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建筑史-近代中国建筑、近现代中国建筑(1840~1949年)
书上后几章总结,涵盖了建筑发展概况、城市建设、建筑类型、建筑技术与建筑制度 、建筑教育、建筑设计机构和职业团体与中国近代建筑师、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等内容,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解释,便于理解和记忆。
编辑于2024-06-20 19:47:44这是一篇关于考研单词词根词缀—前缀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③ 表示"副手",② 表示"不足,不够",① 表示"在…下",80.under-,② 表示"打开,解开,弄出",① 表示"不,无,非,没有",79.un-,② 表示"超出,超过",① 表示"极端",78.ultra-,② 表示"变换,改变,转移",① 表示"横过,越过",77.trans-,76.s
这是一篇关于美国背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活,教育,经济,法律,政治,历史文化,司法独立,2013 州政府与联邦政府,2008 美国黑奴与国父,2009 新英格兰移民。
这是一篇关于虚拟语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虚拟语气的其他句型,从句中的虚拟语气,if条件从句引导的虚拟语气,四种语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考研单词词根词缀—前缀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③ 表示"副手",② 表示"不足,不够",① 表示"在…下",80.under-,② 表示"打开,解开,弄出",① 表示"不,无,非,没有",79.un-,② 表示"超出,超过",① 表示"极端",78.ultra-,② 表示"变换,改变,转移",① 表示"横过,越过",77.trans-,76.s
这是一篇关于美国背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活,教育,经济,法律,政治,历史文化,司法独立,2013 州政府与联邦政府,2008 美国黑奴与国父,2009 新英格兰移民。
这是一篇关于虚拟语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虚拟语气的其他句型,从句中的虚拟语气,if条件从句引导的虚拟语气,四种语气。
近代中国建筑(1840~1949年)
建筑发展概况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背景
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搅拌着殖⺠化
中国近代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沿海与腹地发展极度不平衡
中国近代城市和农村没有全方位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个建筑体系并存的现象。
新建筑体系:从国外现代化国家引入和输出,或是中国原有建筑的改造和转型。
旧建筑体系:原有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
重要建筑实例 :十三夷馆
十三洋行建筑,多为三层楼结构,底层作货仓, 二三层作漂亮的公寓。十三洋行建筑华丽,宛如⻄洋画。
广州,传教建筑,近代为各国列强国家设立的对外贸易机构
构成近现代中国建筑转型的初始面貌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萌芽期)
城市主要变化在通商口岸城市,主要的建筑活动为:教会建筑 。
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在官式中终止了活动,而在⺠间建筑中仍然在不间断地延续。
人口迁徙及少数⺠族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族间地域间的本土建筑交流
代表建筑:广州对外贸易机构的十三夷馆(十三行)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鼎盛期)
通商口岸和租借地、附属城市建筑活动大为频繁,⺠族资本初步发展,中国建筑师队伍诞生。
1927---1937 近代建筑活动繁密期 (⻩金十年)
以南京为政治中心的“首都计划”,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
基泰,华盖的成立;吕彦直设计建成南京中山陵,标志着中国建筑师规划设计的大型建筑群组的诞生;相应建筑系的成立,建筑协会的成立,营造学社的成立
“装饰艺术”建筑⻛格(Art-deco)盛行, 外国建筑师作品多此⻛格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停滞期)
梁思成于1947年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实施 “体形环境”设计的教学体系
