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每周学点新闻学
这是一篇关于每周学点新闻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影像操控、新闻社会学、量化自我、隐私疲劳、舆论法庭、详尽分析可能性模式。
编辑于2024-08-19 09:57:42这是一篇关于论述如何拟定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的思维导图,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全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效果、受众互动以及平台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媒体机构提升融合传播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请论述我国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思维导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正面临着深刻调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结合姜萍事件反转,谈谈对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理解的思维导图,姜萍事件反转揭示了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复杂性。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事件,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解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论述如何拟定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的思维导图,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体系应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全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效果、受众互动以及平台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媒体机构提升融合传播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请论述我国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思维导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正面临着深刻调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结合姜萍事件反转,谈谈对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理解的思维导图,姜萍事件反转揭示了互联网舆论发酵逻辑的复杂性。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事件,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解读。
每周学点新闻学20240819
隐私疲劳
2024浙江大学真题
一、定义
隐私疲劳也称为隐私倦怠,指用户因感到隐私保护的复杂性而产生对隐私保护的倦怠感。用户使用社交网络时,面临复杂的隐私政策,需要投入较多精力研究隐私保护时,会使用户产生疲劳感,从而放弃尝试理解隐私政策。
二、影响因素
用户的隐私疲劳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因素:第一,用户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
第二,社交媒体平台设计和政策:平台的设计和政策可能影响用户对隐私的控制能力和隐私保护的便利性;
第三,社会文化背景:人们的隐私观念和保护意识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影响用户对隐私的态度和行为。
三、对策
在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隐私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用户的隐私疲劳感。对于平台而言,应提高用户信息的透明度,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同时提供个性化的隐私设置,方便用户管理自己的信息。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减少隐私疲劳的发生。
量化自我
2024南京大学真题
一、定义
量化自我这一概念在2007年由美国《连线》杂志记者加里沃尔夫和凯文·凯利首次提出,是指利用数字设备量化、跟踪、管理自身,践行这一行为的人则被称为自我追踪者。
二、研究议题
量化自我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个体健康管理的应用领域,人们佩戴智能手表或运动手环,通过传感器获取心跳、血压、睡眠时长、行走距离等生理体征与身体行为的数据,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与数据分析,满足个体疾病预防运动健身等目的。
三、评价
量化自我作为一种现代技术与生活方式的结合体,它既提供了自我管理和优化的工具,也为个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对待量化自我的趋势,警惕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后果。特别是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保障个体的权利不受侵犯,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保持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这样,我们才能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保持个体的主体性和完整性,用数据化手段实现真正的自我赋能。
舆论法庭
2023西安交通大学真题
一、定义
舆论法庭是马克思使用的关于舆论的社会监督作用的一种形象比喻。马克思的这种比喻讲的是一种现代社会交往中的普遍现象,即每个人和团体都会受到一种广泛存在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舆论在精神上的制约。关于这种现象,马克思还使用过批判的法庭、名誉审判席等用语;恩格斯使用过诉诸公众、诉诸公论等用语。
二、渊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舆论的基本认识,与作为他们理论渊源之一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以及黑格尔等学者关于舆论的见解十分接近。卢梭认为,舆论即公意,公意是公众意见最大的公约数;伏尔泰说过,舆论是世界之王;黑格尔指出,公共舆论总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三、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这些思想,并以更加明确的语言指出在德国,影响舆论的工作具有革命的意义,因为争夺对德国舆论的统治地位,就是争夺对德国本身的统治地位。
新闻社会学
真题
一、定义
新闻社会学是指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新闻学和社会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特征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新闻现象。
二、核心主张与研究方法
1970年代新闻社会学的一个核心主张是将新闻活动视作一种社会实践进行研究,以打破新闻中心主义的研究范式,将其置于整个社会结构中进行阐释和理解。这种研究主张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带来了对新闻传播活动展开研究的方法论的革新尤其是从杜会学等领域直接迁移和引入了对于特定职业研究的观察、访谈等资料收集和分析方式,民族志自此成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方法。
三、代表著作
1970年代是新闻社会学的黄金年代,诞生了一批经典著作,民族志方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正式应用也集中出现于这一时期。在这批经典著作中,塔奇曼的《做新闻》和甘斯的《什么在决定新闻》都将民族志作为最核心的方法,观察新闻编辑室的运转和记者的专业实践。
详尽分析可能性模式
2024兰州大学真题
一、定义
1986年,社会心理学家查德·佩蒂和约翰·卡乔波提出了详尽分析可能性模式(ElaborationLikelihood Model,简称ELM)。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一种是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另一种是以简单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
二、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
详尽的方式是沿“中心路径”处理信息,对相关对象或数据进行全面、系统思考的认知路径。简单的方式沿“边缘路径处理信息,即基于那些易感知但并不相关的线索而做出接受或拒绝判断的认知捷径。
三、影响因素
详尽分析的概率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相关。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关系密切、有较强的认知需求、或较强的责任感同时也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的时候,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信息进行详尽处理。反之则沿“边缘路径”进行简单粗略的处理。在同一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上述两个路径也许是同时存在的。一般认为,由“核心路径”的详尽信息处理所引起认知结构或基模的变化更深刻。
四、理论应用
目前详尽可能性模型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社交媒体及电子商务领域,验证用户对在线评论、社交媒体信息、二手信息发布内容等的态度或可信度判断。例如,在对电商直播说服效果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基于详尽可能性模型,对电商直播的信息及环境线索进行梳理,考察电商直播观众的信息处理过程对观众态度及直播购买意愿的影响,并验证了观众冲动性的调节作用
影像操控
2024武汉大学真题
一、定义
影像操控是指人为对影像带来的改变与影响,其中可能内涵资本操纵和政治意识形态渗入,操纵者通过对影像的修改以实现操控观众心理与情感的目的。
二、溯源与发展
影像操概念其实并不新鲜,约一百年前,当新闻摄影工业伴随着画报的发展而萌芽,摄影记者就已经开始面临这个问题彼时的“智能”即照相机,它可以自动书写,排除摄影师的意志,从而确保照片的“真实与确凿”,它成为新闻纪实类图像意义表征的基础,却又同时贬低着人的创造力,使新闻纪实工作者成为机器的附庸。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时代,“深度伪造”视频增多,让人难以识别真伪使“影像”对用户的操控更隐蔽和难以识别,更可能内含资本操纵和政治意识形态渗入。
三、评价
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熙熙攘攘的新媒体环境并不意味着彻底否认智能影像。AIGC等技术使得影像内容生成更为便捷,并能够充分调动各种相关元素。因此,如何辩证看待和使用“影像”,是未来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诸如增加新闻影像生产的透明性以及影像认证,都有助于实现“影像”的善用,缓解“影像操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