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18华南师范715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思路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含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含有简答题、论述题、诗文赏析、现当代阅读等知识点。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2018华南师范715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思路
选择题(记录正确答案)
诗歌题材判断
《礼记·郊特牲》
农事祭祀歌
贾谊的政策
《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
庄子在《内篇》用得较多的手法
寓言
屈原《离骚》
爱国情怀
宗国思想
诗经讲周始祖后稷
《生民》
唐宋词史上展现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的词人
辛弃疾
《木兰诗》
收录在《梁鼓角横吹曲》
学界认为它的写作朝代不会晚于陈代
柳宗元的五言绝句
《江雪》
心理描写最突出的南戏
《琵琶记》
龚自珍的诗歌想象奇特
受庄子的影响较大
《儒林外史》
摒弃说书人模式
以第三人称客观叙事
关汉卿
被称为梨园领袖
创作
舞台表演
杜甫律诗的登峰造极之作
《秋兴八首》
李商隐《无题》写得最好的是
爱情诗
梁启超评价黄遵宪
黄遵宪《日本国志》十年未流通,导致中国对日本缺乏了解,未能预防和应对日本侵略
湖南的一切新政依赖于黄遵宪的努力
成立湖南时务学堂
组织南学会等
《新青年》发刊时间
1915年
林语堂的散文横跨中西
提倡“三美”主张
闻一多
田汉前期著作《名优之死》
女伶刘凤仙的堕落
老艺人刘振声的铮铮铁骨和悲剧命运
深入“美的毁灭”主题
周作人《人的文学》
发表时间
1918年12月
内容
提倡人道主义
使文学革命具体化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丁玲
丁西林以“说谎”产生喜剧效果的作品
《一只马蜂》
冰心《超人》提出
“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还是憎。“
《学衡》杂志创办
1922年1月
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留学归来学者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
郭沫若第一部诗集
《女神》
《寻梦者》
作者戴望舒
表现大时代中个人的哀伤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开头内容
刘家蛟有两个神仙
南庄上的二诸葛
后庄上的三仙姑
判断题(记录正确答案)
《诗经·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
司马谈认为秦汉之后没有完整的历史传记,所以立志写史
苏轼”以诗为词“,成就是运用题序和用典
欧阳修根据齐梁文学的弊端提出诗文革新运动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
《三国演义》
在陈寿历史著作《三国志》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创作的历史演义作品
有实有虚
既叙事又重抒情
《尚书》可分为四部分
《虞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况周颐评价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文章八事
“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开始
郁达夫在1921年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沉沦》
鲁迅《在酒楼上》主人公吕玮甫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出自沈从文《边城》
张恨水是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
《啼笑因缘》
《金粉世家》
《八十一梦》
钱梅芬、瑞珏是巴金《家》中的女性
《梅雨之夕》作者是施蜇存
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
描写上海弄堂几户普通人家日常生活
“胡琴咿呀呀”出自张爱玲《倾城之恋》
简答题
为什么说战国是我国又一大变革时代
经济方面
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冲击奴隶社会上层兼职
推广农具,发展农耕
政治方面
周天子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文化方面
百家争鸣,著书立说
特征
立足现实,很少提及春秋时“天命”“鬼神”思想
庄子道家
思想较玄虚,却是真实建立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上的
法家和纵横家
功利色彩较浓厚
看重政治形势和政治手段
孟子儒家
孔子“敬鬼神”“畏天命”思想淡薄了
孟子“仁政”
士人的文化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表现强烈的个性和激情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
庄子嬉笑怒骂,极尽渲染夸张,讽刺批判入木三分
风格多样,百花齐放
《庄子》“寓言”“重言””卮言“等文学手法,使文章充满奇思异想
《孟子》纵横捭阖,凌厉逼人
白居易《新乐府》诗集的缺憾
诗前题小序,束缚读者思维
语言过于浅白,缺乏韵味
与”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救济人病“密切联系
缺少诗歌艺术性,缺少诗情,流于说教
形式程式化倾向,使作品失去生机和灵性
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
总结
”为时“”为事“的人民性
平俗浅易,缺乏诗性
结合实例谈周作人散文的认识
多为闲谈体,追求自然隽永
选材平凡而情趣盎然
《北京的茶食》看夕阳、观秋河、听雨、闻香
叙述平和而舒徐自如
借鉴明代小品文”不拘格套“的风格
融入外国随笔的坦诚自然笔调
日本俳句的笔墨情味
自我性情创作
举例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审美内容丰富多样
平淡深刻的寂寞之苦
淡淡的喜悦
闲适、羞涩、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
《雷雨》的主要艺术风格
结构严密而线索分明
采用西洋戏剧”三一律“结构
巧用”巧合“成网状结构
围绕主要情节,环环相扣,互为因果
封闭式结构的设置
于冲突开幕,后果爆发中交代前因
回溯法的运用
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
富有丰富潜台词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追求戏剧诗意
情景交融
富有诗意的人物及语言
论述题
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处
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
背景
东晋玄学盛行
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
陶渊明诗歌特点
自然
人只有复归自然,才能求得完整的生命形态
情景事理统一交融
对自然闲适生活的追去
远离俗世利禄的愿望
追求本性的精神态度
象征
”菊花“纯真自然
“南山”隐居圣地
语言精练传神、淳朴自然
“见”用意无所属,无所求
“望”有目的的定视
文字浅易、语调平缓
表达真实情感与深刻哲理
结合《子夜》《骆驼祥子》谈老舍和茅盾如何描绘民国时期的北京和上海
人物
老舍
表面写人,实则写文化
人物与阶层
老派市民
新派市民
正派市民等
矛盾
人物描写较开阔
民族资本家
富有社会历史感的知识分子和农民
新时代女性等
塑造的地域背景
北平市民社会
“京味儿”是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相统一融合所达到的完美表现
《骆驼祥子》“挺脱”“打穿堂儿”等
现代都市生活
揭示现代都市发展的不健全性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而引起的急剧变动的都市艰难生活
纸醉金迷的生活
明争暗斗的算计
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等
艺术手法
于纵向的时间线索中表现人与社会间的复杂性
《骆驼祥子》从祥子刚到北京时一直写到最终沦落,体现祥子、周围人物及社会的演变
以横截面展示社会生活全貌
注重反映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
《子夜》以上世纪20年代为截面,描写资本家、知识分子、农民、新女性等各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