梁思成在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初(1946年) 曾在美国考察建筑教育,对当时国际建筑学术界建筑理论的发展动向有所了解,意识到必须注意到环境,应培养造就具有体形环境规划的人才,在他创办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中,设立了市镇规划专业,体现了这个教学思想。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城市建设
上海
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1929 中国固有形式、传统复兴
城市布局结构特点:由于多国租借,而呈现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
折中主义:汇丰银行,海关大厦
装饰艺术(Art-deco):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
里弄住宅,如石库⻔的里弄住宅
代表建筑:外滩建筑
“弄堂工厂” 大批小工厂混杂在住宅区内
北京
中⻄混合式:中式建筑主体揉入⻄式建筑要素(商 业,服务业);⻄式建筑主体加入中式建筑,⻄方折中主义样式
中国传统复兴式:20世纪20年代,有外国建筑师发起的中国固有式的设计探索
建筑砖混样式,外观形体简洁,主要通过线条的划 分墙体,点缀一些石料或水刷石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是向国际式趋近的过渡样式。
代表:清华大学⻄校⻔,气象台
现代式,代表:北京大学地质学院和女生宿舍
城市转型发展原因:通商开埠,工矿业的发展,铁道交通建设近代城市的主要类型
主体开埠城市:
多国租借:上海,天津(特点:城市局部有序,总体无序)
租借地、附属地形:⻘岛,大连(特点:城市有通盘的整体的城市建设)
局部开埠城市:
新旧城区对立,代表:济南,厦⻔。厦⻔是中国近代城市中通过局部开埠推及全城更新的成功代表
交通枢纽城市:
因为铁路建设而发展的城市,代表:河南郑州, 河北石家庄,安徽阜阳。
工矿业城市
富含矿场,代表:河北唐山。工业城市,代表:南通 一城三镇 张骞
工矿业的发展对于近代中国的城市转型起到了多方面的推进作用
是促使一部分通商口岸从商 业城市演进为工商业综合型城市
是促使一部分开埠的或未开埠的省城、府城, 从政治军事型城市演进为政治经济综合型城市。
南京首都计划
1927--1937年,南京作为首都进行的了城市的全面规划和集中建设
以墨菲为建筑顾问,古力治为工程顾问。
对城市建筑形式也有专⻔的规定。在“中国本位”思想的支配下,极力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特别强调“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采用”。
城市划分 6 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
对南京街道系统做了全盘规划,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方格网加对⻆线布局。
把住宅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住宅区和旧住宅 区。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社区号主页
建筑类型、建筑技术与建筑制度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居住建筑
传统住宅的延续发展,本土住宅的演变: (近代中国重要的住宅转型形式)
里弄住宅
最早出现于上海租界,后拓展至天津,南京
是本土住宅为适应近代城市生活的转型,联排布置,布局紧凑,单体浓缩三合院楼房,高墙闭合内带天井,内向院落
代表里弄石库⻔
里弄住宅实际上成为近代上海住宅的主体, 说明本土演进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住宅转型途径
后期石库⻔转向
经济型广式里弄,类似广州竹筒屋,故得名
高档型新式里弄
总弄支弄显著区分,设备⻬全
又出现花园里弄,公寓里弄,公寓里弄与 单元式集体住宅接轨
居住大院
分布在⻘岛和东北等地,传统合院式住宅基础上拓展的十几户甚至几 十户聚居的圈楼,周围建二三层外廊式楼房,有单院式、多套式、多进院式
竹筒屋
广州的竹筒屋
单开间、大进深的联排式住宅大部分是单层,局部二三层,进深达10余米甚至30米,因为形状像竹筒得 名
骑楼
骑楼这个名字描述它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故称骑楼建筑。
东南沿海,“下店.上屋”的转型,遮阳、避雨
在竹筒屋窄开间、大进深、联排式布局的布局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点宅综合体
沿街下层铺面设置带覆盖的通道敞廊,中国廊房式的传统商业建筑与外来的殖⺠地外廊样式的结合
建筑立面带有浓厚的洋式造型,通常以底层柱廊、楼层和檐部女儿墙、山花组成三段式构图
铺屋
不带覆盖通道敞廊的窄开间联排式楼房,通称“铺屋”。它没有做出"骑楼”,沿街立面上下层对⻬或上层略有出挑下店上宅或上下皆宅,单开间,进深深浅不 一,造价低建筑密度高
碉楼侨居
代表:开平碉楼,体现华侨主动吸取国外文化的自信“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
华侨经商致富,需要强调防盗,因而出现碉楼式住宅的功能主要是防御低则3-5层,高 则5-7层,形似碉堡两类,多户集资合建的单纯碉楼,以防灾害;建造带有裙房,可供日常起居
庐式侨居
庐式侨居平面以传统的“三间两廊”为基础, 多为方形,一般建2-3层外观为⻄方古典式和中⻄混合式
⻄方传入的新住宅类型
外来移植住宅:独院型和公寓住宅
洋式建筑
折衷主义基调,带有外廊为主要特征英国殖⺠者为适应东南亚炎热气候而形成的一种流行样式
