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根本原因:1.加强皇权的需要
2.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废相影响:1.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影响办事效率
内阁的出现
时期 名称 职权
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
特点: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明成祖 内阁形成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特点:开始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特点:地位日益提高
明神宗 内阁首辅 大权尽归内阁
特点:首辅权压群臣
内阁含义:临时机构,没有法律制度承认,成员地位低下,权力较大,是皇帝的亲信
内阁的性质: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
设立原因:清初,中枢机构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
发展:
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物,起草谕旨→皇权得到扩大
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立原因:1.边患 ,用兵西北 2.边疆地区军务发展)
军机处的特点:
A.简──机构简单
B.速──效率高
C.密──保密性强👍
后期: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封建后期(明清)→→→君主集权加强→→→君主决策失误,错误增加→→→世界都在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仍是封建主义(固步自封)→→→中国🇨🇳被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革命
宰相与内阁的比较:
相同:职责─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同:A.地位:宰相法定,制度赋权 内阁非法定,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B.职权:宰相参与决策 内阁无决策权
C.对皇权的作用:宰相制约皇权,但不能削弱皇权
内阁不能制约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