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物理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建筑物理的思维导图。柳孝图《建筑物理》第三版,第一篇热工学部分各章思维导图及重点知识概述。考研可作参考。
编辑于2021-08-05 17:51:02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室内热环境
1.1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组成要素
气温
湿度
气流
壁面辐射
热平衡
热舒适
热平衡影响因素
a.人体新陈代谢热量qm
b.对流换热量qc
c.热辐射换热量qr
d.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
室内热环境综合评价
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
心理适应性模型
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
a.室外气候因素
b.热环境设备影响
c.其他设备影响
d.人体活动影响
1.2室外气候
太阳辐射
概念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三种流失
反射
散射
吸收
总辐射
直接辐射:直接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正比。
散射辐射: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气温
增温: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3-120μm)
影响地面附近气温因素
a.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
b.大气的对流作用
c.下垫面
d.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
逆温现象
空气湿度
概念: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风
概念:指由大气压力差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运动
大气环流 概念
风的特性(风玫瑰图)
风向
风速
降水
概念:
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汽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在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简称降水。
1.3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严寒地区
概念
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
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设计要求: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寒冷地区
概念
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的地区。
地区:包括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以及东北南部地区。
设计要求:建筑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
概念
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最热平均温度25~30℃地区。
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如成都。
设计要求,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
概念
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的地区。
地区:南岭以南,南方沿海地区。
设计要求: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夏天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暖。
温和地区
概念
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的地区。
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西部以及四川南部地区。
设计要求: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暖,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1.4 城市气候与微气候
城市气候
概念:是在不同区域气候的条件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成因
城市中由于接到纵横建筑物,鳞次栉比。高低不一,形成了特殊的下垫面
城市密集人口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很多“人为热” “人为气体”和污染物。
城市气候要素变化主要体现在
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概念
城市热岛强度
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
蒸发减弱,湿度变小。
雾多,能见度差。
微气候
概念
影响区域内热微环境的因素。
下垫面的影响。
建筑物的影响。
气流的影响。
第2章 建筑传热与传湿
2.1传热方式
传热基本知识
传热概念: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热能转移现象。
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
对流
辐射
热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差。
稳态传热过程: 是指两个稳定温度场之间发生的传热过程。反之则称为非稳态传热过程。
导热
导热的机理
导热概念: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机理:P36
导热系数:稳定状态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通过1㎡所传导的热量。
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其影响
材质的影响
材料干密度的影响
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热阻
公式:R=d/λ
概念:是热流通过璧体时遇到的阻力,它反映了璧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在同样的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壁体的热量越少
对流
概念: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的相对运动,相互掺和而传递的热能
发生环境
流体之中
固体表面和其紧邻的运动流体之间
对流类型
自然对流换热
受迫对流换热
辐射
热辐射的本质与特点
概念: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
本质: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动,就会从表面向外界空间辐射出电磁波,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落在物体上,可产生各种不同的效应。
热射线:通常把波长在0.4~4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短波部分,称为热射线。
红外线:波长在0.8~600μm之间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
特点
①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②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③凡是温度高于绝对0度的一切物体,不论他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的向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
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能量守恒定律:rh+ρh+τh=1
绝对白体
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rh=1
绝对黑体
能将辐射热全部吸收的物体。ρh=1
绝对透明体
能将辐射热全部透过的物体。τh=1
辐射本领,辐射系数和黑度。
辐射本领
灰体
辐射率
温室效应
辐射换热的计算。
2.2平壁的稳态传热
平壁传热过程
平壁内表面吸热
平壁材料层导热
平壁外表面散热(放热)
封闭空气间层传热
过程1.2.3.