案例
上海民孚路某宅
上海吴同文宅
上海百老汇大厦
哈尔滨中东铁路高级住宅(同一种平面做出两种立面形式)
北海市骑楼建筑街立面图
传统住宅适应城市需要
公共建筑---近代中国建筑转型的最主要体现
近代公共建筑类型的形成途径
形成途径
一是在传统旧有类型基础上沿用、改造;
二是从国外同类型建筑引进、借鉴、发展。
发展意义
使中国近代建筑短期⻜速发展,技术设计施工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是近代中国建筑转型的最主要体现“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 一种“后发优势
公共建筑
行政,行会建筑(早期为古典式,折中宫殿式,府邸的通用形式,后期为中国固有式
文化,教育,医疗建筑(代表:大学的校园规划活动最受瞩目,庞大的占地,合理地功能分区,优良的自然环 境,近代化水平较高的建筑群组。如:墨菲设计规划的清华大学
南京国民大会堂
交通建筑---火⻋站
大连火车站
商贸建筑-- 商业,服务业
上海汇丰银行
彼时中国最大银行
丽如银行
第一家外国银行
上海沙逊大厦
第一家本国银行,公和洋行设计,十层钢框架大楼
中山纪念堂
上海中国银行立面
上海江湾体育场
南通商会大厦
北京谦详益绸缎庄
上海大新公司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国际饭店
工业建筑
发展表现在厂房空间和结构的演进。直接引入和传入、外国建筑或传统旧式建筑的基础上沿用改造。
单层厂房
近代工业普遍采用,最先发展砖木混合结构,1904年以后普遍为钢铁结构,混凝土的使用略晚于钢结构。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炭化炉房: 中国近代 第一座铁结构厂房建筑
多层厂房
多用于轻工业。早期为砖木结构,到20世纪使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间 近代中国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
近代建筑技术
发展特点
发展非常不平衡,城镇农村保持旧生产力水平,旧技术体系,旧材料
大城市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唐山细棉土厂:产水泥第一家工厂 广州岭南大学⻢丁堂:第一栋砖石钢筋混凝土建筑
⻄方影响,远⻄奇器,泰⻄水法
新材料玻璃:玻璃的使用崔发出三种窗户做法——安玻璃窗户眼,满安玻璃碎粉成作,满用玻璃
建筑师与建筑装饰
影响样式雷,在建筑创作中出现⻄式做法
传教士建筑师设计建造教堂等建筑,中国建筑装饰出现⻄方绘画元素
透视法的引入,新绘画技术——线法画。样式雷用透视画法扩大空间
建筑结构的三个发展
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砖(石)木混合结构
砖(石)钢筋(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建筑施工的发展
我国近代建筑材料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建筑结构没 有被中国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广泛掌握;具备近代施工机构和技术水平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
面向城乡劳动人⺠的建筑几乎得不到新技术的改 进,新技术没有扩展到全国城乡,活动领域窄。
建筑制度
建筑制度近代化:
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的商业化,永租的土地具有了近代土地商品的主要特征,土地自由交易的渠道由此打通。
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上海第一家地产公司 ,市场化和建筑管理体制的法制化契约化。
房地产商品化与建筑市场的崛起
建筑管理法制化与营造厂的行业运作
建筑制度近代化的历史作用
建筑教育、建筑设计机构和职业团体与中国近代建筑师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建筑教育
建筑教育:
总体: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由两个渠道组成。国内兴办建筑可、建筑系。 到欧美和日本留学建筑。留学在先,办学在后,国内建筑学科是建筑留学生归国才正式开办的。
中国最早的建筑专业大学
1927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
中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建筑学科。刘敦桢 建筑教育思想明显受到学院派建筑教育影响(保罗· 克芮)1947年梁思成提出形体环境的概念和培养个体建筑 师和广义的形体规划的规划人才。
中国最早的建筑科:
1923年苏州工专(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学校) 创办人:柳士英(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 毕业) 刘敦桢
意义:翻开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科的第一⻚。中国建筑教育划时代的创举。
建筑设计机构与职业团体
学术研究团体
中国建筑近代成立的两个职业团体
建筑师协会:
上海建筑师协会,刊物:《建筑月刊》。
