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当代中国的外交
结合高中史纲上下,选修123,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
方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大政策
另起炉灶
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背景
国内:新中国成立
国外:两极对峙,帝国主义封锁
作用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历史意义
1.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2.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推动世界和平事业发展,加强各国间的交往合作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期,一切卖国协议条约
作用:巩固新中国独立与主权,奠定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基础
一边倒
含义: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原因
1.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发展经济需要
2.冷战下,美国对中国
政治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3.中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同
4.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提升中国影响力
实质:针对西方国家抵制中国采取的政治方针
影响
1.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经济建设
194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改善周边领国关系,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
3.不利于非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特点
革命性(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平等性
改革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过程
1953.12: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1954.6:正式提倡将其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补请饭,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体现外交领域的务实,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日内瓦会议
背景:美国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干涉中国内政
摆脱殖民,民族解放运动
意义: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中国声誉
万隆会议
特点:二战后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成果: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了共同利益加强团结合作
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创作条件,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取得进展
其他
建交
代办级关系:英国荷兰
改革开放后
不结盟
1989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1997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1.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中苏关系恶化
2.日欧实力上升,越战失败,经济危机
3.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政策
一条线一大片
含义:联美反苏
意义
牵制了苏联,维护中国国家安全
中国实力得到一定提升
缩小中国外交活动范围
成就
1971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1972尼克松访华
1979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建交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外交背景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敌视
中印领土纷争
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
第二次建交高潮
1964中法建交
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有利于缓和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关系,减轻中国外交压力
提升法国在欧洲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