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成本核算的基础
这是一个关于成本核算的基础的思维导图,整理了成本与费用、成本性态与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分析等知识点。
编辑于2024-05-22 18:23:12成本核算的基础
成本与费用
成本与费用的概念
费用的概念
广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狭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发生的可以对象化的耗费
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成本与费用的联系
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形成成本的母体和基础
广义的费用:成本、期间费用、损失、分配利润和投资
狭义的费用:成本和期间费用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两者的计算依据不同
两者的计算目标不同
两者的计算口径不同
成本的分类
按实际发生的时态不同
实际成本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成本对象所实际发生的成本;被动的事后反映行为
预计成本
基于企业的成本目标和管理要求,在企业相关经营活动之前事先测算的成本;主动的事前管理行为
按受益对象不同
直接成本
与某个特定对象有直接联系,从而可直接归属于它的成本
间接成本
可以同时使多个成本对象共同受益,既与某个特定成本对象无直接联系又无法确认受益程度,从而无法客观地直接计入某个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
按成本的可控性不同
可控成本
责任单位在会计期间内可以预计、计量和采取措施施加影响从而落实责任的成本
不可控成本
责任单位在会计期间内无法采取措施进行调控的成本
按经营决策的要求不同
差量成本
不同方案之间或生产能力不同利用程度之间的成本差异
主要用于多个备选方案或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之间的最优生产决策
边际成本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引起的成本变化量
主要用于多个营销方案之间的利润最大化决策
付现成本与沉没成本
付现成本
企业由于实施某项方案时需要立即支付现金的陈厚本
沉没成本
过去已经支付的,在当期或今后仍会受益的成本
重置成本与机会成本
重置成本
重新购置相同的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机会成本
选择一种方案从而放弃次优方案所发生的潜在损失
主要应用于当前方案是否需要进行优化的决策
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
可避免成本
金额大小或是否发生会收到经营决策影响的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
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
可延缓成本
与指定的方案相关的,可以延缓到以后支付而暂时不影响当前经营活动的成本
不可延缓陈成本
与选定的方案相关的,但不可延缓到以后支付、或可延缓但对当期经营活动有较大影响的成本
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相关成本
对企业经营决策有影响而应当充分考虑的成本
无关成本
对企业经营决策没有影响可以不需考虑的成本
成本性态与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的概念与分析
成本性态:在一定业务量和一定时期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成本
在相关范围内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固定折旧费用、房屋租金、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约束性固定成本
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
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特征
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化,表现为一固定金额
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呈反比例变动
变动成本
在相关范围内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增值税金
约束性变动成本
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变动成本
酌量性变动成本
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能改变其数额的变动成本
特征
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化而正比例变动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表现为一固定金额
混合成本
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不规则变动的成本
半固定成本
业务量在某一界限内时,总额不变;业务量突破界限时,总额在新的水平保持不变的成本
地铁标价
半变动成本
总额在某一基数上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底薪+提成的工资
延伸变动成本
业务量在某一临界点下时,总额保持不变;业务量突破临界点时,总额开始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乘坐出租车费
特征
直接受业务量的影响,但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
混合成本的分解
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y=a+bx
历史成本法
高低点法
基本原理:选取最高点业务量和最低点业务量的成本数据采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公式实现混合成本的分解
公式
b=(y高-y低)/(x高-x低)
a=y高-bx高=y低-bx高
回归直线法
相对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的计算量大且较为复杂,但分解结果相对准确,误差较小
公式
b=(n∑xy-∑x∑y)/(n∑x²-(∑x)²)
a=(∑y-b∑x)/n
a:固定成本,b: 单位变动成本,n:成本(或业务量)个数 x:业务量,y:混合成本
账户分析法
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分解方法
工程分析法
利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分析成本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而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的单位变动成本的分解方法
步骤
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
分析成本对象的生产过程
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优操作方法
确定成本项目的构成内容,并确定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分析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中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特点
成本计算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
强调销售环节对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在成本构成内容方面的差异
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在存货成本构成内容方面的差异
完全成本法
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
变动成本法
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
制造费用
在盈亏计算公式方面的差异
完全成本法
营业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已销售产品成本总额-期间费用
变动成本法
营业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期间费用)-固定成本总额(固定生产成本+固定期间费用)
在各期损益方面的差异
期初存货为零时的损益差异
各期产量相同销量不同时的损益差异
各期销量相同产量不同时的损益差异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固定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式
产量=销量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
产量>销量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
产量<销量
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有利于进行正确的预测和短期决策
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
便于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
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可以简化成本计算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难以适应技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