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业计划科创行业
这是一篇关于商业计划-科创行业的思维导图,包含科技创新链条、创新生态的参与者、趋势投资时代、科技产业分析框架等。
编辑于2021-08-06 18:52:08科技创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企业
第一部分 科技创新链条
一、 创新生态的定义
什么是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系统就是用生态学、生态系统的概念来研究整个创新过程,把创新过程视为一个生存、发展、消亡以及与周围环境不断发生联系的生态系统。
生态的特征
1. 种群多样性
2. 新陈代谢
创新的两种分类
1. 科技创新
2. 模式创新
二、 科技创新链条
第一环节 -- 科研
1. 科研创新的源头 - 高校
2. 《拜杜法案》 -- 法律对高校科研创新技术的保护
3. 高校从科研到产品化的两种模式
(1)以名校校友会为纽带的人脉网络
(2)成立专门机构来支持高校成果转化
4. 高校在科研技术转让上面临的问题: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对接还不够流畅
5. 从“科研链条”上看出的机会:建立一个更大的协作界面
第二环节 -- 研发
1. 企业是研发的主体
2. 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3. 小企业开始碾压大企业
第三环节 -- 量产
1. 量产制造是中国的优势,先进制造是未来的趋势
2. 实现先进制造的三大突破点
(1) 开放式设计
(2) 工业机器人
(3) 3D打印
3. 供应链网络 -- 承接大规模外包的重要前提
(1) 中国土地改革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
第四环节 -- 市场
1. 市场是科技企业的最后一道关卡
市场对新科技的接受度,用户对新科技的接受度
第二部分 创新生态的参与者
一、 创新生态参与者
大企业
1. 大企业对创新的作用
凭借规模优势,搭载和孕育很多的创新
2. 大企业进行前瞻性布局的三种模式
(1) 三星模式
(2) 迪士尼模式
(3) 思科模式
资本
1. 资本如何影响科技企业
(1) 帮助对接所需要的产业资源
(2) 资本在科技1.0、科技2.0、科技3.0 时代对科技企业的影响
(3) 未来的投资趋势
创业者从高校拿到足够好的科技,再由有经验的企业家来做产品化
2. 资本如何在科技3.0时代影响科技企业
(1) 科技3.0时代的投资人特征
全流程投资人
(2)“制造即投资“模式优势
制造企业(生产商)以制造能力入股,科技公司出资收购工厂,共同上市。
3. 科技投资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在创业初期,帮助科技企业引入大企业的投资,支持其完成产品研发
(2)第二阶段,研发完成以后,为科技企业对接工厂,帮助他实现量产
(3)第三阶段,量产完成以后,继续提供市场经费,帮助科技企业实现收入利润,直到在资本市场上市
投资机构
1. 创新投资机构的作用
(1)孵化启动
(2)研发加速
(3)产业服务
创新区网络
1. 高校科研机构,高密度交流的环境。
2. 创新区核心要素
(1)高校科研机构
(2)高密度交流环境
(3) 产业园区
政府
1. 助推技术产品化
2. 助推技术产业化
3. 助推技术市场化
第三部分 趋势投资时代
一 、趋势投资时代的投资理念
1. 何为趋势投资时代
不是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而是为了获得未来长期的收益所作的投资。
2. 投资核心理念
掌握识别先进科技企业的方法
二、 如何抓住科技红利
1. 看指标:不是看财报,而是看前置指标
2. 评估企业长期发展的三个指标
(1)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2)企业的壁垒。
(3)在有限范围内做准确率高的预测。
3. 关注趋势投资时代的三个特征
(1)机会增加,风险也随之加大。
(2) 好的科技企业未来的股价增长可能会减速,但是不会暴跌。
(3) 股市的波动是常态。
4. 对产业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 科技产业分析框架
一、对科技产业的分析
1. 分析思维
运用系统思维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行业全景后集中分析抓住重点,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做预测
