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我们内心的冲突》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刚开始看不明白不要紧,坚持看下去,一定会收获满满,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几种困扰人内心的相互矛盾的神经症倾向(冲突类型),以及这些冲突的解决方法和未解决之后造成的严重结果。《我们内心的冲突》不仅是一部心理学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心理学自助读物。它帮助读者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提供了解决这些冲突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引导读者走向更加健全、完整和成熟的人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神经症冲突和试着去解决
1.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冲突的产生
受到观念、信仰和道德观的影响
如何看清冲突?
建设健全的价值观
如何解决冲突
患者很难放弃在争论中的冲突
可能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欠缺
所有神经症冲突都不是患则自己能解决的
冲突驱力本质
1) 无意识性
患者无意识的否认冲突的存在
2) 强迫性
患者受到强制性倾向的支配
3) 不兼容性
冲突
冲突基本不会影响具有完整价值观的人的成长
正常人产生忧虑的普遍性问题也在神经症冲突的范围之内
正常人的冲突
冲突倾向之间是锐角,不会超过直角
神经症患者的冲突
冲突倾向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2. 基本冲突
展现的线索
最终产生的症状
忧虑/苦闷/犹豫/懒散/寂寞等情绪
互相矛盾
一个很想结婚的女孩却不能接受任何男人对她表达的爱
一位母亲很宠爱孩子却总记不住孩子的生日
一个对自己抠门的人,在外人面前却出手大方
一个喜欢清静的人却不愿单独待在某个环节
一个人对自己严酷刻薄,对待别人表现的却是包容和忍耐
不能进行有建设型的独处
展现的方式
不会以单独的形式出现
根本原因
最初的利己驱力和良心之间的对立
对某方面过度重视的人会陷入困境
孤独和无助的感觉叫基础焦虑
基本冲突是神经症的核心
因矛盾的态度而产生的冲突
导致的三种倾向
亲近他人
抗拒他人
疏远他人
3. 亲近他人
顺从型人格
1) 需求与他人价值观无关
对亲密关系,安全感和归属感渴求
被喜欢/接受/重视/赞扬的需求较明显
2) 与他对他人的感觉无关
不考虑自己的感觉和判断胡乱给予
又要求得到和付出相同的回报
3) 极度依赖他人,总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
碰到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
易妥协,逃避冲突,不敢追求自己真实的想法
4) 抱着寻找天堂的想法在人间寻找
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
试着对人格进行整合
把一种倾向扶持到起主要作用的地位上
对其他倾向形成压制
4. 抗拒他人
对抗型人格
1)机敏的“现实主义“
想利用和算计他人,把别人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人
2)不压抑自己的情绪
3)觉得所有人都敌视自己
4)生活是一场只能追求自保的搏斗
所有的努力/上进/优秀都是为了赢的搏斗
满足不同驱力的希望
顺从型患者的办法是“爱”
对抗型患者的办法是“认同”
对于恐惧感和无力感
顺从型患者“想尽办法放手”
对抗型患者“牢牢抓着不放手”
在神经症上
顺从型是“博爱理想”
对抗型是“弱肉强食”
5. 疏远他人
自我疏离型人格
1)疏远人群
不想和任何人靠的太近
2)疏远自我
感受不到情感
对自己认识不清
用“旁观者”的态度对待自己
设定他人无法介入的“魔法屏障”
3)保持自给自足
无意识限制自己的需求
各种保持“度”,减少和任何人或事物发生太过密切的联系
4)保持隐秘
不愿说出任何和生活有关的事
不愿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怕麻烦
5)最大的需求是绝对的自由
6)总体表现:压抑所有的情感,甚至不不承认情感的存在
与人相处
顺从型
“我会受到他的喜欢吗?“
对抗型
“这个对手的战斗力怎么样?“
疏离型
“他会干预我做事吗?他到底想让我一个人待着还是想对我施加影响”
6. 理想化形象
特征
一种无意识现象
患者根深蒂固的“自恋”
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虚构的,幻想的自我
僵化
僵化程度与冲突激烈程度成正比
作用
1)让患者脱离现实/妄自尊大/无端自信
2)患者无力面对他认为充满危险的世界
3)对真实理想的取代
4)让患者否认冲突的存在
5)给患者呈现多种价值观和谐统一的假象
7. 外化作用
外倾型人格
逃离自我
当理想化想象被粉碎,用自身之外自我安慰
把所有情绪归结为外部因素
无论日子好坏都是被人给予
痛苦的意识到空虚和肤浅
积极意义
有助于缓解自我与理想化形象之间的分歧
拥有了反抗的动力和勇气
认为压迫来自于外界,营造自由假象
理想化破灭后恼恨自己的外化方式
1)将怒火发泄到自己身上
2)总是忧心忡忡
3)将注意力专注于身体的不适
本质
一种自我破坏的积极过程
令患者意识不到自身的冲突
8. 和谐假象和辅助手段
不停的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
看不见理想化与真实形象差距的原因
非客观原因而产生的盲区
盲区如何产生的?
对做某件事情的渴望程度决定了对这件事情的无视程度
把整体切割为局域的生活
亲人/外人/朋友/对手/同僚...
冲突得不到解决的后果
1. 畏惧
尚未解决的冲突产生了畏惧
惧怕防御结构不稳定
惧怕改变
惧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惧怕新的冲突
......
所以要完整的人格,就必须拿出面对恐惧的勇气
2. 人格衰竭
冲突以何种方式损害人格?
1)冲突本身
2)企图解决冲突的所有错误尝试
3)将精力分散在多项事情上不能集中精力
4)无意识的虚假
不实的爱/不实的善良/不实的学识和兴趣/不实的公正和真诚/不实的痛苦
5)无意识的骄傲
6)无意识的避免显而易见的摇摆不定
7)无意识的极不情愿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未解决的冲突会表现出三种紊乱失调症状
犹豫不决
耗散尽力,低效率
怠惰
拖延症
价值观分裂
患者避免承认问题的三种手段
外化
视而不见
推卸责任
真诚的人无一不是内心完整的人
内心分裂的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真诚
3. 绝望
1)绝望的程度取决于冲突纠结的程度
2)绝望是未解决的冲突的最坏结果
3)“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致命疾病》
4)“自我,是人们最不屑一顾的东西“--《致命疾病》
5)绝望是抑郁的深层来源
4. 施虐倾向
对绝望尝试各种因对策略
1)转移注意力到能带来收获的事情上
2)全身心投入集体性质的工作
3)选择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4)选择将自己边缘化
绝望导致破坏欲增强
施虐倾向的心理机制
施虐者
一类有奴役他人的心理需求
一类以玩弄他人感情为乐
一类想要挫败他人的倾向
一类想要贬损和羞辱他人的倾向
施虐倾向表达方式
奴役伴侣,无意识认为这是“爱”
直接表达不满或轻蔑,无意识认为是“坦诚直率”
温和客气的方式“绵里藏针”
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而将不幸强加于他人
同时如饥似渴的寻找正常人不需要的兴奋和激情
被生活击垮,一边在绝望中挣扎,一边努力寻求补偿
如何解决神经症冲突
神经症本质
性格障碍
1)帮助患者找回自我
a)意识到真实情感和需求
b)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2)心理分析
a)针对患者为了解决冲突所做的无意识的努力进行详细分析
b)处理冲突本身
帮助患者意识到冲突
帮助患者意识到冲突给患者自身带来的影响
3)治疗目标
实现内在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