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个案工作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个案工作方法的思维导图,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
编辑于2021-08-06 15:06:41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模式,技巧题多,过程题少)12-14分
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内容
核心:心理和社会印度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
人在情境中
理论假设
1.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2.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不良现实生活环境
多大的现实生活压力
缺乏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机会
不成熟或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
不成熟:没有充分发展
像个孩子
有缺陷:发展不平衡
焦虑,难以控制
没建立必要的对与错价值标准及缺乏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和调整能力
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
自我超我的发展过度
过分抑制
3.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4.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的成长
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社工直接提供服务,对象被动服从辅导技巧
支持
了解、接纳、同感-减轻对象不安,给予肯定认可
直接影响
社工直接表达态度意见促使对象改变
探索-描述-宣泄
让对象解释描述困扰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沟通,引导对象分析理解自己问题(内心感受想法)
现实情况反思
理性看待现实
心理动力反思
案主固有情绪/认知反应
人格发展反思
过去人事经理的影响
间接治疗技巧
辅导第三者或改善环境
特点
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研究阶段
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诊断阶段
心理动态诊断
缘由诊断
分类诊断
采用多层面的服务接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治疗阶段
2.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内容
理论假设
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
从认知、行为、情绪三各方面采取干预措施
基本原则
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人的行动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意识层次
意识
自动念头
图式
治疗技巧
个案概念化
合作使得治疗关系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结构化的心理教育
认知重塑
特点
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3.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内容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样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ABC理论
A 引发事件
B 服务对象的信念-认知和评价
非理性信念
克服情绪和行为最有效方法:协助其质疑非理性信念
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后与实际不符的想法和观点
绝对化-完美无缺
普遍化-普遍特性
抽象化-一般准则
C 引发事件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治疗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
反映感受
角色扮演
冒险
识别
辩论
辩论
理性功课
放弃自我评价
自我表露
示范
替代性选择
去灾难化
想象
特点
明确辅导要求
检查非理性信念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巩固辅导效果
4. 任务中心模式
内容
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假药的有效服务商,有限时间内晚上所选明确目标
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
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治疗技巧
有效的沟通行动必须具备要素
有系统
有反应
有效的沟通行动需要达到的功能
探究
组织
意识水平的提升
鼓励
方向引导
特点
清晰界定问题
明确界定服务对象
和理解定任务
5. 危机介入模式
内容
危机介入理论
针对对象的危机状态开展的调试和治疗的工作方法
普通生活经历
特殊生活经历
危机发展阶段
危机
解组
处于最糟糕状态
恢复
重组
危机介入基本原则
及时处理
限定目标
输入希望
提供支持
恢复自尊
培养自主能力
特点
迅速了解对象的主要问题
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
有效稳定对象情绪
积极协助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6. 人本治疗模式
内容
理论假设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自我概念
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治疗策略
创造一种有力的福岛环境让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运用潜在能力的人的特征
能够准确领悟周围人事物具有基本安全感,是理性的人
能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和享受生活,适应力强
能依据自己真实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勇于承担行为的责任,忠于自己
面临众多选择, 能够体会心理上的极大自由
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
特点
注重社工自身的品格和态度
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表里如一
不评价
同感
无条件接纳
无条件爱
保持独立性
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7. 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
理论假设
家庭系统
家庭结构
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
家庭生命周期
治疗技巧
重演
集中焦点
感觉震撼
划清界限
打破平衡
互动方式
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
似是而非
强调优点
特点
一家庭为工作的焦点
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
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
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
改善家庭结构
改变家庭错误观念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
理论假设
对人的理解
感受,自尊心
对困难的理解
应对方式
对家庭的理解
处理成员差异-封闭式
处理成员差异-开放式
治疗方法
自尊和自我价值的诊断
沟通方式的诊断
家庭规则的诊断
治疗程序
追思往事
整理旧经验
整合新旧经验
焦点:治疗过程
治疗技巧的运用处在次要位置,--家庭重塑、家庭雕像、家庭图、家族年表
特点
对自尊的强调
关注经验的整合
注重感受的改变
8. 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申请与接案
求助者的服务申请
接案
鼓励积极面对改变
明确改变要求
确认受助身份
专业关系的建立
接触、倾听、接纳、同理
预估与问题分析
有关资料的收集
个人资料
生理心理社会方面
环境资料
家庭同辈群体社区学习和工作环境
问题的预估
横向
问题形成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三层面
纵向
什么时候开始,经历影响事件,做过什么样努力
问题的分析
问题的主要表现
问题成因
能力和环境中拥有的资源
实施干预的建议
制定计划
服务计划的制定
基本情况
希望解决的问题
理论的依据
目标
基本阶段和主要方法
最关键
期限
联系方式
服务面谈内和外的安排
面谈后,设计布置行动任务
面谈开始阶段,回顾总结前一次任务完成情况
面谈中,这对完成情况予以面对面指导
结束后,了解下一次行动任务的要求和要点
服务协议的签订
也有口头协议方式
服务目标
内容和采用的方法
服务双方权利和义务
地点时间期限次数
签字
开展服务
服务的推进
从能做的开始
从愿意合作的着手
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
专业角色的扮演
使能者
联系人
教育者
倡导者
治疗者
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
接纳
无条件关怀
真诚
链接社会资源和协调服务
社会资源类型
非正式
正式
联结社会资源方式
资源的提供
发现
培育
需求的表达
利益的协调
服务的协调
面谈内外的协调
服务对象改变与他人改变的协调
服务对象改变与社工改变的协调
评估与结案
结案
都认为目标已实现
为彻底解决,但对象可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
关系不和谐
新的要求和问题,需要其他机构或社工
不可测因素
结案处置
预先告知对象,做好准备
巩固获得的改变和进步
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的解决因素,为以后独立做好准备
鼓励表达结案时的轻型,探讨后续跟进
结案形式
直接告知
延长服务间隔时间
变化联系方式
成效评估
改变状况
目标实现程度
服务介入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
服务对象、社工同行、服务机构来评估
9. 常用技巧
1. 会谈
类型
建立关系
收集资料
诊断性
治疗性
一般性咨询
安排
准备
内容安排
会谈内外衔接
技巧(常考)
支持性技巧
专注
倾听
同理心
鼓励
引导性技巧
澄清
对焦
摘要
影响性技巧
提供信息
自我披露
建议
2. 记录
3. 收集资料
会谈的运用
自我陈述
对答方式
调查表的运用
结构式
非结构式
观察的运用
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
现有资料的运用
文献记录
实物
4. 策划方案
目标清晰且现实
可观察
可测量
积极正向
服务对象范围明确
策略合理
与目标一致
协调
5. 评估
正确运用评估类型
合理运用评估方法鼓励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鼓励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坦诚与保密
10. 个案管理(考)
含义
提供服务的方法:社工评估对象、家庭需求、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倡导多项的服务,满足特定对象的复杂需求
特点
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
问题复杂
助人资源方面有特殊困难
全貌的工作方法
虚招所需的服务网络
协调各项服务的提供者,相互配合
双重功能
服务合理配置
效率
实施原则(常考)
服务对象参与
服务评估
服务协调
资源整合
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
一整套服务
服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