中国建筑师协会(原上海建筑师协会)
1927 上海市建筑师学会(中国建筑师学会) 范文照、吕彦直、庄俊等 刊物:《中国建筑》。会⻓:庄俊。
营造学社:
时间地点:创建于 1929年于北京。
性质,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中国近代建筑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团体。
朱启钤任社⻓。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部、文献部的主任
主要活动:学社从事古代建筑的实例调查、研究、测绘,以 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工作。 编辑出版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学术贡献:成立后短短的几年间,测绘整理出庞大的古建筑资料,珍贵遗存被发现,整理出清晰的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脉络。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大贡献。
培养人才:培养出优秀的建筑专业的人才。选拔人才十 分严格,例如:梁思成、林徽因、刘 敦桢、罗哲文。
.影响:中国营造学社奠定了中国建筑史学的基石,既涌 现了梁思成、刘敦桢这样的第一代建 筑史学的创业者,也培育了刘致平、陈明达、莫宗江等一批优秀的第二代建筑史学家,其影响是深远的
建筑事务所
华盖建筑事务所(赵深、陈植、童寯)留美
南京外交部大楼以装饰为特征的传统复兴
上海大戏院现代式 、上海恒利银行现代式 、上海金城大戏院现代式 、上海合记公寓现代式
基泰工程司 杨廷宝
关颂声创办,首屈一指的事务所。杨廷宝、关颂声、朱彬, 以杨廷宝为主持建筑师)
南京中央医院以装饰为特征的传统复兴
(杨廷宝、关颂声、朱彬) 南京中央体育场
谭延闿墓园、中山陵音乐台 、北京交通银行1930 、南京国⺠党党史史料陈列馆
营造厂
杨瑞太营造厂
杨斯盛创办,上海第一家中国人开设营造厂
南京⺠国营造业的四大金刚
陈明记营造厂
南京最早,也是南京最大的本土营造厂 项目金陵大学,帕金斯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规划设计
馥记营造厂
合资经营 ⺠国时期国内最大的建筑企业 项目广州中山纪念堂
新金记康号营造厂
陆根记营造厂
外国洋行 :公和洋行(威尔逊主持)
上海最大的建筑设计机构,(威尔逊 主持)作品多装饰艺术⻛格
1926 沙逊大厦(钢框架结构在高层中普及 的开端) 装饰艺术⻛格
汉密尔顿大厦 装饰艺术⻛格
都城饭店 装饰艺术⻛格
河滨公寓 装饰艺术⻛格
峻岭寄庐 装饰艺术⻛格
汇丰银行新楼21-23 新古典主义
上海中国银行(陆受谦) 以装饰为特征的 传统复兴
邬达克洋行 (邬达克,匈牙利建筑师) 国际饭店 装饰艺术⻛格 大光明电影院(钢混结构)远东第一影院 装 饰艺术⻛格、美国摩天楼⻛格
中国近代建筑师
建筑师群体
近代建筑代表人物
庄俊
留学生第一个学建筑 中国建筑师协会 第一任会⻓
柳士英
创办苏州工业专⻔学校建筑科
孙支夏
中国近代最早的建筑师之一, 是实现中国传统建筑工匠向现代建筑师过渡的代表性人物。
代表作品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南通总商会大厦,濠南别业
亨利·茂⻜(墨菲)
参与拟定《首都计划》主持了南京城市规划,是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设计带天窗的歇山顶,是借鉴孟莎顶的经验对大屋顶内部空间进行尝试利用
燕京大学校园建筑组群 中国固有形式、传统复兴
首都计划、北京清华学院、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规划
其他人物
董大酉。上海市政府大厦1931 宫殿式的传统复兴 、上海市博物馆、图书馆混合式的传统复兴
徐敬直、李慧伯。南京中央博物院3、 宫殿式的传统复兴:仿辽代 佛寺大殿
卢树森、中山陵藏经楼
庄俊 1910 柏林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四大建筑: 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
沈琪 1907陆军部(北京) 折中主义
沈理源 开明戏院 折中主义
朱彬(基泰)宾夕法尼亚大学 大陆银行1925 折中主义
沙特克、赫士 北京协和医院一期 中国固有形式、传统复兴
格里森 辅仁大学新楼 中国固有形式、传统复兴
莫律兰 北平图书馆 中国固有形式、传统复兴
建筑五宗师
梁思成
宾夕法尼亚学建筑,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建筑四杰之一,中国式建筑设计的理论探索家
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先生接受的是西方建筑教育,在东北大学授课过程中,深感建筑史不能只讲西方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建筑史。从沈阳清东陵调查开始,梁先生以毕生的精力,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开拓性的工作。
