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站在检察官的视角,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思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批判性思维
思维自由度
受约束的条件
知识面的局限
且听后续分析~~~
思维方式的局限
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思考
训练批判思维,做自己的清醒、局外的旁观者
批判什么
对思考的思考
思考过程和论证过程
对思考模型的评判
如何拆解一个思考过程?
如何评估这个思考过程?
如何从思考框架出发,重构或提升这个思考过程?
区分几组概念
感觉:个人感受和偏好
猜想:“我猜想”直觉表达
思考: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对象
对思考框架的评判
第一个问题-思考技术
论题:问题和分歧
审题意识
讨论事实:世界万物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
讨论价值主张: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论证:论证过程
前提是什么?把“因为”套在每个句子的前面
这个前提陈述与我们的个人经验是否冲突?
这个前提陈述与我们的北京知识是否冲突?
这个前提陈述的信息来源可靠吗?
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是否有效?
两个方法
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区别“论证”与“解释”
解释:因为她不想喝酒,所以喝完她吐掉了。(对一个现象的解释)
论证:她不想喝酒,因为她喝完吐掉了。(对一个事实的论证)
两个主体:有前提,有结论,然后才能有论证过程把前提和结论连接起来。
结论:传达的观点
有论据支撑:你的观点有根据吗?
总结性内容
一种理性判断:因为A,所以B。不附加感情因素
注意:经常性审视结论是否被偷换(因果关系审视)
第二个问题-外围知识
概念-抽象总结
在思考和论证的过程中先把定义讲清楚
善于创造和适用概念
分辨和识别概念的区别
从头到尾关注出现的概念和定义是否是一致的
对概念的理解没有歧义,没有理解偏差
假定-隐含的假设内容
清楚自己面对世界的基本观察视角,个人偏好和追求
类型
事实判断型假定:世界是什么样的,描述性
价值判断型假定: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价值偏好
识别
位置:论证前提之前,隐藏的前提
审视
与对前提的评判一致:个人经验、背景知识、来自哪里,是否可靠?
深层价值:自我洞察,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的基石,还原自己日常的价值观和行为逻辑
不要把隐藏的假设内容当作笃定的事实。那是你的思想,而非事实真相。
信念:精神动力
思考自由度
本质:坚固的隐藏假设
形成方式
生物本能
成长过程不断被确认的个体经验
不断被灌输的社会共识
想象力构建的信念体系
当你愤怒的时候,感觉遭受人身攻击的时候,反思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为什么愤怒
目的:审视自己的信念,放弃不正当信念,选择变得更清醒和明智,认清世界的本来面貌。
方法:不把个人认同建立在某个信念内容本身,而是建立在整个信念的推导过程上。
立场:影响力
谨慎
你是在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eg:代表自己,组织,公共身份
意义:约束观点的作用边界,评估一个判断有没有被立场背后的利益所绑架
认清立场
第一,思考你的对手的立场是什么?
第二,调转立场,你接受现在的结论吗?(换位思考)
第三,换成别的人或者别的事,你的这个态度能保持一致吗?
情绪和欲望
情绪:喜怒哀乐;欲望:想要
认清情绪
与信念的关系,用来识别信念
第一,我对这件事的情绪是什么?
第二,如果一个怀有相反情绪的人来面对这件事,他的结论会不会跟我不同?
第三,一年后,我会不会后悔基于这个情绪做出的判断?
认清欲望
第一,我想通过这个观点和主张得到什么?
第二,如果有个平行宇宙,在那里我已经拥有了我渴望的东西,我还会持有这个主张吗?
局限性-知识面局限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时代局限-“走着瞧”
这个问题,倒推或者往前10、30年,还成立吗?
格局局限-我们没法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多看世界、多接受信息,保持好奇、多学东西
我站在更大的格局,或者变成更微观的当事人,我还会这么想吗?
完备性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碰见在此系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求助于另外的系统
批判性思维负责审视当前的思维过程,但不负责构建新的思考
思维拓展
成长性思维:利用解决问题来提升自己
关注自我,自我的成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为社会做点应有的贡献。
创造性思维:探索问题的新解法
关注问题,关注世界。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基础上发展自我。
思考是需要成本了,请关注自己思考问题是否值得去思考。
问题清单
1、你面对的观点是什么?这是一个推断、一个猜想还是一个感觉?
2、审视这个观点,对我重要吗?是否值得投入思考成本?我要审视这个观点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个结论是在回应论题吗?论题和结论是否匹配?结论有没有偷换?
4、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审视论证过程是否严密,论证用到的证据是否符合事实?
5、思考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概念的意思不够明确?是否有概念的定义分歧?这个分歧是否影响结论?
6、思考过程中用到哪些隐藏的假定?这个预设与我们的个人经验是否冲突?与我们的背景知识是否冲突?预设来自哪里?来源是否可靠?
7、换一种信念,结论是否会不同?
8、换一个立场,结论是否会不同?
9、换一种情绪或欲望,结论是否会不同?一段时间后,是否有可能为此刻的判断和决策后悔?
10、这个结论是不是旨在某些边界内适用?思考是否存在局限性?这个结论放在更大格局或者更高维度上是否还适用?这个结论放在300年前或300年后是否还会适用?
思考能力
论题
论据
语境和假定的影响
立场
结论
思考框架
价值观:追求思考质量,而非决策速度
知识储备
局限性
思考技术
通用的思考模型:论题+论证+结论
论题明确吗?
概念清楚吗?
论据成立吗?
推演合乎逻辑吗?
思维倾向
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