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从私情到大情:菩萨道的觉醒之旅
这是一篇关于从私情到大情:菩萨道的觉醒之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2. 菩萨的境界,1. 菩萨的内涵。从私情到大情的转变,是菩萨道觉醒之旅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修行者不断超越自我、扩大心量、深化认识、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觉醒、解脱,并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与希望。
这是一篇关于修行之路:从著境生心到事事无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观自在的重要性,修行要点,修行误区,成佛的标准,修行阶段,修行方法,何为生死心,修行目的。
这是一篇关于道德经27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这章的智慧在实修层面如何进行,对后人的启发,核心思想及解释,结构层次。在“五善法则”中,包括了“善行无搬迹”、“善言无瑕请”、“善数不用筹策”等,这些特点分别指行动自然流畅、言语清晰无瑕疵、计数心算迅速等,都体现了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的态度。此外,还提到了“普闭”和“普结”,分别指善于封闭和捆绑的能力,这些也都在无为而治的原则下被阐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从私情到大情:菩萨道的觉醒之旅
1. 菩萨的内涵
- 简称:菩提萨埵
- 梵文音译
- 中文意义:觉有情
2. 菩萨的境界
- 私情与大情的对比
- 定义私情:- 众生都有感情、有情见。感情、情见都是私情,不是大情。比如,父母都爱子女,但是他只爱自己生的子女,别人生的子女他一般就没有什么感情了。说明私情的局限性和危害性。
- 阐述大情:‘觉’就是觉悟,要觉破这个私情。情见破除了,私情觉破了,就成为‘大情’。像观世音菩萨,把世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他的子女,就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慈悲,闻声救苦。
- 私情与大情的关系:私情是有情,大情是无情
- 举例:最近,发生了一桩这样的事情。一个托儿所的阿姨嫌一个小孩爱哭,于是把他的手脚绑起来,并用个被子压在他身上,结果,孩子活活给闷死了。如果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她会忍心这样做吗?所以感情、情见都是私情,都是坏东西。
- 菩萨的觉悟与行动
- 自觉:觉破自身私情
- 觉他:帮助他人觉破迷情,大乘精神
- 小乘与大乘的对比
- 乘的意涵
- 乘是量词,也含骑坐之意。大乘就像公共汽车、火车、飞机一样,能载很多人。‘小乘’就是小坐骑,只能乘他一个人。
- 小乘:仅关注自我解脱,不愿度人。如声闻、缘觉,他只愿自度,不愿度人。不过,等证成四果罗汉,或证成辟支佛时,他也就自惭羞愧,转小为大,发心救度他人了。
- 大乘:不仅自度,更要度他,超越小我,实现共证大道。菩萨于觉破自己的私情之后,进一步帮助他人,使他人也觉破世间一切妄情,而超越世间、共证大道。
- 举例:犹如我们现在在单位里工作,自己总是自私懒惰,遇事总是退到后面,不肯出力做事。眼看别人竭力在前面做,为大家服务,自己却不动,难道不感到惭愧、不觉得难为情吗?
- 菩萨与大乘行者的初发心
- 度众生为己任
- 发菩提心,修大乘法,行菩萨道
- 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准则
- 先修自身再度他人的重要性(救落水者比喻)
- 排除误解:非小乘罗汉、辟支佛,非天神、鬼道、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