白越好
俄罗斯白玉比和田玉白,价格却低很多
好玉先看质地细腻温润,而不是白度
白玉等于和田玉
和田玉专指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玉
玉龙喀什河中的叫籽料
昆仑山上的叫山料
白玉就是白颜色玉,青海也出白玉,质地比和田玉略差
仪器检定信得过
有人参照翡翠和钻石等珠宝的鉴定,用科学仪器鉴定和田玉。由于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有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矿等矿物的集合体,所以很多人把透闪石含量的高低,当作和田玉质量好坏的标准,还出具鉴定证书。其实这个标准是错误的
透闪石含量的高低,与和田玉质地的温润程度没有太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籽料和田玉由于在河道中经过河水亿万年的冲刷,表面会形成一种黄褐色的石皮,而山料则没有石皮,所以山料和田玉中透闪石往往会高过籽料。众所周知,籽料的质地比山料好,价钱也高很多。
价格误区
新疆玉石又好又便宜
和田玉越白越好
墨玉青玉黄玉就不适用
原石好才是真的好
典型的“轻工重料”,实际玉雕作品,制作工艺举足轻重
鉴定方法
手掂
压手感,密度相对其他玉石更大
观察
颜色
白、青、黄、灰、
过渡色
新疆白里透青
俄罗斯白玉白里透红
青海白玉白里透灰且多有水线纹理
光泽
油脂光泽、蜡质光泽、柔和舒服
透明度
介于微透、半透之间
小刀法
和田玉摩式硬度6-6.5>铁刀或钢刀5.用刀划玉石不会起痕
听声
清脆洪亮像钢一样,暗哑的声音则不是
选购方案
子主题
行话术语
1.石花:石花指玉料中分布不均匀的小棉团、细小的羽裂、粗的颗粒感等。工艺上的杂质是指石和质地不均匀,
2.绺(liu):指玉料中呈定向分布或交错的劈理、裂理、絮状矿物排列等,有裂痕但没有完全裂开
3.裂:有劈理、裂理,而且已有明显的裂开。
4.干或礓: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微晶以集合体形式出现,交织成毡状、束状、簇状和团块状。其中团块状微晶体多具等轴状的外形,呈白云石的变晶颗粒假象出现,具白云石大理岩的蚀变花岗岩变晶结构。通俗的讲就是石性很明显。
5.水线:指玉料中含有的不规则条形透明线。
6.嫩:指和田玉中透明度高,浑厚度不够油性较差的玉料。
7.性大:指的就是玉料容易起层的现象,玉料呈明显的片状或层状,结构显方向性,在雕琢加工时,很容易崩口或起层状裂。
8.瑿(yi):和田玉中常见的黑点状石墨就叫做瑿,一般呈星点状、云雾状、集合体状分布。
9.松或粗:指的是玉料大部分由粗晶质的大颗粒透闪石组成,外观较粗糙,缺乏滋润感。换句话说就是玉料结构部紧密,颗粒感强,结构粗。
10.杂质(脏):和田玉中的杂质矿物常见的有,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英等,这些和田玉中的其他矿物,我们统称为杂质或者脏。
11.沁色:是指和田玉首饰配饰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12.灰皮:和田玉首饰饰品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
13.土咬:和田玉首饰配饰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14.提油:一种人工和田玉籽料染色的方法。
15.包浆:和田玉挂件,手镯,财神等饰品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16.掌眼:请和田玉雕行家帮着看购买和田玉饰品配饰首饰的真假好坏。
17.绺裂:新疆和田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和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18.捡漏:是指慧眼识宝,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价值较高的和田玉收藏品。
19.蛀孔: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一般的孔洞,是原料表面的一种特征。
20.玉皮:往往指玉石子料表面的皮称为玉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
名词解释
按产状
山料
产于山上原生矿,呈棱角状、块度大小不一
山水料
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
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但节理及其中次生矿物组分仍明显可见的玉石堆积物
距离原生矿较近
块体的球度、圆度不如籽料,却比山料的球度、圆度要高
籽料
从昆仑山原生矿风化剥落的山料、山流水料,经冰雪山洪亿万年的冲刷磨蚀而形成的一种卵状次生和田玉籽料
块度小
常为卵型
因长期冲刷、分选,玉质一般较好
按颜色
羊脂玉
色似羊脂、凝细如脂、刚中见柔,白玉子玉种最好的品种、稀少名贵
青白玉
