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改善人际关系指南
感觉和同事相处很累?陌生人相处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学习信赖他人?为什么感觉生活中遇不到贵人?你知道“人格面具”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问题!
编辑于2024-07-26 21:33:16改善人际关系指南 不要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己
不与他人比较,观察他人
人类与他人比较是出自本能,或者说无意识下的反应。完全没必要因为与他人比较而感到自责或者失落。
越与他人比较,自己就越不幸。
与他人相比,只能凸显出“自己不足的部分”,而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则能凸显出“自己变化的部分”。
与比自己更差的人比较会停止成长。一味地进行向下比较也许会使自己距离幸福越来越远。
如果要与他人比较,就必须抛弃一切感情因素,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观察“自己做不到,但对方能做到”的事情,带着尊重的态度去模仿。
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受周围人意见的影响。随波逐流会招致不幸。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绝对不能为他人而活,浪费宝贵的时间。
有时候你可能很认真地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但别人其实只是随口一说。有时候你可能很认真地听取了他人的意见,但别人其实只是随口一说。
知道不应当被左右,但还是受到了影响。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所以与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相比,会感觉“遵照他人的意见更好”,并且按照他人的意见来采取行动。
“明确自己的意见”和“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非常重要。
(1)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
(2)你的愿景是什么?(愿景就是你将来的理想状态)
通过书写来锻炼“自我洞察力”
输出包括“说”“写”“行动”。用嘴巴说可以加深思考,实际的行动则可以明确思考是否正确。写日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事先准备好应对各种情况的“最佳解决方案”。
事先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就不会受从众压力的影响。事先做好准备然后朗读,这就是不受周围影响的最强方法。
学习信赖他人
信赖关系是需要花费时间来建立的关系。在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的信赖度都是“0”。所以“无法信赖他人”的感觉其实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建立信赖关系需要合作。人际关系有问题、无法建立信赖关系的情况,责任并不都在对方身上。
建立亲和感需要3个月以上
如果你进入一个新职场2个月之后仍然没能适应新职场的环境,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自我表露的回报性法则”。
你的勇气就是一切信赖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起点。
建立信任关系步骤
接触戒备,先微笑着向对方打招呼
消除怀疑,打开心扉、闲聊、肯定式回答法、开玩笑
加深理解,交流、提问、说明、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寻找共同点、同质性
创造共鸣,心意相通、倾听、默契
加深信赖,共同相处的时间,“曝光效应”
区分能信赖、不能信赖的人
成为Giver,同属性
“给予者”喜欢“给予者”,因为他们相互之间能够合作、扶持、帮助,使双方都迅速地取得成长。
首先从成为“给予者”开始吧。这样你就能够将“给予者”和“值得信赖的人”都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与讨厌的人顺利交往
和陌生人初次见面,瞬间判断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对方,由小脑杏仁核判断
小脑杏仁核能够在0.02秒之内做出“安全或危险”的判断。也就是说,小脑杏仁核的判断并非“深思熟虑”,而是在一瞬间条件反射般的判断。