2. 分析方法
(1)观察技术的衍生和衍化:领先性,先行性
(2)判断可行性:技术转化产品能否实行,能否产业化
(3)产业接受度:颠覆者应低调进入,增强者积极配合
3. 分析重点:任务分解和持续发展(优化)
4. 分析难点:新技术是否在原理性上取得领先是技术分析的难点。
5. 技术创新的三种形式
(1)专利创新
(2)开源创新
(3)组合创新
二、对初创科技企业的分析
1. 刨析初创科技企业的几个维度
(1)五个维度:技术优势、业务、团队、资本、产业定位
2. 分析难点
(1) 信息不充分
(2) 对动态的发展形势不了解
(3) 无法分析和评估前沿性技术、产品未来潜力
(4) 对企业的任职要形成动态的结构
三、对上市科技企业的分析
分析方法
1. 基于OODA形成可持续优化的理论系统
OODA闭环分析法:观察(observe)、聚焦(orient)、判断(decide)、决策(act)
分析重点
1. 具有可优化的理论体系
2. 要与实践结合
3. 注重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行业积累(本身的行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
大企业面临的难点
1. 企业的实际价值与时间挂钩
2. 科技企业没有价值投资
(1)产业未来不明朗
(2)企业能否实现自己的成果不确定
3. 企业发展面临矛盾
(1)迎合资本市场,谋取短期效益or放弃长期效益
(2)高速的利润增长 or 巨大的发展潜力
(3)有序的管理系统 or 独断的决策权力。
大企业面临的挑战
1. 科技是跳跃式发展的,而不是线性发展
2. 对企业家自身不断学习进步的要求
3. 产业化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4. 不宜过度追求利润增长
5. 大型企业需要用框架体系去找核心矛盾
6. 需要平衡企业发展
7.警惕系统边界,了解系统成立与失效的条件
8. 要敢于做出尝试
第五部分 科技产品的用户与市场
一 、科技产品的用户与市场
科技产品的用户
1. 用户特征
(1)性别、背景、年龄、收入、群体差异(成人和儿童)、对产品的可应用性及实用性判断
2. 用户需求心理
用户内在动力转化为对产品的需求的,是内在需求合理的显性化。
3. 基于用户需求心理的原则
(1)欲望被更好的表达,需求被激发,产品才能被更好的售卖。
(2)任何产品要从产品背后找到购买欲望,真实欲望。
(3) 设计产品时通过欲望调整需求 , 找到真实需求(欲望),并放大。
4.科技产品用户的基本原则
(1)用户对产品的欲望层次对应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2)未来市场的大方向是逐渐幼年化
(3)用户需求:一个用户一个需求,需求结合成市场。
科技产品的市场
1. 分析方法
工具(思维框架)+方法论(如何实用,套入实践)+长期实践
2. 科技产品市场的基本原则
(1) 理解真实世界,做到实战判断,预测、决策。
(2) 真实世界的市场具有复杂性
(3) 使用分析市场的模型时,不要直接带入数据,每一部分锻炼出直觉,洞察,将洞察融会贯通到一起。
(4) 产业、企业、科技层面大量重复,不同行业进行对比,发现相似性。
3. 科技产品的用户和市场的关系
技术与需求都不能够直接形成产品,技术和用户需求吻合点形成了产品。
二、 从科技到产品
背景条件
1. 科技企业为前提
2. 不要用自己的短板去碰大企业的长板,用经验解决问题,适应最重要。
3. 从科技发展到产品的重点是实战
产品设计
1. 设计原则
(1) 用长板满足客户需求,购买冲动来自长板。
(2) 解决短板做好产品,不买的决策来自短板。
2. 完整产品设计
(1) 不是逐层设计,而是同时进行。
(2) 设计有主次。以核心产品为主,设计逐渐变成常规。
3. 核心产品设计
(1)核心产品往往需要优化为实际产品,优化的关键是满足用户需求。
(2) 核心产品问题经常是市场选择的问题。
4. 实际产品设计
(1) 分为最终产品和平台型产品
(2) 设计的两个角度:用户的体验、基于生产的考虑
产品优化的三个方面
1. 性能超过现有技术
2. 性能与现有技术相仿,但拥有别的特性
3. 量产能力是技术实现的一部分
产品延伸:时代的要求
1. 数字革命带来的服务化趋势
2. 技术潮流趋势
(1) 服务规模化
(2) 自带营销属性
三、 从产品到企业
科技企业经营核心:资源聚焦
科技企业经营目标:产品成功占领市场
1. 目标分解:科研、研发、量产、市场
2. 如何成功占领市场
(1)核心产品能够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壁垒
(2)实际产品具有生产优势