梁先生的贡献在于,坚持调查研究,从总结匠人抄本经验起步,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法,记录整理古代建筑遗产。解放后,梁又与夫人林徽因写成《城市计划大纲》序,继续提倡现代规划理论。1940年,他与陈占祥合作,积极为首都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主张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保护城墙议”提出保护北京城墙,可惜这些卓越见解未被采纳。
理念,体形环境
建筑教育的任务已不仅仅是培养设计个体建筑的建筑师,还要造就广义的体形环境的规 划人才。因此将建筑系改名为营建系。在营 建系下设“建筑学”与“市镇规划”两个专业
著作《营造法式注释》、《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专供国式建筑图案设计参考
主要事迹、创东北大学建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
代表作品、北京仁立地毯公司立面装饰艺术⻛格、以装饰为特征的传统复兴、梁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女生宿舍现代式的传统复兴
《清式营造则例》以清《工部做法》为参考、《中国建筑史》第一次构件建筑通史学科框架、《图像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建筑推向外国学者
杨廷宝
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基泰工程司设计负责人之一,建筑四杰之一,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设计建筑⻛貌多元,“多元折中”的路子。他在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视中国国情,注重整体环境,吸取并运用中西建筑传统经验和手法,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对现代中国建筑风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国式,⺠族形式是组成,设计宫殿式较多,“中国式装饰艺术”起步早,是中国式建筑设计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探索家,他一生中主持参加、指导设计的建筑工程达100余个,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负有盛名。
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计的北京和平宾馆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颇有影响,
代表作品,上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古建筑修缮工程:天坛圜 丘和皇穹宇、天坛祈年殿、东南⻆楼、⻄直⻔ 箭楼等
1936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1948年孙科公馆、清华大学⻄校⻔、气象台等装饰艺术⻛格、中央通讯社(1948年)
基泰时期作品、南京中央医院、南京中央体育场
①他们在建筑思想和具体实践等领域,从中国固有形式到现代主义风格,都进行了积极的开创性探索,从而打破了国外建筑师对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垄断格局,促生了一系列对中国建筑事业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②他们协力创立了中国最初的建筑师学术团体以及学术出版物,创建了中国自己的建筑教育体系,培养了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师,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在设计创作实践、历史理论研究、建筑遗产保护、建筑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走出了既有国际视角,又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现代科技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彦直
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归国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创东南建筑公司,同庄俊,范文照等发起成立中国最早建筑学界学术团体——中国建筑师公会,后更名中国建筑师学会。近现代建筑奠基人”
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1926
中山纪念堂,吕彦直设计,集会会堂,纪念性礼仪空间同宣讲空间结合,近代大跨度空间
刘敦桢
留学日本学习建筑,与柳士英创办最早华人自行经营的华海建筑师 事务所,于第一个建筑科任教,营造学社文献部主任,建筑四杰之一
三大成就,主持编写中国古代建筑通史,出版《中国住宅概说》,展开苏州古典园林研究
园林方面于60年代主持瞻园整修工程,堆叠南侧假山,对园林精细测绘,系统阐述造园手法
《中国古代建筑通史》
《中国住宅概说》中国⺠居第一部系统专著,促进⺠居的保护,调研,研究
《苏州的园林》园林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可以从实例中 分析提取基本形体及运用形体的基本原则。