一旦对方被贴上“讨厌”的标签,我们就会出于偏见而一味地寻找对方的讨厌之处,结果就会愈发地讨厌对方。如果我们找到非常多的讨厌之处,即便是随便贴上去的标签也会变成“真正的厌恶”。
你的“厌恶之情”会不自觉地表露出来
你越讨厌上司,上司对你就越严厉,你的日子就越不好过。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会感觉工作辛苦,也没有什么干劲。结果就是让你愈发地讨厌上司,上司也愈发地讨厌你,使你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细致的思考能够使我们不会轻易地给他人贴上“喜欢”和“讨厌”的标签。在判断他人时,请用“喜欢”和“普通”这两个选项来进行判断。
不想被他人讨厌
好感的1∶2∶7法则
讨厌1、好感2、中立7”
假设有10个人,其中必然有1个人事事都与你作对,他不喜欢你,你也不喜欢他,其中必然有2个人会无条件地接受你,成为你的亲密朋友,其余的7个人则保持中立。 因此,如果有一个人讨厌你,并对你进行批判,就有9个人支持你,并对你提供帮助。
喜欢你的人是讨厌你的人数量的2倍,不讨厌你的人是讨厌你的人数量的7倍。
请牢记“1∶2∶7法则”,相信“自己的伙伴永远比敌人更多”,这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勇气。
“让他人不讨厌自己”的努力99%都是徒劳的。他人与过去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感情,担心对方“讨厌自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和“自我成长”。通过改变自己的言行,也可以改变他人对你的印象和感情。
人际关系的7:3法则
如果职场中10个人,其中有3个关键人物,那你应该将70%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与这3个人交流和改善关系上。
“不想被他人讨厌”这句话本身就非常消极。因为这里面含有“不想”和“讨厌”两个负面词语。因此,请将“不想被他人讨厌”变为“希望被他人喜欢”。
为了“不被他人讨厌”,需要“隐瞒自己的缺点”“不做惹人讨厌的事情”,也就是需要“伪装自己”。但这样只会使自己感到痛苦。
反之,为了“被他人喜欢”,可以“将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做让人高兴的事”,也就是充分地“展现自己”。这可以使自己感到非常快乐。
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优点,为他人提供帮助、做出贡献。如果这样做对方仍然不喜欢自己,那就没有和这个人继续交往下去的必要了。
要不要说出心里话
“说出心里话”,就相当于“最坦诚的自我表露”。
鼓起勇气说出心里话,结果气氛却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我说出了心里话,却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让我很受伤”,这样的人不是搞错了说心里话的对象,就是搞错了说出心里话的时机。
人际关系同心圆法则
很多人为了与最外层的人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导致自己筋疲力尽,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引发抑郁症。如果你对外侧的人说了心里话,反而可能遭到他们的误解,伤害到对方或者使自己受到伤害。
“不对任何人都说心里话”并不意味着“撒谎”和“生活在虚伪之中”。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戴着“人格面具”,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如果在公司和家里都用相同的心境对待,做同样的事,展现真正的自己的话,恐怕公司和家庭都不会成立。
不知道是否应该说出心里话的人,其实就是不懂得区分使用人格面具的人。如果上司说了你不爱听的话,在不假思索地做出反驳之前请先思考“我现在戴着员工的面具,应该怎么做”。这样你就会知道是否应该说出心里话。
“personality”个性不是“毫无掩饰的真正的自己”,而是“戴着面具的自己”。个性并非只有一个,而是能够随机应变、变换自如的。
想要“不说出真心话,只说场面话”的话,会产生压力。公司就是你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的角色是一名超级工薪族。你只是在“扮演一个理想的自己”。
人格面具并不是单纯的面具。有时候还会成为“盾牌”,保护你免受压力的影响和他人的攻击。即便在工作中出现失败,那也只是“工作”人格面具的失败而已,并不意味着你的所有人格都遭到了否定,所以没必要因此而陷入消沉。
区分“心里话”和“感情”
要区别看待“一时的感情冲动”和“原本的想法、心情”。心里话是不会轻易动摇的。
子主题
如果将感情和心里话一起传达出去的话,恐怕会引发“负面的反应”。在传达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将感情分离出去,冷静地只传达心里话。
