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免疫调节全面详尽的知识点,内容清晰,你值得拥有!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收藏下来吧!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知识内容,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学习和使用的好导图.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环境部分知识点,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工程等,全面详尽,你值得拥有!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全部内容,知识点清晰全面,结构明了,你值得拥有!适用于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
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
胸腺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脾
内含多种免疫细胞
(2)免疫细胞
各种白细胞
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
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
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免疫自稳
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免疫监视
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知识点
(1)抗原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特定的免疫反应,这类物质称为抗原。
抗原是进入生物体的大分子异物
多数是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对应一种抗原
(2)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3)抗体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能随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到全身各处。
(4)细胞因子
主要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免疫系统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
体液免疫
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将它们消灭.
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浆细胞除来自B细胞的分化之外,记忆细胞也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结果
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要点
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
指导
通常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特异性。
再次免疫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细胞免疫
当某些病原体(如病毒、胞内寄生菌等)进入细胞内部后,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暴露出病原体
继而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比较
形成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有特异性;作用强,范围窄
包括
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
无特异性;作用弱,范围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联系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③二者共同承担机体的防御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与受体(一般是蛋白质)特异性结合
据材料信息判断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若材料中出现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肿瘤细胞、胞内寄生菌(如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表示细胞免疫。
若材料中出现浆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毒素等表示体液免疫。
若材料中出现吞噬细胞和T细胞,则无法界定。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
机理
(1)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抗原加以排斥或致其损伤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机理(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
免疫缺陷病
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分类
①先天性疫缺陷病
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AIDS)的流行与预防
(1)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RNA病毒。
(2)致病机理: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HIV的感染
免疫调节的应用
疫苗
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类型
减毒疫苗
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常用的有卡介苗、牛痘疫苗等。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
灭活疫苗
强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常用的有伤寒疫苗、狂犬疫苗等。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且需多次接种。
器官移植
面临的问题
免疫排斥、供体器官短缺等。
组织相容性抗原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
器官移植的成败
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免疫学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免疫预防
时间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注射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目的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
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人体抵御病细胞原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