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选必二法律
高中政治,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7-02 22:18:29法律
民事权利与义务
I. 民法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合法、绿色、公序良俗
II. 人身权
生命权
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
身体权
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
健康权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
姓名/名称权
(自然人/法、非法组织)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名称)
肖像权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伪造等手段侵害他人肖像权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不愿为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漏、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个人呢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身份权
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而享有
III. 物权
所有权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获得的必要条件: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权利人占有
他物权
用益物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宅基地使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1农村宅基地以及承包地被征用的,农民有权获得合理补偿;2乡村公共设施和公共建设需要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3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建设用地使用权
权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担保物权
抵押权
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财产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权人成为抵押权人。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质权
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权人成为质权人。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IV. 知识产权
著作权
著作人身权
发表权、著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财产权
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著作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自然人:到去世后 50 年|法or非:到发表后 50 年
专利权
【定义】权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在规定期限内享有专有权
未经权利人同意,他人不得实施该专利的发明创造
【期限】发明专利:20 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0 年
商标权
商标权因申请获得注册而取得,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
V. 合同
订立
要约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诺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做出的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效力
1行为人的外部表示与内心真实意思一致; 2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 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分类
口头合同
【适用】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金额较小、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关系
【优势】方便快捷
书面合同
【适用】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
【优势】内容清晰,有据可查,利于合同纠纷时的举证与案件的公正裁决
履行
【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 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要求,全面履行合同
【变更】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违约】非因法定原因和其他不可抗力原因,合同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或不履行合同义务、履行义务与约定不符的,守约方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违约金、定金罚则
VI. 侵权责任
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惩罚性赔偿
归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
(1)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过错(3)该行为与损害结果间存在因果关系
过错推定原则
由法律推定行为人实施该行为时具有过错。若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
VII.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VIII. 相邻关系
【原则】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处理依据】法律有规定的,按其规定; 法律没有规定的,按当地习惯;
1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力时应当照顾相邻方的利益;2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就业与创业
劳动法
劳动合同
why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条款
【必备条款】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地点,时间,休假;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社会保险,职业危害防护
【可备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福利待遇
订立、变更、解除的原则
公平、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生效
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
无效/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
义务
劳动任务/职业技能/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创业与经营
反不正当竞争
商业混淆行为
经营者利用他人已建立的商业信誉, 通过假冒或仿冒手段, 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欺骗、 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 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商业诋毁行为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业声誉
消费者合法权益
安全消费的权利
对可能危及人身、 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 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自主选择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知情权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维权
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
和解|调解(消费者协会) |仲裁|诉讼|投诉(行政部门)
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税种
增值税
以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特点:避免重复征税
企业/个人所得税
社会争议的解决
调解
【类型】人民/仲裁/行政/诉讼调解
人民调解
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的权利
1各类型的调解协议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2人民、行政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3人民调解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4仲裁、诉讼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
【制度】
协议仲裁制度
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定理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或裁或审制度
仲裁与诉讼,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裁决一经做出,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不服仲裁裁决并符合法律规定情形(如没有仲裁协议、仲裁错误等)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后再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特点】程序灵活、便捷经济|一般不公开审理
诉讼
【地位】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类型
民事诉讼
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刑事诉讼
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
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明自己有罪、排除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提起时间」立案之后、一审判决宣告之前
诉讼权利
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申请回避的权利
当判决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
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上诉的权利
[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是否提出上诉, 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民事、行政诉讼中,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决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5日和10日(刑事为10日和5日);不及时上诉的,一审裁判生效,当事人失去上诉权;二审是终极裁判,当事人不得再上诉
法律援助
1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可寻求法律援助,充分行使诉讼权利;2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诉讼程序
起诉
民事/行政诉讼——不告不理原则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普通民事纠纷和刑事纠纷所产生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1民事诉讼采取“原告就被告”原则,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 行政诉讼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 刑事诉讼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
原告起诉,被告反诉
行政诉讼
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处于被告地位
刑事诉讼
自诉人提起自诉,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立案
[立案登记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进入第一审程序
条件
属于法院的受理和管辖范围|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应诉
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被告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状,由人民法院送达原告;
再审
法律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当事人提出的再审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证据
【意义】1是用已知事实证明未知事实、将生活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的根据;2在诉讼中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实现司法公正;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获取证据不得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严重违背公诉良俗
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
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处于公平合理的考虑,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反对的一方应当就某种事由的存在或不存在负担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
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而行政相对人的举证能力无法与行政机关抗衡)
刑事诉讼
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家庭与婚姻
父母子女
父母的义务
【抚养】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
【教育】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监护】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健康以及财产利益
成年子女的赡养义务: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
继承
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法定继承
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位:兄弟姐妹、(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无第一的由第二继承
婚姻
条件
1完全自愿2法定婚龄3一夫一妻制 4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结婚登记
确立婚姻关系、明确夫妻双方权利义务必经的法律程序
夫妻关系
【核心】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
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双方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夫妻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夫妻财产关系
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
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有平等处理共同财产的权利」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个人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 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离婚
协议离婚
夫妻双方就离婚达成合意, 并就离婚的法律后果达成协议,经婚姻登记机关认可,解除婚姻关系的离婚
【条件】1双方当事人适格2有真实的离婚合意 3 就子女抚养与财产分割等问题已达成协议 4 符合离婚冷静期的要求
诉讼离婚
由人民法院管辖和处理的离婚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的,应判决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