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最具共识的说法谈起:艺术有一项功能,即认知,其观感方式的表达是震撼、净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每一次认知都是通过自己的存在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目标。当然,个体会利用人类所积累的全部知识,但毕竟伦理与情感上的自我认知体验才是每个人生命的唯一目标,且任何一次认知在主观上都是重新体验。人们一次次建立自己与世界的联系,痛苦地渴望着能具有他凭某种直觉所认知的理想特质。而这种不可及的个体的 “我 ”的缺陷,正是人类不满足的永恒源头。
无论艺术还是科学,都是掌握世界的手段,是人类在追求所谓 “绝对真理 ”道路上的认知工具。
艺术旨在给所有人留下印象,首要任务便是让人们感受到它唤起的强烈情感。艺术家用精神能量去感染人,而不是用某种必然的理性论据。理
只有人们以对精神与理想永恒不灭的渴求聚在艺术周围,艺术才能存在,才能立足。当代艺术以肯定个体自我价值的名义,拒绝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如此,所谓的创作看起来就是一些形迹可疑者的古怪活动,只是一种孤芳自赏带有个人特征的行为罢了。但
恰恰相反!艺术形象永远是一隐喻,亦即彼此交换的形容。
艺术的功能完全不是人们(有时候甚至是艺术家本人)惯于揣测的那样:灌输思想、播撒理念、充当模范。艺术的目的是为人的死亡作准备,开垦并耕作人的灵魂,令其向善。
有时候不同人的美学倾向与其说道出了作品的本质特征,不如说是评论者的主观个性。
如奥维德所说:“艺术的要义在于,它是看不穿的。”恩格斯也强调:“作者越是隐藏自己的观点,越有利于作品艺术价值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