在说话的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带有感情的语言。
应对有恶意的人
“恶意攻击你的人”其实是弱者,他们其实是充满自卑感和“优越情结”的弱者。最好的选择是不与他们正面交锋,不理睬他们的攻击和挑衅。
回避
当别人对你展现出恶意的时候,“回避”是最好的应对方法。具体的做法包括“充耳不闻”“不采取任何行动”“不予理睬”“不反驳、不生气”等等。。你越是痛苦、悲伤、消沉,对方就越感到开心。因此,他们会更加变本加厉地对你进行攻击和贬低。正确的做法是“不予理睬”“避重就轻”。
在毒舌、冷淡系的“回避用语”之中,“那又怎样?”的效果最为强烈。
面对上司和前辈的时候,应该选用“郑重、礼貌系的回避用语”。比如微笑着说“非常感谢您的建议”。虽然脸上带着笑容,但心中却毫不在意。当然,也没必要真的按照对方的建议去做。还可以笑着说“那可真是太好了”。
回避用语集
适当表扬
有优越情结的人都希望自己高人一等,因此只要迎合他们的优越感就可以使他们感到满足。
我们要沉着冷静地做出应对。用“了不起”“不愧是你”来巧妙地称赞对方,使对方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或许对方还会因此对你产生好感。
化敌为友
“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人类会喜欢上自己帮助过的人
当人类的行为和感情出现矛盾的时候,会在心理上让两者趋于一致。“亲切的行为”与“厌恶的感情”是矛盾的。但因为“亲切的行为”已经做出并无法改变,所以心理上就只能将“厌恶的感情”改变为“亲密的感情”,使两者保持一致。
当遇到讨厌的人时不选择逃避,而是大胆地向对方寻求帮助。
比如试着对有优越情结的前辈说:“前辈,可以向您请教一下关于××的问题吗?您是我们部门里最了解这个问题的人。”
为什么你会遭到攻击
当你被认为“容易战胜”或者“有威胁”的时候,就会遭到攻击。而“绝对无法战胜”或者“无法控制”的人,则是不会遭到攻击的。换句话说,就是你被“小瞧”了。
因此,请努力地提高自己。枪不会击打过于出头的鸟。
如果是在职场中,就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将因为遭到攻击而感到的不甘和悔恨都化为动力,努力工作,直到让对方感觉“我不是这家伙的对手”为止。或者你遭到攻击是因为对方发现你缺乏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自我肯定感”,使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充满自信
改变他人
渴望改变他人是最大的压力源
如果本人认为“不想改变”,而你却强行改变对方的性格,这就相当于一种“洗脑”。
有些“想要改变他人”的人甚至因此而精神上疲惫不堪、陷入抑郁,但这完全是“自作自受”。
健全的人不会尝试去改变他人,而是努力改变自己。不健全的人才尝试去改变和控制他人。
说服
在希望他人做出改变的时候,用“I信息”替换“You信息”非常重要。
比如不要说“自己拿出来的东西自己收回去”,而是说“如果房间干干净净,我会感觉很高兴”。不要说“你怎么总是迟到,到底是怎么想的”,而是说“我比较信赖能够遵守时间的人”。
说得太多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每次尽量控制在3分钟之内。只要坚持向对方传达早起散步的优点,即便是一开始坚称“做不到”的患者,也会逐渐地开始尝试早起散步。
说服他人的秘诀在于,不直接要求对方做什么事,而是客观、中立地向对方传达“(无论你做不做)有这样的事实”“有这样的好处”“有这样的科学依据”等信息。
越是要求对方“做”,对方越不会去“做”。但如果你坚持向对方提供“有这样的好处”“有这样的乐趣”之类的信息,对方一定会行动起来的。
等待
最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在治疗开始的头一两个月,我会坚持向对方传达早起散步的好处,但之后就逐渐不再提起这个话题。
等过了半年左右,当我提出“最近看你精神状态不错”的时候,对方很干脆地回答:“我现在每天早晨8点起来散步。”关键在于营造出一种“不是大夫让我这样做我才这样做,而是我自己主动想要这样做”的氛围。
人类很不喜欢“被别人要求去做某事”,无论做还是不做,只能由自己来做决定。在尊重对方的意志、想法、人格的基础上,坚持用“I信息”向对方提供“这样做的好处”,然后等待半年以上,对方就会发生改变。
如果想要改变他人,首先请从改变自己开始
“北风与太阳”
一个是“回避不快”,另一个是“追求舒适”。
“回避不快”属于去甲肾上腺素型动机,是为了回避恐惧、责备等可能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情况而产生的动机。
“追求舒适”则属于多巴胺型动机,是为了追求赞美、奖赏等可能使自己感到舒适的情况而产生的动机。
改变他人的9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