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外关系,隋唐文化和科技,隋唐经济,隋唐政治,五代十国,唐朝,隋朝。本文提炼本书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涵盖本书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部分材料本文由资料整理整合,内容来源于网络。出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这是一篇关于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元朝统治,辽夏金的统治。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隋朝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分裂;隋文帝死后杨广继位
设立粮仓和物资仓库、义仓;
开通大运河
意义:加强南北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沿线经济和文化发展;作为历史遗迹沿用至今;巩固统一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交融;过度徭役,滥用刑罚,激化矛盾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讨高丽,后爆发起义,李渊趁机太原起兵。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
唐朝的建立与繁荣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后逐渐消灭起义军、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继位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知人善用、戒奢入俭,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高宗在位时期,武则天参与朝政,唐高宗死后,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唐高宗之孙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他选贤举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将唐朝一举推向盛世,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发展
唐中后期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开元年间,为缓解边疆紧张问题,唐玄宗在边境设立军镇,其长官节度使权力提升,后期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沉迷享乐、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
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平叛过程中,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唐朝至此由盛转衰
中后期政治问题
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唐朝设立藩镇,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黄巢起义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一举打击了唐朝统治;后黄巢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唐灭亡后的50多年间,黄河流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除后唐定都洛阳,剩下的都定都开封)
南方各地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以及在山西建立的北汉,史称“十国”
后周顺应形势,努力清除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基础
隋唐政治
中央政治
三省六部制
①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 ②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共议国事
任用品级较低官员以宰相的名号,扩大任用范围;政事堂的设立
行政效率的提高,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地方政治与社会治理
基层行政管理:实行州、县二级制,设立道(作为监察机构)后演变为在其上一级的行政实体
中期以后,战略重地设立节度使统兵作战,后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户籍制度:隋唐建立之后,开始“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
赋税制度
①租庸调制(均田制是基础)
男子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使政治赋税收入有了保障,也让农民有充分生产时间
②两税法
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财政收入锐降
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其他杂税、杂役,分夏秋两次纳税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减轻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
基层组织
里、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
邻保制度,四家为邻,五邻为保
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社会救济
官方储备、民间积储、义仓、官仓
政府设立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专门机构
法律与教化
《唐律疏议》
礼法结合,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以后王朝以此为蓝本创立创立自己的法律,成为当时世界五大法系
732年唐朝颁布《大唐开元礼》
官员选拔、考核、监察
隋朝适应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废除九品中正制,采取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唐朝继承和发展科举制度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扩大录取人数;创立殿试、武举制度;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科举分为“制举”和“常举”
科举考试扩大寒门学子入仕可能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吏部每年考核;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以此确定官员升降
监察: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长官御史大夫;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民族关系和民族交融
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是负责民族事务机构
唐朝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唐朝政府和各个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密切,少数民族首领称唐太宗“天可汗”;文成、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
隋唐经济
农业与手工业
出现筒车;形成北方旱田,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
出现支钉
商业
实行坊市分区制度;信贷业务发展,出现“飞钱”;契约应用更为广泛;海上贸易兴盛
社会生活
邮驿事业蓬勃发展,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与西域商路畅通;重视公共卫生和疾病的防治
隋唐文化和科技
隋朝时期,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唐朝时期,三教并行制,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为推崇,武则天时期,佛教也有很大发展,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文学艺术
诗歌创作达到顶峰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颜真卿的颜体(气势雄浑);柳公权的柳体(骨力遒劲)
石窟文化-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科技
雕版印刷、火药、天文学中地球子午线长度;孙思邈《千金方》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赵州桥(世界上最老的石拱桥)
中外关系
遣唐使和留学生;社会制度、文化影响周边国家;佛教发展也影响周边国家(鉴真东渡)玄奘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唐朝通过大食国,将造纸术等中国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