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
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喜勿喷,望保存使用,祝你学习愉快!
包含多段平均速度问题、刹车问题、0V0 模型、均速法、位移差公式、零点推论、自由落体(下)比例问题、自由落体高度差问题、竖直上抛进阶篇、追及相遇问题等内容,望保存使用,更改传送,不喜勿喷。
绝对价值,帮助你的英语达到比较高的高度,也许你现在英语基础薄弱,但可以通过《构词法》学到知识的底层逻辑,掌握并提高学习力,加油,高中生,相信你定会通过努力和有效帮助获得优异的成绩,望多多支持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时间公式: Vt=Vo+at
注意a的正负!一定要看题目是否给出正方向,若没有自己写“以初速度 Vo 方向 为正方向” 通常以 Vo 为正方向,匀加速a为正,匀减速a为负 👉若从静止(Vo=0)开始运动,则可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Vt=at
常用作求 a、t、Vt
平均速度公式:V =(Vo+Vt)/2 位移公式:x=(Vo+Vt)t/2(无 a 公式) 用V—t 图像推导
位移时间公式:x=Vot+½at² ⚠️掌握“第…秒内的位移”的两种求法 1️⃣先求初速度再用公式 2️⃣先用公式求前段位移,再用和差关系求解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x=½at²
速度位移公式:Vt²-Vo²=2ax(无 t 公式)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 Vt² = 2ax
公式选取技巧(黄金路径)
题型:给表达式类型问题 算初速度和加速度时不要管常数(常数表示物体的初位置) 把常数移到等号左边所得的式子就是真正位移的表达式 e.g.x=t²+2t+2→x-2=t²+2t,则此时的“x-2”即为物体的位移,此时的“x”是末位置
中间时刻速度公式&中间位置速度公式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份
实验原理
作出v-t图 根据v-t图图线判断运动模式 根据v-t图求出加速度
1.水平放置长木板,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2.先启动计时器,再放开小车,让它拖着纸带运动; 3.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增减所挂的槽码,更换纸带,再做两次实验。
数据处理
1.舍掉开始过于密集(不清晰)的点,选择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 2.选择相邻0.1s的计数点,测量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3.利用该点前后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代替该点的瞬时速度, 填入表格中的"vi"行; 4. 更换纸带,重复上述步骤,填入表格中的"v2"和"v3"行。
1.将瞬时速度在v-t图描点 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 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误差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3.求出直线斜率,即为加速度
重要考点
考点 1:打点计时器
低压电源选电磁(4-6v),220v 为电火花,电源没说选电火花 必须用交流电,打点频率=交流电频率 通常频率为50Hz,即每两点时间间隔为0.02s(频率取倒数)
考点2: 需要的器材
1. 不需要计时工具,比如秒表 2. 不需要天平,不用具体称,只需知道重物质量变了后所求量有无变化 3. 电源一定要选交流电 4. 刻度尺必须选
考点3: 关键顺序
必须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放开小车 目的:节约纸带,多打点
考点4:时间间隔
如出现关键词"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时间间隔要取0.1s
考点5:哪头连接小车
连小车的一头先打点 密集的一头先打点 点密集的一头连小车
考点6: 根据纸带算某点瞬时速度(默认匀加速)
Vn=相邻点距离/2T(T 表示 0.02 或 0.1)
考点 7:根据纸带算加速度(默认匀加速)
绝大多数题用位移差公式 部分题会让画 v—t 图像,就用斜率算加速度
位移差公式:Δx= a(nT)² 先把纸带等时间劈两半,整体列一次位移差公式 (纸带奇数段时,舍去第一段即可) 彻底从大脑里删除"逐差法"三个字
考点8:实际频率偏大/偏小
假如实际频率偏大,(我不知道实际频率,代入的还是 50Hz 的频率) 代入公式的T偏大(要将代入公式的值和真实值比较),算出来的a、v均偏小—公式来自考点 6 、考点 7
自由落体
伽利略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并非重的物体落得快(逻辑推理) 2.猜想:落体运动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3.数学推理:如果v∝t,则有x∝t²(∝是成正比的意思) 4.实验验证:设计斜面实验证明 x∝t² 5. 合理外推:将光滑斜面物体运动规律推广到落体运动 6.得出结论:v∝t
伽利略实验相关考点总结
伽利略研究顺序: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外推、结论 开创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没有直接测速度 斜面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时间
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的运动 Vo=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²,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如果题目没提空气阻力,就认为忽略不计
公式
v=gt
h=½gt²
v²=2gh
竖直上抛
初速度竖直向上,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段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一段自由落体 全程恒a, 大小方向都不变(a=g),最高点速度为0
分析思路
分段分析
上升阶段:等效思维 求时间:t=Vo/g 求高度:Vo²=2gh h=½gt²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
全程分析
已知总时间/总位移时,可用全程法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直接列x=Vot+½gt²(g 代负的) Vt=Vo+at (g 代负的) (-5t²) x>0:位移竖直向上 x<0:位移竖直向下
路程和位移
先求出h1、h2 路程: h1+h2 位移: 方向:h2短—向上 h2长—向下 大小:lh1 - h2l(大﹣小)
加速度概念由伽利略提出 同一斜面,倾角一定,加速度相同
高中物理填空多问最好各问之间或问答之间形式一致
⚠️高中阶段,只要给表达式就一般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看准题目要求)
通常以 Vo 为正方向,匀加速a为正,匀减速a为负 👉若从静止(Vo=0)开始运动, 则可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先避坑(“矢量”,后炫技)
注意“矢量”,是要求方向和大小 还是只求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