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
护理心理学,帮你理清思路的同时标注重难点;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4-30 14:02:39第二章
第一节
概念
心理学
心理现象
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包括
心理过程(共性)
知
认知过程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构成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情
情绪和情感过程
指人在认知输入信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的过程。
意
意志过程
是推动人的活动并维持这些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格(个性)
人格倾向性
动机、需要、兴趣和信念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意识
人对自身的一种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组成,是一种自我调节系统。
出生婴儿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格形成的过程。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出现了意识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第二节
认知过程
概述
认知过程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构成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构成
感觉
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不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分类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
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的不同状态,反映机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的信息
感受器位于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等。
感觉性与感觉阈限
机体对刺激的感觉的能力大小称为感觉性
感觉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感觉的特性(给你一个案例,判断是属于什么特性)
感觉适应
例如
洗热水浴不久就不觉得烫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但听觉、痛觉适应不太明显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感觉后像
联觉
感觉补偿
知觉(perception)
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eg:盲人摸象
分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特性(根据情景,判断特性)
选择性
在知觉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觉对象。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指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理解,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
人的知识经验不足,知觉的理解也不足
恒常性
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现象。
如
记忆
概念
记忆memory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分类
按记忆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
瞬时记忆
时间极短,一般为0.25~2s
短时记忆
保持在1min以内
长时记忆
超过一分钟直至多年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识记
概念
分类
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和意志力努力程度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根据是否需要理解识记内容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保持
记忆的中心环节
再现
两种基本形式
再认
经历过的事物在读出现能够确认叫做再认
回忆
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脑中重现称为回忆
遗忘及其规律
思维
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即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认识活动过程。
主要特点
间接性
概括性
分类
按思维的水平及凭借物分类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按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进行分类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解决问题的态度
习惯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基本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类与比较
抽象与概括
归纳与演绎
问题解决的思维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发现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成假设
假设检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心理定势
功能固定
迁移
动机强度
人格特征
想象
概念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两大特性
指向性
有选择性地针对某一事物
集中性
心理活动投入到所选择的事物中
分类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注意
概念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分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品质
衡量个体注意品质的好坏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小朋友上课走神,它们注意的稳定性不好
注意的分配
一边听课一边1做笔记
注意的转移
情绪与情感过程
概述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
分类
原始情绪
快乐
悲哀
愤怒
恐惧
情绪状态
心境
感染性、微弱而持久
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指的就是心境
激情
强烈、爆发性、短暂
应激
对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或环境刺激作出适应性反应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
外部表现
生理变化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进而引起情绪问题。
先有机体变化,再有情绪
最先认识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
坎农-巴德理论
情绪并非外周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机制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沙赫特的认知理论
情绪受环境刺激、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3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阿诺德的“评估-兴奋”学说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人的评估产生的,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发生的。
情绪与健康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情绪与临床护理
常用情绪调节方法
认知调节
转移调节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放松训练
增加幽默感
适度宣泄
意志过程
概述
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特征
自觉性
坚韧性
果断性
自制力
人格
概述
personality
人格,又称为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结构
人格倾向性
是个体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积极性的特征
是人格系统的动力系统,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
包括
需要
动机
诱因是动机的外在条件
兴趣
信念
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
主要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
概念
指个体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两层含义
实际能力
潜在能力
种类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气质
概念
是个体生而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情绪的强弱、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速度和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气质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它与日常生活中“脾气“、“秉性”、“性情”等含义接近
理解
气质具有明显的先天性,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气质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
气质不能决定个人的成就
气质与性格、能力等其他人格心理特征相比,更具稳定性。
气质的生理基础与分类学说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
最著名的气质学说
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
血液
黏液
黄胆汁
黑胆汁
根据不同配合比例,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类型
多血质(血液占优势)
张飞
黏液质(黏液占优势)
林冲
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
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具有基本特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根据这三个,胆道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
类型
兴奋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制型
性格
自我意识
特点
独特性与共同性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稳定性与可变性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整体性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论
奥尔波特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卡特尔
表面特质和表面根源
人格类型论
荣格
内倾和外倾,中间型
艾森克
内外向维度和情绪稳定性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