特点
平壁总热阻计算
公式
2.3平壁的周期性传热
周期性传热概念
导温系数概念
简谐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
材料蓄热系数
材料层热惰性指标
2.4建筑传湿
湿空气概念
湿空气
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量
(未)饱和空气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结露
材料的吸湿和传湿
平衡湿度概念
传湿概念
传湿的两种方式
气态的扩散(蒸汽渗透)
液态水分的毛细渗透
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
蒸汽渗透概念
蒸汽渗透系数
第3章 建筑保温与节能
基本原则(5点,p73)
3.1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型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3.2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原则:外表面温度不低于露点温度。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计算。
最小传热阻。
采暖耗热量指标。
经济传热阻。
传热阻,传热系数。
维护结构保温构造
保温,承重合二为一
复合构造
内保温
外保温
夹芯保温,中保温
单一,轻质保温构造
3.3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措施
窗的保温
1.提高窗的保温性能
2.控制各向墙面的开窗面积。
3.提高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
4.提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
热桥保温
热桥概念
措施
外墙交角保温
地面保温
3.4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与控制
冷凝分类
表面凝结
内部凝结
内部冷凝的检验
方法一: 内部各处的温度是否低于该处的露点温度
方法二:水蒸气分压力是否高于该处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气压
方法三:经验判断(冷凝界面)
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正常适度的采暖房间(3点)
高湿房间(4点)
防止地面泛潮(3点)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
1.材料层次的布置应遵循“难进易出”的原则。
2.设置隔汽层
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
第4章 建筑隔热与通风
4.1室内过热的原因及防热途径
原因
1.室外较高的气温,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将大量的热量传入室内
2.太阳辐射热,透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
3.外来长波辐射透过窗户传入室内
4.透过围护结构传入热量
5.室内生产,生活及设备产生的余热
途径
1.减弱室外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4.2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室外综合温度
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热作用的三种不同方式
1.太阳辐射热的作用
2.室外空气的传热
3.长波辐射热
等效温度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1.屋顶隔热
a.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当量温度
b.提高屋顶自身的隔热性能
c.通风隔热屋顶
d.种植隔热屋顶
e.水隔热屋顶
2.外墙隔热
a.在设计复合墙体构造时,应注意材料的布置顺序, 应将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放置在外侧,而将热容量大的材料放置在内侧。
b.在墙体外侧也可以设置垂直通风间层,利用热压和风压的综合作用时, 间层内空气流通,带走墙体外表面吸收的热量
c.外墙绿化遮阳同样能有效的降低室外热作用
d.墙体外表面采用浅色饰面对改善墙体隔热性能也是有利的, 但特别要注意对环境,尤其是交通干道产生光污染以及反射辐射热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4.3房间的自然通风
建筑通风概述
通风降温
舒适性通风概念
措施
1.室内的气流速度应保证在1.5~2.0m每秒左右, 因而需要大面积的,且有良好遮阳的窗户和穿堂风。
2.借助于机械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的气流。
3.室内的热量要尽快排出,墙体等围护结构的蓄热能力不能太好, 否则会蓄积很多热量,影响热量的散发。因此应以轻型围护结构为主。
自然通风原理
产生压力差的原因有: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组织
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6点p123)
a.夏季有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尽量使房屋纵向垂直于主导风向。
b.夏季主导风向与风玫瑰图并不一致,则应按实际的地方风向确定建筑物的朝向。
c.适宜的风向投射角。
d.增加建筑深度,则可缩短漩涡区的深度。
e.在建筑群空间布局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不同高度建筑组合时可能对风环境的影响。
f.后幢高层建筑下方开口,可增大近地处的风速,有利于周边的风环境。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5点 p126)
3.门窗的位置和尺寸(6点 p127-129 其中包含以下4.5.)
4.门窗开启方式
5.设置导风板
第5章 建筑日照与遮阳
5.1日照的基本原理
主要节气的太阳赤纬角
太阳高度角
太阳方位角
5.2 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
日照标准
住宅日照标准
其他建筑日照标准(宿舍,托儿所,幼儿园,老人住宅,医院,疗养院。)
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概念
日照间距系数
日照间距系数公式
5.3日照分析方法
棒影日照图
5.4建筑遮阳
为什么要遮阳
阻挡太阳辐射
防止室温升高
减少眩光
将适宜的自然阳光引入房间
根据遮阳装置的安放位置可分为内遮阳,中间遮阳,外遮阳三种
遮阳的分类
1.固定式外遮阳
a.水平式遮阳:适用于南向附近窗口,而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它既可用于南向窗口,也可以用于北向窗口。
b.垂直式遮阳:主要是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c. 综合式遮阳:主要是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窗口。
d. 挡板式遮阳:主要是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2.可调式外遮阳
遮阳棚,百叶窗,室外卷帘。
3.玻璃遮阳
吸热玻璃,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
遮阳设施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外遮阳系数
遮阳设施构造设计要点
1.遮阳的板面组合和构造。
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
3.材料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