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心理
这是一个关于4 第四章 学习心理的思维导图,主要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介绍了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
编辑于2024-04-27 10:58:56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
成分
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功能
激发(激活、引发)功能
指向(定向)功能
强化(维持与调节)功能
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
内部学习
外部学习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
高尚的学习
低级的学习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近景的直接动机
远景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
认知内驱力
求知欲
自我提高内驱力
获得地位、威望、自尊心
附属内驱力
得到长辈的赞许认可
内驱力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
儿童后期、少年期:减弱 来自同伴和集体的赞许代替长辈
高中阶段: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主要动机
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内容
1️⃣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任务难度越低,最佳水平动机越高
2️⃣最佳水平动机为 中等动机强度,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
教育启示
1️⃣在学习较容易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紧张
2️⃣在学习复杂困难的课题时,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学生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地耐心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
奖励
惩罚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麦克利兰: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个体成就动机
力求成功者
50%成功概率的问题
避免失败者
非常容易/非常困难的问题
成败归因理论
海德提出
韦纳划分
三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因素和非稳定性因素
可控制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六因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身体状况
其他(环境)
启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
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使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习得性无助
把失败长期归因于能力,产生的心理状态
表现
无望
沮丧
灰心丧气
破罐破摔
矫正措施
改变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提出
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行为的因素
结果因素
先行因素
结果期待
效能期待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学习成败的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唤醒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活动的选择
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活动时的情绪
完成作业任务
自我价值理论
科温顿提出
类型
高驱低避型
特别想成功,不怕失败
低趋高避型
不期望成功,但害怕失败
高趋高避型
想成功,又怕失败
低趋低避型
不想成功,也不怕失败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自我效能感
对学生进行合作与竞争教育,开展合作与竞争学习
学习策略
定义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
特点
主动性
有效性
过程性
程序性
分类
认知策略 (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即:对信息感知记相思)
复述策略 (是为了记住知识)
画线
排除相互干扰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利用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多种感官参与
采用多种形式复习
适度过度学习
精加工策略 (为了理解新知识, 与旧知识联系 为新信息增加新意义)
记忆术
做笔记
提问
生成性学习(示意图➕理解)
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组织策略 (在理解的基础上 形成知识框架 不必为新信息加新意义)
元认知策略 (对自己学习过程 的监视和控制)
计划策略
设置学习目标
浏览阅读材料
设置思考问题
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
不理解课文退回去重读
阅读困难时放慢速度
复习不懂的材料
测验跳过某个难题
资源管理策略 (处理各种资源 和外在环境)
学习时间管理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学习环境的设置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学习工具的利用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教学
学习策略的训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
有效监控原则
个人效能感原则
训练学习策略的模式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类型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正迁移
负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
顺向迁移
前对后影响
逆向迁移
后对前影响
迁移内容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
具体迁移
迁移的程度
自迁移
近迁移
远迁移
迁移的路径
低路迁移
高路迁移
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
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
早期的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能力、官能)
关于迁移最早的理论
观点: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
评价:没有实验支撑,是最不科学的
相同要素说(要素)
桑代克、伍德沃兹
判断图形面积的实验
观点: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有条件的
概括化理论(原理)
贾德
水下打靶实验
观点:通过概括形成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关系转化说(关系)
苛勒
小鸡啄米实验
观点:察觉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当代学习迁移
奥苏贝尔
迁移与教学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相似性
学习材料的相似
学习目标和过程相似
学习情景相似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认知结构的特点
学习策略的水平
智力与能力
教师的指导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与技能
知识的分类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加里培林的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个体的智能与动力
已有的知识经验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情绪状态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创造性的培养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利用相关课程和活动,进行创造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