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物理第一章
此章包括:测量的历史、长度、时间、质量、摆的故事和启示,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注:微米的单位实在打不出来了,可以去搜つ﹏⊂
此中包含《运动》一章的全部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此思维导图中包含《光》一课的全部内容。从光的性质到传播规律,再到光的反射与折射,轻松掌握光学原理,知识点一网打尽。
此中包含 声 一课的全部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初中物理中关于“声”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以及声音的特征和噪声控制等内容。本文提炼本书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涵盖本书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一章(测量的历史、长度、时间、质量、摆的故事和启示)
测量的历史
测量的目的: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
单位:公认的比较标准
国际单位制(SI制):国际上制定
测量的两个要素
①单位
②合适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长度(l)
国际单位:米(m)
例子
正常人走两步约1m
门把手离地的高度约1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m)、纳米(nm)
换算
1千米=10³米=10⁴分米=10⁵厘米=10⁶毫米=10⁹微米=10¹²纳米
工具:刻度尺
零刻度尺
量程:测量范围(0~__cm)
最小分度值
刻度尺使用方法
选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且正对刻度线
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注: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决定 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测量的要求有关
累计法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时间(t)
国际单位:秒(s)
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秒
正常人走两步的时间约为1秒
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秒=1000毫秒
注:1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长度)
时间的测量工具
生活中:表,钟
实验室中:秒表(停表)、打点计时器[测量较短时间]
打点计时器原理:振针1秒钟振50次,每两个相邻的点间隔为0.02秒
质量(m)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国际单位:千克(kg)
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一间教室里的空气质量约为200kg
一间卧室里的空气质量约50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10⁶克=10⁹毫克
工具:电子天平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因为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摆的故事与启示
控制变量法
每次只让一个因素改变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摆的周期(T)
定义: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
单位:秒(s)
摆的周期越长(短),摆动的越慢(快)
摆的周期是表示摆动快慢的物理量
摆的等时性原理(伽利略)
内容:“不论摆动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应用:机械摆钟
摆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①摆幅 ②摆球质量 ③摆长
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结论
当摆球质量和摆长相同时,摆的周期和摆幅无关
当摆幅和摆长相同时,摆的周期和摆球质量无关
当摆幅和摆球质量相同,摆的周期和摆长有关,且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长
注:测周期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到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