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族学通论思维导图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民族学通论的知识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人类的种族、语言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民族学通论
导言
第一单元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第二章 人类的种族
第三章 语言与民族
第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
第二单元 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五章 民族学的源流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一、关于“民族”一词的译名问题 volk与nation的翻译问题: volk有从古至今的一切人们共同体广泛含义,它可指处在原始时期的民族、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的民族,也可指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代两种类型的现代民族。 nation马克思和恩格斯仅仅用于表示阶段和国家产生以后的各个时代的共同体,从不用表示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的各个时代的共同体。 二、民族定义 斯大林“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1、关于劳动在人类起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2、“两种生产”的理论 3、关于氏族和家庭史的理论 4、关于原始公社的理论 5、关于私有制产生的理论 6、关于“直接过渡”的理论
第三节 西方民族学流派
第一阶段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进化论学派
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第二阶段 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播化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年刊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等
1、播化学派分为德奥播化学派:(格雷布纳和施密特)和英国播化学派:(史密斯和佩里) 2、美国历史学派:博厄斯 3、法国社会学年刊派:杜尔干、莫斯 3、英国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 4、美国心理学派:卡迪纳、林顿、本尼迪克特、米德
第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结构主义学派、新进化论学派、文化相对论学派、新心理学派
1、结构主义学派:列维-斯特劳斯、利奇 2、新进化论学派:怀特、斯图尔德 3、文化相对论学派:赫斯科维茨 4、新心理学派:许烺光、怀延 5、社会生物学学派:威尔逊
第四节 苏维埃民族学派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民族学
19世纪30年代,农奴制危机逐渐加深,沙皇,俄国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和加强对外政策,开展对国外民族的研究
二、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民族学
苏维埃学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 2)对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 3)人类学(指体质人类学)与民族学相结合 4)重视对国外民族的研究 5)对西方民族学的批判 6)重视民族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7)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了十分细致 的研究 8)对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的研究
第五节 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第六章 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
第一节 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的新局面 2、直至1949年,中国民族学家所做的工作有两大项:一是介绍西方民族学,二是从事本国的民族学实地调查 3、新中国的民族学实地调查最突出的成果有两项:一是民族识别,一是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
第二节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
第一、社会性和多元性 第二、文化性和生活性 第三、历史性和现实性 第四、实践性和探索性 第五、艰苦性和变化性
第三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
1、自观和他观 2、宏观和微观 3、社区和个案 4、定性和定量 5、专题和综合
第四节 民族学实用调查法
1、观察与参与观察 2、个别访问 3、调查会 4、问卷法 5、谱系调查法 6、自传调查法 7、定点跟踪调查法 8、文物文献收集
第五节 民族学调查者素质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民族政策为指导) 2、打破僵化模式,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思维 3、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 4、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具备应变能力
第七章 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 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主要任务
第一、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第二、进一步深入开展国内各民族研究 第三、加强世界民族研究 第四、继续开展国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第五、继续开展影视民族学(即影视人类学)的研究 第六、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 第七、开展民族文物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 第八、开展民族统计学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一、民族识别是我国民族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二、民族识别的科学依据与原则
第一、结合我国实际,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著名理论。 第二,从民族集团的现状出发,注意分析其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做到历史与现状相结合 第三,尊重本民族集团中大多数人的意愿
三、民族识别的成就与意义
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的召开。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64年的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 第三阶段从1964年起,经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