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每周学点新闻学0722
这是一篇关于每周学点新闻学的思维导图,概述了每周学点新闻学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和理论,主要集中在传播心理学和新闻学的关键议题上。通过介绍霍桑效应、乌合之众、思想效应等关键概念,以及传播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读者提供了每周学点新闻学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真题示例的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考察方式和重点。
编辑于2024-07-22 09:24:28这是一篇关于论述如何拟定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的思维导图,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全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效果、受众互动以及平台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媒体机构提升融合传播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请论述我国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思维导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正面临着深刻调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结合姜萍事件反转,谈谈对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理解的思维导图,姜萍事件反转揭示了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复杂性。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事件,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解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论述如何拟定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的思维导图,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全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效果、受众互动以及平台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媒体机构提升融合传播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请论述我国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思维导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正面临着深刻调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结合姜萍事件反转,谈谈对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理解的思维导图,姜萍事件反转揭示了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复杂性。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事件,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解读。
每周学点新闻学20240722
差序格局
中国传媒大学真题
一、定义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二、解释
费孝通认为,差序格局是以个体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熟人社会”的概念,此概念是理解差序格局的重要社会文化背景。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基于血缘、亲缘和地缘,源自于中国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特性。
三、发展
在“差序格局”的概念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依靠血缘、地缘维护,社会关系由一个一个人逐渐推出,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此传统社会中的社会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差序格局以新的形态继续体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微信。微信圈层是现代社交圈子的映射,也复制着现实中的社会关系结构,表现出一种具有典型互联网特征的新型差序格局。
思想效应
南京大学真题
一、简介
1892年,杜威主办的报纸《思想新闻》计划面世,但与宏大理想相悖,《思想新闻》还未经发行,其夸张的宣传公报就受到了来自业界的批评,这些批评让杜威始料未及,在各方面的质疑与压力下,杜威心灰意冷匆忙退出了《思想新闻》的计划,《思想新闻》就此天折。
二、内容
在《思想新闻》的理想中,杜威期望通过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公共信息来改变大众报刊初期“黄色新闻”泛滥的局面弥补大众报刊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的不足,切实地使大众传媒成为社会价值的塑造者、公共领域的引导者和社会责任的守护者。
三、评价
《思想新闻》是杜威与美国报人福特的一次合作办报的尝试尽管这个理想过于乌托邦未付诸实践,但其中反映出的的社会有机思想、追求共同体的理想等对于如今的新闻传媒的实践仍不失为一种启迪。
芝加哥学派
中央民族大学真题
一、地位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被认为是传播学的思想源头之一,该学派在传播社会功能与地位、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人际传播等领域有独到理论贡献,提出了具有前沿性和现实性的研究课题。
二、代表人物及著作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学者包括帕克、米德、库利、杜威、戈夫曼等人。代表著作有库利《社会组织》、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等。
三、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重视传媒与社会变迁,注重人际、人内传播,探讨大众媒体在民主制中的作用,肯定社会调查的重要性。研究方法上,芝加哥学派一定程度上排斥定量研究方法以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为主,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解释力卓越。
四、影响
芝加哥学派将传播看做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环节,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看作是传播的普遍化形式并且具有人本主义交流倾向,对于传播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芝加哥学派的研究突出人的主体性和互动性的研究方向,对传播学的学科建构同样影响巨大。
乌合之众
北京邮电大学真题
一、概念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二、内涵
勒庞认为,人一到群体中,智商会降低,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其次,一旦某个群体变得自信,事情就往往朝着失控和可怕的方向变化,因为他们所谓的自信是虚假信息,他们认为汇入群体之后,就可以免责,就代表了正义。最后,群体的行动要靠情绪来催化,如果说智商和信心是乌合之众的反应物,那么情绪化就是催化剂。乌合之众的行动需要情绪化来引爆,在情绪化的裹挟之下,事实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三、评价
虽然《乌合之众》中的群集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群体和群体心理起到一种“震耳发聩”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勒庞用群集理论来描述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行为,认为“他们是一群受到感染和暗示机制支配、无视理性和法律的暴徒。如果社会被这些非理性的人控制,必然会使少数贵族阶层创造的文明遭到破坏”观点的精英和傲慢,因此必须辩证看待。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北京大学真题
一、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新移民涌入美国,如何使新移民同化是美国主流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在对数十种外文报刊进行调查后于1922年出版了关于移民报刊的学术著作《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二、内容
帕克发现,移民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报刊在新世界中寻找道路如果说移民报刊保留了旧的记忆,那么同时也了通向新经验的大门。正是因为这一点,移民报刊常常成为美国化的机构。当它们报道新闻、广告美国产品时,总是受到美国化的影响。这样,帕克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表明移民报刊具有整合社会的功能,它促进了移民的美国化,使移民透过家乡的语言而接触到大都会生活,从旧的遗产中培养出新的忠诚最终顺利融入美国社会。
三、方式
此外,帕克也从报纸经济来源的角度提出国家控制移民报刊的方式。帕克认为没有一家报纸是自由的机构,而是各种影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控制报纸的各种因素中最根本的是收入。报纸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发行量、广告和各种资助。早期移民报刊受到政党或一些组织机构的支持,但后来广告收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四、意义
帕克对于移民问题持续、长久的关注和研究和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一书中对于“报刊的控制”的重点讨论是对报纸内容、读者、所有权结构的第一次大众传播研究,扭转了以往美国社会学以理论研究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对大众传播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霍桑效应
传播心理学概念
一、发现
霍桑效应是一种因心理因素影响工作效率的效应,其发现源于著名的霍桑实验,即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关系的实验。该实验包括四个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态度调查和群体实验。
二、内涵
霍桑实验从最初主要研究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转向研究社会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正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并非物质条件,而是参加实验的工人精神方面的变化。他们被置于专门的场所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受到激励,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它揭示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启示
霍桑效应给媒介机构管理者也带来启示,身为新闻单位的领导,既要重视为下属谋福利,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对员工负面情绪的关切,通过各种措施或方法让其发泄出来,这样既能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增添其工作干劲,又能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以便进行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