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长津湖战役
根据阅读内容,输出的《长津湖战役》的阅读笔记!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一部分,发生在东线战场的长津湖地区。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遭遇严寒、冻伤较多、兵力不足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进行了直接较量。经过20天的苦战,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长津湖战役
战役背景
时间
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5日
1950年12月25日,是麦克阿瑟许诺美军士兵结束朝鲜战争的圣诞节。
地点
朝鲜半岛东北部长津湖地区: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发源于草鞋岭,位于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最后一路向北,注入鸭绿江。
参与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9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
中国华东野战军中最精锐的九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下辖二十、二十六、二十七三个加强军(与一般的“三三制”相比,加强军有4个师,每个师下辖4个团,每个团甚至下辖4个营)共12个师,总共15万人。正在福建备战的九兵团,在11月10日被紧急通知入朝。
联合国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
美国陆军第7师
战役起因
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联合国军介入
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介入,试图阻止朝鲜的进攻
中国参战
中国为了保护边境安全和国家利益,决定派出志愿军支援朝鲜
战役经过
志愿军部署
第9兵团秘密进入朝鲜,准备伏击联合国军
联合国军行动
联合国军继续向北推进,试图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战斗爆发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正式爆发
激烈战斗
双方在长津湖地区展开激烈战斗
志愿军的伏击
志愿军利用地形优势,对联合国军进行伏击
联合国军的反击
联合国军利用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进行反击
战斗结果
联合国军撤退
联合国军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势下,被迫撤退
志愿军胜利
志愿军成功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伤亡对比
中国
根据《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一书的数据,长津湖一战,光冻死的志愿军战士就有40000多人,战死1.1万人,合计减员56000多人。
美国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一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如果加上陆战七师和韩国军队,整个伤亡和减员数字大概在14000人左右。
评论
美国的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戈登后来感慨:“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军队的强行军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战役影响
军事影响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志愿军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对试图北进的“联合国军”迎头痛击,全面驱逐了号称要“饮马鸭绿江”的美军,让所谓的“圣诞节攻势”成了一个笑话。
政治影响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经济影响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战役意义
对中国的意义
长津湖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对世界的意义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战役反思
战略战术
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成功运用了伏击战术,这是中国军队战术创新的体现
装备物资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装备和物资供应存在不足。美军的现代化工业水平,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军队的认知极限。现代化的战争,除了决死的勇气,决定胜负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
后勤保障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面临极大挑战。虽然“满员”,但不“齐装”“他们不是被打死的,是冻死的,枪都朝着公路。”朝鲜一战,中国军队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了“后勤”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意义!
战役纪念
纪念活动
每年的11月27日,中国都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长津湖战役
教育意义
长津湖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史诗,对后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历史地位
长津湖战役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要篇章
浮动主题
20240628阅读《历史的温度》中“长津湖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