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概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关系,个体身心发展。教育是一种系统性、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感染力地影响个人行为和发展的活动。其核心目的是提升个人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道德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使个人变得更好,成为独立自主、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梳理了教育学的历史演进、重要理论及思想家,以及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特征和发展脉络。从古代中国的《论语》开始,它展示了儒家教育教学思想的精髓,包括孔子、孟子等先贤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贤人、君子,注重仁礼的核心价值和诗书礼乐的教育内容。在近现代部分详细介绍了如赫尔巴特、杜威等现代教育学家的思想,包括“教育性教学原则”、“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教育概述
个体身心发展
动因
内发论:力量来源于内在需要。性善论、遗传决定论、成熟论、人本主义心理学 孟子:仁义礼智 董仲舒:性三品说 弗洛伊德:奥地利,性本能无意识 威尔逊:美国,基因复制 高尔顿:英国,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鼻祖 霍尔:美国,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格塞尔:美国,双生子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 柏拉图: 卢梭:法国,造物主好的,人变坏了 外铄论:外在力量,他人环境刺激。性恶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行为主义心理学 荀子:人之性恶 洛克:英国,白板说 华生:美国,不考虑祖先 斯金纳: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
遗传是前提,为个体提供可能性,但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 遗传差异性和可塑性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外部条件提供多种可能,人对环境反应是能动的 教育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规律及要求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 互补 个别差异 整体 稳定与可变
关系
人口
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制约-教育 教育-促进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有助于人口迁移
社会生产力
制约教育:教育发展规模速度、教育结构变化、学校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方法手段 教育促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投资-美国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政治经济
制约教育: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体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传播思想制造舆论,促进民主化,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文化
制约教育:价值定向、学校课程发展,教育目的确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使用 教育促进: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更新创造
科学技术
影响教育:改变教育者观念,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技术 教育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体制化,科学研究,科研技术成果开发利用
基础
含义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孟子·尽心上》出现教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教育 广义: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
教育者:主导性 受教育者:主体性 教育媒介: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 手段、方法、组织形式 三者之间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决定性矛盾
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 直接目标-培养人 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自身历史传承、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其他社会意识平行、转化活动的过程 继承性 长期性 生产性 民族性
起源
神话:宗教、中国朱熹 生物: 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生物本能 从神话转向科学的标志 心理: 美国-孟禄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不科学 劳动(社会): 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 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中国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基本形态
非制度化、制度化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自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 教育和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原始性
古代社会 奴隶和封建社会 特征: ①教育和生产劳动脱离 ②阶级性 ③等级性 ④道统性 ⑤专制性 ⑥刻板性 ⑦象征功能占主导
中国
西方
近代社会 1、国家干预,公立教育 2、世俗化 3、初等义乌教育 德国最早普及义务教育 4、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社会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 3、全民化 4、民主化 5、多元化 6、技术现代化 7、全球化 8、信息化 9、科学性
基本功能
作用对象: 个体功能 个体社会化、个性化、谋生、享用 社会功能 社会变迁、社会流动
教育功能:正向积极,负向消极 呈现方式:显性和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