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但孔子却为了天下苍生,一直在避人救世,所以他的境界已经超出了贤者,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耳顺有三个特点:1、尊重别人的意见
2、有自知之明
3、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这种境界下,孔子做到了理解别人,坚持自我,宽容大度,并且不受他人干扰,完善自己的人生
君子有君子的思路,小人有小人的心思,往往小人的说法会比君子的说法更能打动人,因为小人的说他常常能触及人心私欲,所以,公之鱼的一番话使孔子回国的希望破灭了。
孔子很注重礼,但是孔子注重的是尊重礼背后的价值,而不是细枝末节的形式。
忠恕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有界限的,过度的忠,会造成专制和独裁,所以恕是可以一生坚持的,而忠是要有度的,孔子讲仁义,讲诚信,讲君子,讲圣人,讲志士,讲仁人,而恕就是这里面中最具现代价值的思想,是最值得我们去发扬,去挖掘的思想。
温、良、俭、让、恭让孔子有了亲和力,让人们都喜欢跟他打交道
假如我们知道仰望圣人,我们至少成不了小人,我们至少不会堕落。
在陈蔡绝粮之时孔子和弟子们在探讨中发现,君子正因为他讲道德,讲原则,它追求进取却又有所不为,所以他常常是被掣肘的,时时是被雍阻的,往往是行不通的,君子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如果要在人格和成功之中选择的话,他一定会选择保留人格的尊严,而小人则正相反。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即使没有好报,我们也应该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