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药剂-丸剂及各类制法
总结《中药药剂学》中各种丸剂的制备,本图重点突出,可以下载打印以及自己再编辑修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丸剂
滴丸
概述
含义
原料药与适宜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特点
①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在基质中以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高度分散;②缓释、长效作用,(非水溶性基质);③生产车间无粉尘,利于劳动保护;④工艺条件易于控制,剂量准确,质量稳定;⑤与空气等外界因素接触面积小,可增加其稳定性;⑥可以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⑦可多部位用药,既可口服,也可在耳鼻,口腔等局部给药; ⑧缺点:载药量较小,服药数量较大,限制了滴丸品种的应用
基质与冷凝液
基质
要求
与主药不发生反应
熔点低,聚冷凝固,室温下固体
对人体无害
常用基质
水溶性
聚乙二醇类(PEG)、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醚
非水溶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虫蜡、氢化植物油
冷凝介质
不溶解主药和基质,密度与液滴密度相近
介质
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
非水溶性
水、不同浓度乙醇、无机盐溶液
常见问题
丸剂重量超限
药物与基质未完全熔融,混合不均匀
滴制压力不均衡,温度不恒定
滴速控制不当,滴速快,丸重大,反之小
滴头与冷却液面,距离过大,液滴溅落破碎。
圆整粒度
冷凝液位控制好温度梯度
如果冷凝液上部温度过低,液滴未收缩成完全就凝固,导致滴丸不圆整,丸内空气来不及逸出,形成空洞,拖尾
冷凝液选择不当,若相对密度差过大或粘度小,液滴在冷凝液中移动速度过快,易扁
小丸圆整度优于大丸
滴头堵塞
①滴灌和滴头温度过低,滴液凝固所致②药物与机制相对密度差异过大致药物沉淀③药物成分与基质间发生反应,聚集着小颗粒
药丸破损
滴丸不够干燥
冷却液残留较多
吹风强度和时间不够
糊丸与蜡丸
糊丸
饮片细粉以米粉、米糊、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①丸粒坚硬,在胃内溶散迟缓,释药缓慢,可延长药效; ②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适宜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制备
泛制法
起模应用水作润湿剂,加大成型时再将稀糊泛入
糊中块状物必须滤过除去,防止泛丸时粘连
控制好糊粉用量与稀稠
一般糊粉占药粉总量的5%~10%
用量过少,达不到迟缓溶化的目的
用量过多,丸粒难以溶散
塑制法
①保持丸块润湿状态 ②糊粉用量为药粉总量30%~ 35% ③干燥温度60℃以下,切忌高湿烘烤,否则丸粒外干内湿软,或出现裂隙、崩碎现象
蜡丸
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①体内外均不溶散,药物通过微孔或蜂蜡逐步溶蚀而缓慢持久释放,可延长药效; ②可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肠道刺激; ③无法控制其释放药物速率
采用塑制法 蜡丸和蜜丸只能用塑制法制备,其他类型丸剂泛制法和塑制法均可制备
蜂蜡用量:药粉与蜂蜡之比为1:0.5~1
丸剂包衣
包衣目的
①掩盖恶臭、异味,使丸面平滑美观,便于吞服; ②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挥发; ③防止吸潮虫蛀; ④将处方中部分药物作为包衣材料,服用后首先发挥药效; ⑤包肠溶衣可避免药物对胃刺激,或肠溶缓释
包衣种类
药物衣
作用:既可以首先发挥药效,又可以保护丸粒增加美观
常用:朱砂衣
保护衣
糖衣、薄膜衣
肠溶衣
包衣后胃液不溶散,肠液中溶散
浓缩丸与水蜜丸
浓缩丸
将饮片或部分饮片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饮片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①药材经过提取浓缩,体积减小,便于服用和携带; ②利于储藏,不易霉变
分类
浓缩水丸(主要) 浓缩蜜丸 浓缩水蜜丸
工艺流程
制法
原料
①质地坚硬、粘性大、体积大、富含纤维的药材,宜提取制膏;②贵重药材、体积小、淀粉多的药材,宜粉碎制成细粉
注意事项
①膏多粉少时采用塑制法; ②制丸过程中,要喷洒95%乙醇防止丸粒粘连; ③干燥温度应控制在80℃以下,含挥发性成分或淀粉较多应<60℃; ④若药丸崩解过于迟缓,可加崩解剂,如羧甲基淀粉纳
膏少粉多时采用泛制法
挤出-滚圆法
对中药水浸膏粉制丸尤为适宜
离心造丸法
流化床喷涂法
水蜜丸
饮片细粉以炼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①丸粒小、光滑圆整,易于吞服 ②同蜜丸比,节省蜂蜜,降低成本,利于贮存
细粉与炼蜜用量
一般粘性药物:100克细粉40克炼蜜
含糖、淀粉、胶类较多的药材:100克细粉10-15克炼蜜
纤维和矿物较多的药材:100克细粉炼蜜50克左右
炼蜜与水的比例 1:2.5-3
①起模时必须用水,以免黏结; ②成型时蜜水的加入方式: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的顺序(否则,蜜水浓度过高会造成丸粒粘黏结) ③水蜜丸含水量高,成丸后应及时干燥,防止发霉变质
丸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主要供内服
①传统丸剂药效作用迟缓,如: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②有些新型丸剂可起速效作用,如:速效救心丸、苏冰滴丸(以水性材料为基质);③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制成糊丸、蜡丸延缓吸收;④可减缓药物成分挥发或掩盖异味,如:泛制法将其泛在丸心层; ⑤缺点:除滴丸外,丸剂多以原粉入药,服用剂量偏大,小儿服用困难,微生物易超标。
①.按赋形剂分类: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等; ②.按制法分类:泛制丸、塑制丸、滴制丸
制备方法
①泛制法(水丸中详细介绍); ②塑制法(蜜丸中详细介绍); ③滴制法:用于滴丸剂的制备; ④其他方法:离心造丸法、挤出-滚圆成丸法、流化床喷涂制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