《苏州古典园林》对江南园林进行精细测绘,系统阐述造园手法,进一步揭示古典园林深层空间意识
童寯
宾夕法尼亚学建筑,在沪与赵深,陈植共组华盖建筑事务所,建筑四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第一人
代表作品、南京国⺠政府外交部大楼旧址、上海大戏院、上海金城大戏院、南京地质矿物博物馆
《中国园林》第一篇英文写的论文、《江南园林志》对中国园林,⻄方园林,日本园林进行精辟的比较分析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洋式复兴:折中主义基调
洋式建筑:⻄方古典建筑形式
近代建筑形式之一,属主动引入。以⻄方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主要用于文化教育建筑,商业建筑官邸等
中央大学图书馆、中央大学大礼堂
折中主义式样----装饰艺术的国际式
折衷主义的盛行与城市发展盛期相吻合,于是⻄方折衷主义称为近代中国许多城市中心区商业区最突出的⻛格样貌
影响及意义
先进的建筑文化,标志中国近代新建建筑体系发展、该建筑类型的传入,部分带有侵略色彩,是⻄方物质文明的写照,也是带有殖⺠侵略的印记
成为城市建筑文脉的构成,时间推移,其意义和性质都发生变化,政治⻛云是短暂的, 文化积存是⻓久的
案例
北京大陆银行外观
青岛交通银行
台湾高雄英国领事馆复原图(李乾朗复原)
天津法国领事馆南
天津德国领事馆
天津劝业场
北京陆军部南部
中国固有式
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的一种建筑形式,追逐⺠族形式的建筑思潮。
打破崇洋心态,否定全盘西化,重新举起传统文化大旗。
其特点是外形仿传统建筑,结构材料采用⻄方,且布局复合功能需求,最早出现在教会建筑中,由外国建筑师发端, 中国建筑师引向高潮,以中山陵的建设及《首都计划》为起点,在中国盛行起来,“中国固有之形式” 便是在建筑领域的表现。
最大问题是形式与功能、形式与材料的矛盾,“中国固有之形式”大大限制其形式发展。
代表实例:杨延宝的谭延凯墓园、刘敦桢的仰止亭、中山陵、励志社、国⺠政府交通部
传统复兴:三种设计模式
传统复兴的 “中国式”建筑对应区分为三种历史主义:
宫殿式(复古主义)
复古主义(宫殿式):这类建筑极力保持 中国古典建筑的均衡和整体轮廓,保持台基、屋身、 屋顶的三分构成,屋身维持梁柱额枋的开间形象和比例关系。整个建筑没有超越古典建筑的基本体形,保持着整套传统造型构件和装饰细部
如杨廷宝设计的谭延闿墓祭坛、国⺠党党史资料陈列
混合式(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混合式):这类建筑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不拘泥于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成,建筑体形因功能空间确定,外观呈现洋式的基本体量与大屋顶等能表达中国式特征的附加部件的综合
如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祭堂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大酉设计的上海市图书馆、博物馆。
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化
(新⺠族形式)
"装饰艺术( Art-Deco ) 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的一种建筑形式,采用⻄方建筑技术,适当装点中国式的装饰细部, 作为一种⺠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
代表建筑:国立美术陈列馆 ,陆根记营造厂承建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称式构图,传统装饰图案
南京国⺠政府外父部办公大楼|华盖建筑事务所
杨廷宝设计的南京中央医院,北京交通银行; 童寯等设计的南京国⺠政府外交部大楼;梁思成、林徽因的仁立地毯公司。
其中: 圣约翰大学怀施堂是最早“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
1919年金陵大学北大楼设计师:摩尔,为中国固有式的转折期代表作品
评价传统复兴的三种历史主义思潮
中国近代新建筑运用“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复兴潮流,由外国建筑师发端,中国建筑师引向高潮。 涉及所输入的新建筑类型和先进技术经验,如何与 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如何表现中国精神和中国特 色,在中古建筑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借鉴传 统建筑遗产等问题
当时中国建筑师,大多都是留学欧美回国的,他们既有国粹主义文化观所制约的传统的道器建筑观念,也有国外建筑教育所能带来的学院派折衷主义建筑观念,再加上外国建筑师在中国式教会建筑中的先行经验,因而短期内就迅速地掀起了传统复兴建筑的活动高潮。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政 治-伦理型文化,夸大了建筑形象的政治作用, 夸大了建筑传统形式“国粹”的象征作用,把“中道⻄器”视为融合中⻄建筑文化的理 想模式。
国⺠党政府定都南京后, 着手实施文化本体主义。
中国近代处于半殖⺠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 代中⻄方文化碰撞围绕着侵略与被侵略的⺠族矛 盾,“发扬我国建筑固有 三色彩”成为当时中国建筑界和社会的普遍呼声。
