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温暖而深刻的心理学读物,它以寓言的形式将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收获心灵的成长和力量。无论是对于正在经历情感困扰的人来说,还是对于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一、前情与导读
蛤蟆先生本是一个热情奔放、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近期忽然抑郁了,无法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心出手相助,其中有【智慧且具有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又絮叨的河鼠]和(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决定送他去看心理医生。再与心理医生苍鹭的初次相遇尬聊之后,历经10次治疗,蛤蟆先生的内心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转变的过程
2.1 初见咨询师
蛤蟆方面
蛤蟆一直是一个【懒于思考、率意而为、做错事了之后坐等受教】的人,当被询问到,是为了谁而治疗心理问题,蛤蟆显得很困惑
求助者角度: 天救自救者:自己的涅槃重生,必须要靠自己顿悟。 想要提升自己的事情,即使可以向他人求助,他人顶多能给你指明方向,但不能代替你去提升自己,必须得自己有自发的、源源不断坚持不懈的强烈驱动力,去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得到成功。 施助者角度:如果不能【相信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美好】,就不会真心帮你去寻找美好。他无法保证个体一定变好,但可以承诺的是,给你全心全意的帮助。 故此,他也需要求助者的真心实意的配合
苍鹭方面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想引出蛤蟆先生真实的想法,就先不跟他说话,让他耐不住性子先找你说话,再慢慢打开他的心扉。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2 治疗过程
1、抑郁的原因
蛤蟆倾诉着让他觉得不开心的事情,苍鹭初提【儿童状态】
最开始的蛤蟆: ①面对苍鹭的问询,下意识的运用很多行为上的策略,和往常一样,成功逃避对自我真实内心的观照。 ②状态温度计(1--5--10,代表状态非常差--感觉还不算太糟糕--非常愉悦),刚开始蛤蟆在1-2之间做的标号,蛤蟆认为自己没什么价值,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③他还觉得有时候一切似乎像好起来了,好像可以去做点什么,可过不了多久兴致又低落下来,又没了做事情的劲头,接着就跌入了【熟悉的悲伤情绪】中 ④他认为朋友们对他不友好,经常对他生气。但他希望朋友们都能喜欢他,为此他愿意付出一切。
2、成长的寓言
苍鹭认真倾听并不断发问的方式,让蛤蟆慢慢觉察到了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蛤蟆开启了学习模式
儿童自我状态:分【自然型状态,适应型状态】2种 ①由童年残留了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快乐,愤怒、悲伤、恐惧;它们如同红黄蓝三原色一样,对所有人都是类似的,并且随着个体开始发展,这些情绪和反应会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像几种原色混在一起会变化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 ②进入儿童状态后,它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自己小时候如出一辙,与年龄并无关系。【自然型状态】 ③想象1个星球只住着3个人,你和两个人,那两个人身材高大,你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赖他们,包括吃喝还有所有情感需求,他们有时对你很好,你也很爱他们,但有时候他们也会对你生气,让你感到不快和害怕,但你又无法逃离,你会怎么应对? ④提出【适应型状态】,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特定的情形。
3、探索童年
蛤蟆开始回忆童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大都是些不快乐的时光,所以他产生了许多悲伤和不快乐的情绪,让他以为他又陷入了抑郁
①蛤蟆的父亲对他很严格,总是训斥他,他的母亲虽然爱他,但也不会在他父亲面前过于疼爱他。 ②儿童会根据环境产生自然的应激反应,也会学着调整行为来适应特定的情形。儿童【顺从、取悦、依赖】父母——逐步发展【适应型儿童状态】 ③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可能很多人会依赖一辈子,永远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4、愤怒的表现
儿童逐渐成长,情感逐渐丰富起来,会对指责型父母产生逆反,但又有搞不过的无力感
①面对一些你不开心/不喜欢事,但基于对方的角色,你无法生气、发火或拒绝,故你肯定会处于两难的处境,那么 需要学会如何不带攻击性的发火: 儿童如何释放愤怒 强———————————————————弱 叛 撒 怄 任 郁 拖 厌 退 逆 泼 气 性 闷 延 烦 缩 ②你的以上应激行为,都是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自己面域受到危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有可能是想象出来的。 ③当一个成年人,像一个儿童一样释放愤怒,需要判断他到底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但是一个成年人撒泼怄气是件蛮好笑的事情,但也让人尴尬。更严重的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5、秘密协议
獾意图对蛤蟆横刀夺爱,想让蛤蟆屈服——PLOM游戏:配合对方,给自己制造不快,引出【父母自我状态】
①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后都让你显得很蠢,让对方占了上风,有让你感觉变成PLOM,到底是因为【你倒霉,还是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 ②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类似法官审判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父母,显示出父母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包括他们对生活的评判标准,我们由此来判断是非对错。 ③父母自我状态的类型:分【挑剔型:对你评头论足,职责批判】 和 【养育型:我都是为了你好(自以为是)】 ④每个人都会有【父母自我状态】,若没有明显证据显示你对他人有【父母自我状态】,则有可能你是自我审判。导致你一直不快乐,不能原谅自己。 你能停止自我审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点吗,或者说,你能开始热爱自己吗?
6、蛤蟆先生的选择
蛤蟆明显感觉自己好了很多,虽然熟悉的不良情绪还会再来,还会感到悲伤,但是他已经可以压制住这种情绪,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引出成人自我状态
①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能让人理性而合理的行事【计划、考虑、决定、行动】,不再被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②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③没人能强迫他人进入【成人自我状态】,只能是由你自己选择进入
7、说出人生故事
蛤蟆向苍鹭讲述过去的种种经历,他会从过去的人生中挣脱出来,找到自由吗?答案需要自己用心思考
8、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蛤蟆意识到要让自己活得真实些,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可以没有剧本,即兴发挥
①你过去读的书、走的路、遇的人,形成了你对这个世界独有的看法。 ②你怎么看自己? 你怎么看别人? 我们的态度和观点,可能会进入自己构建的世界,变成“自证预言” 人生坐标 我好 I I 你不好 ———— I————— 你好 I I 我不好
9、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蛤蟆被带着体验人生坐标的心理游戏,这些理论不是用来给人贴标签的,而是用来理解自己行为,即【理解自己当下处于哪种自我状态】
①我不好,你好:受害者游戏,容易抑郁; ②你不好,我好:父母自我状态
10、最后一次面谈
蛤蟆选择处于【我好你也好的坐标轴里】,苍鹭说这是个勇敢的决定,代表这一个承诺,即,蛤蟆被苍鹭成功的引导进入【成人自我状态】
①虽然有这个信念不能让你免于“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毁”,但它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让你信自己,信他人,而不是信鬼神。 ②情感智力(情商)能让人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陆上越走越远,将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共生性体现在自己成熟了,不仅可以自我接纳,还能求同存异接纳他人,与他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三、重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