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建水利-1.2工程测量
一建水利工程测量,概述了测量内容、测量仪器、施工放样、开挖测量、变形监测、竣工测量等知识点,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7-05 23:48:11一建水利工程设计,包含水利工程等级划分、水工建筑等级划分、特征水位与特征库容、合理使用年限和耐久性、结构荷载、设计方法等,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建水利工程测量,概述了测量内容、测量仪器、施工放样、开挖测量、变形监测、竣工测量等知识点,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建水利,包含地质测绘、地质和地震勘察、边坡工程、基坑工程等详细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建水利工程设计,包含水利工程等级划分、水工建筑等级划分、特征水位与特征库容、合理使用年限和耐久性、结构荷载、设计方法等,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建水利工程测量,概述了测量内容、测量仪器、施工放样、开挖测量、变形监测、竣工测量等知识点,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建水利,包含地质测绘、地质和地震勘察、边坡工程、基坑工程等详细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水利/第一章/第二节/工程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2015
测量内容
角度测量
经纬仪
距离测量
钢尺、视距测量、光电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
高程测量
水准仪
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
测量仪器
水准测量等级划分
按精度划分
水利专业划分仅有2-5等,一般采用二、三、四等, 五等高程控制网,一般适用于局部区域的土石建筑物的测量和放样
用途:
一等、二等
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并且作为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起算依据
三等、四等
主要用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建设。
水准仪
测量精度划分等级
精密水准仪
DS05 用于二等水准测量
DS1 用于二、三等水准测量
普通水准仪
DS3 用于三、四、五等水准测量
DS10 用于普通水准测量
D:大地测量 S:水准仪 05:每千米往返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误差为±0.5mm 3:每千米往返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误差为±3mm
用途
水准测量
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另一个点的高程。
使用方法
架设仪器、粗平、调焦、精平、读数
经纬仪
分类 根据度盘刻度和读数方式
游标经纬仪
已淘汰
光学经纬仪
电子经纬仪
速记:游离在光电之间
测量精度划分等级
精密经纬仪:DJ05、DJ1、DJ2
普通经纬仪:DJ6、DJ10
D:大地测量 J:经纬仪 05: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不超过±0.5"(秒) 1°(度)=60'(分) 1'(分)=60“(秒)
用途
主要:角度测量(包括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
低精度测量中的视距测量
使用方法
架设仪器、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照准:目镜调焦→粗瞄目标→物镜调焦→准确瞄准目标 先目后物,先粗后准
GPS
全站仪
光电测距仪
施工放样
放样准备
收集施工区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及放样相关资料
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
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
放样数据的准备
放样方案的编制;
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检验、校正等
放样依据
设计图纸
有关数据
控制点成果
速记:控制图纸和数据
绘制放样草图
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计算校核
放样过程
测量数据记录在放样手簿中
平面位置放样
直角交会法 (轴线交会法)
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将物体的坐标表示为点(x, y)
角度交会法 (两点角度前方交会法)
直角坐标系
已知点A和B的坐标分别为(x1, y1)和(x2, y2)。待定点P与A、B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则可根据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P点的坐标(x, y)
距离交会法 (测边交会法)
直角坐标系
已知点A和B的坐标分别为(x1, y1)和(x2, y2),它们与待定点P之间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则可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P点的坐标(x, y)
极坐标法
极坐标系
以原点为中心,将物体的坐标表示为点(r, θ)。极轴表示一个方向,极角表示从极轴出发的射线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
其他方法
测角前方交会法、测角后方交会法、单三角形法、三点测角前方交会法、GPS-RTK、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边角交会法
从待定点P向两个已知点A、B测量边长a、b,并观测水平角γ,以此来计算P点的坐标。边角交会有一个多余观测,可以检验边角观测值。
高程放样
水准测量法
水准仪测量
对于高程放样中误差要求不大于士10mm 的部位应用此方法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
已知直线长度、角度,利用三角型原理计算高差。测量误差较大,需改正 影响因素:地球曲率(球差改正)和大气折光(气差改正)
GPS-RTK
开挖测量
开挖测量内容
施工区原始地形图和断面图测绘
开挖、填筑轮廓点放样
平面放样
高程放样
竣工地形图、断面图测绘
已立模板、预制构件位置的检查与验收测量
工程量测算
开挖细部放样
细部放样
坡顶点、转角点、坡脚点
距离丈量
视距法
其视距长度≤ 50m。预裂爆破放样,不宜采用视距法。
视差法
对同一个物体,分别在两个点上进行观测,两条视线与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高,也就是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
端点法线长度≤ 70m
细部点高程
支线水准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
经纬仪置平测高法
断面测量和工程量计算
测量、收方过程
开挖工程动工前
必须实测开挖区的原始断面图或地形图
开挖过程中
应定期测量收方断面图或地形图
开挖工程结束后
必须实测竣工断面图或竣工地形图,作为工程量结算的依据。
竣工图
主要建筑物的开挖竣工地形图或断面图,应选用1:200;
收方图以 1:200或 1:500为宜:
大范围的土石覆盖层开挖收方可选用1:1000
工程量计算
面积计算方法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
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宜采用解析法
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宜采用图解法
两次独立测量同一区域的开挖工程量其差值小于5%(岩石)和 7%(土方)时,可取中数(或协商确定)作为最后值
独立2次对同一区域混凝土填筑工程量测算体积之较差,在小于该体积的3%时,可取中数作为最后值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内容
滑坡观测
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监测
围堰监测(水平位移和沉陷观测)
建(构)筑物监测
基础稳定性监测
基础裂缝监测
选点与埋设
基准点 (控制点)稳定
设立在变形区以外稳固的基岩上
应采用具有强制归心的混凝土观测墩
垂直位移的基点,至少设置1组,每组不少于3个固定点
精度不低于四等网标准
工作基点 便于监测
建立在变形区附近且便于对监测点进行观测的稳固基岩上, 在土质和地质不稳定地区设置工作基点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对通视条件较好的小型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监测点。
应采用具有强制归心的混凝土观测墩
垂直位移的基点,至少设置1组,每组不少于3个固定点
测点选择 有代表性
滑坡测点宜设在滑动量大、滑动速度快的轴线方向和滑坡前沿区等部位。
山体或建筑物裂缝观测点,应埋设在裂缝的两侧。
监测方法
滑坡、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监测
交会法
根据两个以上已知点的位置,使用方向或距离交会来确定待定点的位置
水平位移监测
视准线法(活动觇牌法和小角度法)
以两固定点间经纬仪的视线作为基准线,测量变形观测点到基准线间的距离,确定偏离值的方法
基准网和工作基点网应每年定期复测1次复测路线、网形结构以及精度要求与建网时的要求一致。
垂直位移监测
水准观测法、也可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光学测距三角高程法
地基回弹
水准仪与悬挂钢尺相配合
监测频率
宜每半个月观测1次,初期可增加观测频次,管理运行期可减少观测频次
遇特殊情况(汛期、雨季、地震、蓄水异常变化、特殊要求等)应适当加密观测
首次应连续观测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基准网和工作基点网应每年定期复测1次复测路线、网形结构以及精度要求与建网时的要求一致。
竣工测量
主体工程开挖至建基面时,应及时实测建基面地形图亦可测绘高程平面图,比例尺宜为1:200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人的原因
物的原因(仪器 )
外界环境的影响
测量误差的分类
粗差 粗心/受到干扰 主观
系统误差 仪器误差/有一定规律 客观
偶然误差 天气/没有规律 客观
一一对应
水准仪与悬挂钢尺相配合
三角高程法原理
低精度测量中的视距测量(视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