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传统复兴建筑的采用的这三种历史主义的处理手法,与⻄方建筑的历史主义表现是一致的,是带规律性的现象,这是中国建筑在 近代、现代化过程中为 ⺠族⻛格而展开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mm社区主页
背景
教会建筑的传播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为,位于澳⻔的一处基督教教堂遗址,因战争大火现仅余一残壁,即今天的大三巴牌坊。所谓三巴者,即教堂城墙出入口的⻔户
肇始于澳⻔,目前留存有“大三牌坊”;而后向 沿海地带渗透;进而向内地及北京拓展,形成 以北京为中心发展的局面
传统复兴: 教会建筑作为近代建筑的先声,传教士与东⻄方文化交流,利玛窦:“泰⻄儒士”第一位研究中国典籍的⻄方学者
教会大学项目
它们不仅最早大规模引进了⻄方的建筑功能、 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也率先走上了以⻄方 先进建筑技术来延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道 路。他们所扮演的正是中国建筑在近代转型的 先驱者。
教会与教堂采用中式做法
适应中国习俗,迎合中国人心理,柔化排外情 绪
案例
南京中山陵祭堂
设计师:吕彦直。
1929年建成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 “中国固有式建筑”的代表之作 ,建成方案为 竞赛中的头奖作品
利用高差,连续的空间序列和周线上一系列建筑,创造出了庄严雄伟的气魄。
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总体布局学习中国古代陵墓特点,采用了轴线对称的平面,“略呈一大钟型”
陵墓建有牌坊、甬道、陵⻔、碑亭、祭堂和墓室,甬道两旁没有石像生, 并打破了传统神秘 压抑的基调,代之以严肃开朗氛围
入口“博爱”牌坊:传统的三间石牌坊形式。
陵⻔:清式歇山顶三拱⻔石建筑。
碑亭:典型的重檐歇山顶,石建筑
祭堂:平面呈方形,并肩四个⻆墩突出,以适应功能的需要,使得建筑形式突破传 统建筑旧制,但却又不失传统⻛格,外观用重檐歇山蓝琉璃瓦顶,檐下施有石斗栱。
金陵大学老校园建筑群
创立时名为汇文书院,建于南京干河沿
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金陵大学已全然是所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大学
达到了校园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校园的布置因地制宜,顺应原有地形沿南北向由低至高展开中心轴线,创造出层次丰富和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
新式大学教育所倡导的办学理念与其所采取的校园布局方式之间又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鲁大学,芝加哥帕金斯联合建筑事务所、美国开放式校园布局
广文学堂,中间有高耸的塔楼,利用三段式构图、西方的砖墙体系,立面比例严正,细部精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聿铭、陈其宽、纪念路思义对多所教会大学的毕生贡献
燕京大学,中国传统宫殿和园林⻛格的建筑群
南京中央博物馆
南京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
南京外交部办公楼
北京仁立公司
北京辅仁大学教学楼
上海市政大厦
广东中山纪念堂
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
南京中央医院
上海圣约翰大学怀施堂
上海江湾体育场
上海图书馆
传统复兴思潮原因
大部分建筑师所受的学院派教育,关注建筑⻛ 格,因袭古典构图,可运用其经验,对中国古典元素进行提取,总之,并非是建筑师队伍中有明确的研究设计倾向,而是因其社会背景
仿古做法的"宫殿式"维持古典建筑的体量和轮廓 台基、屋身、屋顶的“三分"构成 传统造型要素和装饰细部
混合式(旧上海市图书馆)不拘泥于三段式构成,建筑体形由功能空间确定,外观呈洋式与大屋顶等能表达中式特征组合
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新⺠族形式)
"装饰艺术( Art-Deco ) 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的一种建筑形式, 采用⻄方建筑技术,化用传统建筑元素于立面, 是肌理式的表皮做法,装点中式细部,
代表建筑:国立美术陈列馆 ,陆根记营造厂承建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称式构图,传统装饰图案
南京国⺠政府外父部办公大楼|华盖建筑事务所
其中: 圣约翰大学怀施堂:最早“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
1919年金陵大学北大楼设计师:摩尔,为中国固有式的转折期代表作品
首都计划规划纲要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属政治—伦理型文化,在特殊社会背景下,中国固有式称为保存国粹,标志⺠族存亡的政治问题
评价近代中国的⻄方折衷主义⻛格的建筑