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田玉中较为常见。
青玉:玉料由淡青色到深青色,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青等。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
黄玉:玉料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十分罕见。
墨玉
新疆人也叫青花,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须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黑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
(1)全墨:全墨即“黑如纯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见。
(2)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
(3)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
碧玉
玉料呈青绿、暗绿、墨绿、黑绿色的软玉。碧玉即使接近黑色,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颜色偏深绿色定为碧玉,偏青灰色定为青玉。
糖玉
玉料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其颜色是玉石经过氧化受铁、锰浸染而成,当糖色大于85%可称为糖玉。否则称糖白玉、糖青玉
烟青玉
是在玉体里有像烟雾形状的黑色或是紫色的致色体,因其形状和颜色,起名烟青玉。烟青玉是青海省特有的玉种,其它的地方,不出产烟青玉。浅—中等灰紫色到烟灰色,烟灰色中略带灰色调。半透明,质地细腻润泽滋润。
按璞玉的外皮
色皮
和田籽玉外表分布的一层玉皮有各种颜色
颜色
黑皮子、鹿皮子为上等
带秋梨皮色价更高
厚度
一般<1mm
形状
云朵状
脉状
散点状
糖皮
带焦皮的
颜色
酷似红糖色,故将糖皮玉石称为糖玉
厚度
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
石皮
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
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 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
料别
(一)籽料特点
是风化的山石碎块被洪水冲入了河流中,由于受到了流水的长期冲蚀而形成了鹅卵石。其分布在河床的雨侧干地中。疏松的部分已经被逐渐的磨蚀掉,所留下的是玉石最为坚实的部分,所以籽料是和田玉中玉质最为细腻的,品行俱佳。
(二)山流水料特点
经过了风化作用而崩落,由喝水搬运到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料被称为“籽料的妈妈”,也就是籽料形成之前的玉石,其透明度要比籽料高一些。
(三)山料特点
直接开山而采出的玉石,山料的块度大小不一,有的具有棱角,相比较起籽料,山料的质地会干一些,其质量通常都不及籽料好。由于是炸药炸开的缘故,所以会有比较多的膈纹。
(四)戈壁料特点
崩落的山石碎块被冲进了河流中,它们从海拔几千米的地方顺流而下,有的就被带到了戈壁上,形成了戈壁料。这种料子在地摊上比较常见。
备注(假的和田玉是什么东西做的)
1.染色石英。所谓染色石英就是将戈壁滩上的白色石英石拉回来染色,冒充大白籽原石销售。一般奸商也会在上面开个天窗甚至开多个天窗供你欣赏(石英岩基本都是“好肉”)。这种料是一眼假的东西,但一些成天想“捡大漏”的“半吊子”玉友反而容易“中枪”,因为这样的料打灯的话简直超完美!
2.人造石包玉。石包玉的造假有很多种,常见低端一点的是直接在一些石头上挖孔,注入白色的树脂或者某种乳化玻璃,高端一点的是利用蛇纹岩挖孔,然利用真的和田玉填充(非常逼真)。当然还有多种造假,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详解。总之这种东西毫无价值,建议玉友们少点“捡漏”心态,多点虚心态度,应该就不至于吃上这种“药”了。
3.滚筒料。又叫磨光籽,是利用劣质的山料(一般是边角料)切成小块,扔至带有磨砂的滚筒中搅动翻滚。通过磨砂颗粒将其表面磨圆,使其状如小籽料,如果在滚筒边缘染一些颜色,就可以做成带皮色的籽料。只是这些仿制的籽料质地不好,油脂度也不高,所有地摊上一般抹上大量的油以提高卖相。这种料一般都是和田山料垃圾料、青海料、韩料甚至是石英岩、大理岩滚染的,基本没有价值。即便穿成手串戴在手上也没有美观性,非常“跌份”。
4.韩国烧烤。韩国烧烤就是用低端的韩料切块磨光、染色后冒充籽料的“药”。这种料在一些玉石店甚至淘宝上售价较低,不管是项链、手链还是挂件,一般都在100元到500元左右,但由于实际价值不高(新疆的批发市场批发价在15元左右),所以藏玉将此类购买行为也列入“吃药”行列。