(3)延伸产品能提供优质服务,具有传播优势,
科技企业如何利用资源
1. 可用的资源
(1)人力、资本、技术能力和量产能力、合作伙伴、名气、信用。
2. 利用的重点
(1) 资源配置、资源优化 、找长板,补短板。
3. 人员管理任务
(1)定方向、定战略、定管理(资源配置优化)。
四、 从企业到产业
1. 从企业但产业的过程
从用户到产品到平台
2. 以产品为核心的企业发展状态
核心产品为主要创收来源,同时发展以核心产品为中心的衍生产品。
3. 以平台为核心的企业发展状态
是企业能否稳定发展的判定准则,是企业以产品为发展核心的发展状态的进化。
(1) 平台化的核心:以激励机制、准入机制、边界机制、控制机制为骨架的平台框架。
(2) 平台化的条件:① 核心产品优势突出; ②利润大; ③产品指标优于同行,能防止竞争
(3) 平台化的路线:① T型路线:通过产品向平台发展 ; ② 直达型路线:社交平台和交易撮合平台。
(4) 闪电式扩张: 要求:资金充足、执行速度快、敢于冒险。
五、 从企业到资本
资本参与企业发展的阶段
1. 技术研发阶段(天使投资)-- 产品化阶段(风险投资)-- 产品量产阶段(私募投资)-- 企业扩张(大资本投资)
企业寻求投资的策略
1. 寻求对象:要向能够为项目、为企业带来更多投资人资源或者业界人脉的投资人要投资。
2. 找专业投资人的优势
(1)对投资者:有利于了解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
(2)对企业:帮助推广项目,获得更多融资。
资本投资的规律
1. 项目长处决定项目能否得到投资者青睐,而短处决定项目能否得到投资。
2. 资本投资覆盖各行业各领域。资本投操作资是割裂的、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 投资机构有投资限额和投资量限制
4. 投资者投资基金充裕与否经济周期有关
5. 二级市场基金灵活性高,流动性强。
6. 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在科技领域的特点:产业特色明显。
7. 私募和大资本投资在科技领域的特点:产业特色不明显,偏金融色彩。
8. 大资本的投资规律:不求回报率,求安稳
9. 大资本通过提前投资企业,布局产业,抬高企业股价,引导散户入场,赚取差价。
企业和资本建立良性关系
1. 企业与资本的关系
企业与资本相辅相成,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的布局离不开资本的参与
2. 企业应该做到
(1)多与投资人联系,并定期公开项目进程和成果
(2) 企业家要经受得住投资人的考验
(3)要尽力争取投资机构(基金)中合伙人的支持,拓展人脉。
(4)科技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商业、懂资本。
3. 资本应该做到
(1) 合理布局投资,懂得规避风险。
(2) 投资新兴产业,投资市场前沿中最具有前景的企业,要有控制力。
(3) 提高产业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4) 懂得引导散户,利用散户的力量助力企业发展。
(5) 优秀投资人应了解金融、科技、企业和产业。
第六部分 动荡时代的盈利法则
一、 宏观趋势判断
1. 进入低利率时代(比较参数:银行利率)
2. 趋势投资时代,并非价值投资时代。大资本是理性的,将长期持有头部企业。
二、 值得关注的企业
1. 五大IT巨头
(1)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
2. 五大产业领军企业
(1)英伟达、特斯拉(有望成为汽车界的苹果)、宁德(有望成为汽车界的安卓)、药明康德、Palantir(大数据公司将迎来趋势投资的阳光)
3. 五大科技创业新军
(1)Luminar、Desktop Metal、Roblox、Intellia、InSilico
三、 未来趋势预测
1. 趋势投资时代,价值被高估的趋势不会被降低。
2. 新能源、云计算、Materverse、AR、VR产业的兴起。
3. 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服务的规模化
4. 最好的市场是”吃得下“的红海
四、 盈利法则
1. 建立全面理解,综合筛选优秀的头部企业并长期关注
(1)分析社会趋势
(2)清重点产业
(3)坚持长期投资
(4)投资虽然需要更加关注风险,但不受波动影响
2. 选择头部企业
3. 坚持长期投资
4. 投资虽然需要更加关注风险,但不受波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