首先,⻄方折衷主义建筑本身充满矛盾。
通过模仿和自由组合各种⻛格,取得多样建筑形式,反映解决社会需求与固有式之间的矛盾的探索,面对建筑新空间、不断出现的新材料、 新技术,没有创造出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在宏伟的、豪华的建筑外表的背后,常常隐伏着功能粗率、结构扭曲、浪费巨大等弊病。这个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速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快步深进显得日益尖锐。
显然,这种状态的⻄方折衷主义建筑进入近代中国,必然增深矛盾。一方面,这种折衷主义建筑是 近代中国样式建筑的主要构成,与它相联系得是一 整套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建筑类型和新技术体 系。它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传统建筑体系相 比,无疑是一种进步,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建筑体系 得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方折衷主义 建筑 的传入,除了一部分是中国自主和中国建筑师主动 引进外,很大部分是在外国殖⺠ 地侵略背景下输入 的,它的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是相悖的。
而从建筑历史演进的历史坐标上来看,正是世界历史从近代向现代过渡时期,从新建筑运动到包豪斯的建立, 已经孕育和萌发了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建筑。因此, 近代中国折衷主义建筑的兴旺,从中国历史坐标来 看,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中新体系建筑的盛期发展,是新事物。从世界历史坐标看,却是面临淘汰的旧体系、旧事物,一定程度上推迟了中国接受现代建筑的时间表。
时至今日,这些⻄方折衷主义⻛格的建筑成为城市重要的建筑文脉,在历史⻓河中经过文化的融合与吸附,这种建筑已转化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我们应以开放的意识来看待这份近代建筑遗产,既看清它在近代时期能交流的矛盾,也应明确它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在今天的历史价值。
现代建筑:多渠道起步
现代建筑形式(⻄方现代式)
⻄方思潮传入带来,造型几何感强,立面简洁,功能的实用和技术的运用
外国建筑师导入的''新建筑‘’和现代建筑
中东铁路哈尔滨站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毕卡地公寓
天津利华大楼
童寯设计的美军顾问团A、B大楼,公路总局办公大楼,杨延宝设计的中央通讯社,新生俱乐部,延晖馆;李惠伯、汪坦设计的馥香大厦。 南京最早的近代工业建筑--金陵机器局 、南京地质调查所陈列室 、国际联欢社旧址
中国建筑师对现代建筑的认识和实践
上海百乐门舞厅外观
北京大学女生宿舍
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并存
二重证据法:地下的材料(考古)与纸上的材料(文献)
实例、南京大学中山楼、南京大学赛珍珠故居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学校
清华大学 1947 梁思成 “形体环境”设计教学体 系
1923:苏州工业专⻔学校: 刘敦桢(留日) 中 国人创办建筑学教育的第一步
苏州工专与东南大学等合并: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中央大学) 刘敦桢抗战时:杨廷宝、童寯 。第 一个建筑科
东北大学 梁思成、陈植、林徽因、童寯(留美)
燕京大学 墨菲 金陵女子学院规划 墨菲 北京清华学院 墨菲 福建协和大学 墨菲 ⻓沙湘雅医学院 墨菲
1919 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史摩尔) 转折(北方官式建筑)
圣约翰大学怀施堂 最早的“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 (江南建筑⻛格
第一
1923:苏州工业专⻔学校 中国人创办建筑学教育 的第一步 柳士英发起,刘敦桢等 1929 首都计划: 较早较体统的城市规划工作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炭化炉房: 中国近代第一座 铁结构厂房建筑 1893 武汉汉阳铁厂 亚洲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 1913 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间 近代中国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 1908 上海电话公司大楼 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建筑 上海天祥洋行大楼 中国最早的钢框架结构建筑
1888 英商业广地产公司 上海第一家地产公司 圣约翰大学怀施堂 最早的“中国式”教会学校建筑 (江南建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