5.料器。料器原意是指用加颜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艺品,可以说是玉石造假的鼻祖了。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文物鉴定大师曹明仲在《格古要论》就有记载:“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罐子玉就是加入其他原料的玻璃制品,如果烧成后没有气泡,则“与真玉相似”。可见,用玻璃料仿冒玉石可谓历史悠久,当然,这种料器区别起来不是特别难,打灯看看结构,简单测试一下硬度或者密度就能区分出来。另外,在玉石市场,如果你对假冒和田玉的料器提出质疑,奸商马上会用“马来玉”或者“外蒙料”等一些不知道谁编出来的“术语”来辩白,反正就是咬死不承认造假。
6.岫玉。岫岩玉又称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不是号称“四大”就值钱哦)。岫岩玉实际有两类,一类是老玉,也叫黄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与和田玉的成分接近,品质好的价格也非常高。另一类是指蛇纹岩玉石,由细小的纤维状和叶片状蛇纹石晶体组成,颜色多种多样,但以白色,淡绿色和黄绿色为常见。它的硬度较低,为2.5--4.5,多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也有极少数为透明的。既然讨论“药”,主要讨论的是后者,不包括老玉、河磨玉。岫玉的价格很低,一般一只手镯批发价10-30元不等,一个大摆件批发价也100-200元不等。这种蛇纹石玉在全国各大城市非常多见,如果你以几倍的价格购买,那只能恭喜你“吃药”了。
7.巴基斯坦玉。简称“巴玉”,其成分为碳酸盐(主要为CaCo3),按成分划分属于变质岩,结构松软,硬度低,只有3—4度。而且产量较大,一般用来雕刻摆件或开手镯,经常被奸商冒充羊脂白玉销售。通过市场观察,市场上很多高仿的羊脂玉手镯实际上就是巴玉手镯,一些外地游客很容易“中枪”。目前,巴玉的原料市场价格是每公斤几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手镯的批发价在10-30元左右。基本没有收藏价值。
8.粗料青玉。这里谈的青玉专指那些原料极粗且没有美观性的普通青玉雕件,不包括细料黑青、塔青、俄黑青、沙枣青等等。为什么把它列入为“药”,是因为很多奸商利用廉价青玉雕件忽悠外地游客,成交价格往往还极高,实在是欺心欺客。对于这种伎俩,普通的玉石爱好者和玩家一般都不会上当,但对于一些毫无玉石知识的游客则很容易“上钩”。
9.东陵玉。东陵玉也属于石英质矿石,化学成份为氧化矽,通常有绿、红、黄、蓝等颜色,绿色最为常见。东陵玉是石英矿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包容了其它的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东陵玉的产量较大,收藏价值不高,新疆的阿克苏地区就盛产东陵石。目前,市场上有玉商用东陵玉冒充和田玉或翡翠销售。
10.罗甸玉。罗甸玉是这几年刚刚出现的和田玉家族新成员,也是透闪石成分,产于贵州省罗甸县,但很快就涌现在全国各地玉石市场。罗甸玉一般都为石料(山料产出),颜色白中带灰,部分纯白色,少量淡绿色,极少的黄色。目前,多数罗甸玉料发闷,有点僵,缺少油质光泽,略显呆滞,缺乏灵气,类似瓷器。市场价值较低,虽然也属于透闪石,但与真正的和田玉的价值相距甚远,如果你把它当成和田玉以高价买回,那也算是“吃药”了。
11.独山玉。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 是由斜长石和斜黝帘石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常见黄、绿、白、青、紫、红、黑等颜色,以色彩丰富、分布不均为特征。一般来讲,独山玉与和田玉的区别较大,比较容易区分。但仍有奸商用独山玉冒充和田玉(碧玉)销售,也属于常见“药”之一。
12.阿富汗玉。用透射光看玉料的时候,可以发现里面有一些横向的或纵向的线条纹理,玉质差的直接就可以看到,那就是阿富汗玉特有的特征,内部的玉石颗粒显得十分均匀,颗粒交织较为松散;阿富汗玉的光泽没有和田玉油润,略微带出一点蜡质的光泽;阿富汗玉的硬度很低在五以下,用小刀是可以刻动的,我们用小刀在玉镯不明显的地方划一下,阿富汗玉可以划出明显的刀痕,而和田玉镯是一点印记都没有的。
13.大理石。大理石仿制的和田玉非常相似,常常出现在旅游景点当中。大理石的光泽属于玻璃光泽而不是和田玉的油脂光泽,密度比和田玉小,掂量起来没有和田玉那么有分量的感觉。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结构来看,大理石为一条条弯曲的带状结构,这是最明显的特征区别。
14.乳化玻璃。玻璃的分辨难度是最大的,因为玻璃可以仿冒多种宝石,甚至是钻石,尤其是仿制白玉最为相似,一些高仿的玻璃制品,没有仔细鉴别也很容易上当。不过它们二者体现出来的光泽是很难仿制的,玻璃是典型的玻璃光泽,在重量上也比和田玉轻,最重要的是玻璃制品整体看起来有种呆滞感,因为是人为制造,透过强光观看内部往往会有气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