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看见孩子》-贝姬读书笔记
贝姬医生关于育儿的工具箱读书笔记,清晰梳理书中精髓,从儿童心理到家庭教育策略,一目了然。助力家长深入理解孩子需求,促进亲子沟通。不仅是读书笔记,更是育儿实践的指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看见孩子》 贝姬·肯尼迪
贝姬医生的育儿准则
准则一:善意养育
准则二:真相不唯一
准则三:明确父母与孩子的职责
准则四:婴幼儿时期至关重要
准则五:永远都不晚
准则六:心里韧性>快乐
准则七:行为是一扇窗
准则八:减少羞耻感,让关系更亲密
准则九:说真话
准则十:不要忘记自我关照
深呼吸
察觉、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感受
修复与自己的关系
满足你的需求和忍受他人不满的痛苦
为自己做一件事
建立亲密感,改善行为
积累情感资本
手机拜拜亲子时间
填充游戏
接种情绪疫苗=建立亲密感+理解+有助于理解的故事
坐在孩子“情绪的长椅”上
提升游戏力
学会说:我又没有跟你说起过,有一次....... 以自己的经历和孩子共情,拉进距离
积极修复裂痕
育儿工具箱 (孩子不听话或者不合作怎么办)
先拉进关系,再提出要求
给孩子做选择的权利
闭眼技巧
角色互换游戏
育儿工具箱 (如何应对孩子情绪化的发脾气)
我没有任何问题(不要怀疑养育方式出错)
牢记“真相不唯一”
说出孩子的愿望
说出情绪的体量
育儿工具箱 如何纠正伴随攻击行为的发脾气(打人、咬人、扔东西)
说出”我不会允许你......"来介入,不让失控的事项发生
区分冲动和行为,以安全的方式释放
控制火势
认识到孩子的情绪失控后告诉自己可以控制
把孩子抱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小房间
进入房间、关上门、坐在门口,阻止他出去
防止孩子实施任何躯体攻击行为
集中注意力深呼吸并表现夸张一点
反复告诉自己“我没有任何问题,孩子也没有任何问题,我能应付这些事”
不要试图讲道理、不要说教、不要惩罚,一定不要说太多
在和孩子说话之前要有意识的放慢语速、让语气变得柔和
重新翻译孩子的语言
通过讲述一起回顾
育儿工具箱 怎样化解手足之争、二胎矛盾
不求公平,但求满足孩子的需求
允许孩子对父母宣泄情绪
降温,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危险再介入
育儿工具箱 怎样纠正孩子的无理与对抗
不要上当,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感受,而不是行为本事本身
为孩子设置行为规则
把孩子往好处想
说出事实
重建亲密与规则
育儿工具箱 孩子爱抱怨,怎么引导 抱怨=强烈的愿望+无力感
宽容那个抱怨的自己
重述孩子的请求
看见孩子的需求
育儿工具箱 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把谎言视作愿望
等待,稍后再谈
假如这件事真的发生了
询问孩子你需要做些什么
育儿工具箱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和焦虑
跳进洞里陪孩子
提前演练
讨论具体恐惧的沟通话术
1、跟孩子聊聊他的恐惧,目的只是为了手机信息和拉进距离
2、确认孩子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
3、告诉孩子你很高兴你们能一起谈论这件事情
4、鼓励孩子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5、编一条口头禅
6、给孩子讲你曾经慢慢客服一种恐惧的经历
育儿工具箱 孩子总是害羞和犹豫,怎么办
反思自己,反思孩子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把我们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分开
接纳和“等你准备好了再说......”
提前做好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育儿工具箱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无法忍受挫折
巧用口头禅
“我可以做到”
“我喜欢接受挑战”
“我能做困难的事情”
“这很难,但我能坚持下去”
视挫折为学习而不是失败的标志
建立一套成长心态的家庭价值观
在我们家,我们喜欢接受挑战
在我们家,努力比结果重要
在我们家,遭遇挫折意味着我们在学习新东西
在我们家,我们认为坚持做困难的事会让大脑成长,而大脑成长至关重要
注重应对挫折感,而非获取成功
接种情绪疫苗,演练“我又没有跟你说起过,有一次......"
育儿工具箱 孩子吃饭难,怎么办?
讨论各自的职责
关于甜点的具体策略
关于零食的具体策略
容忍孩子的抱怨和不满
育儿工具箱 为什么允许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很重要
对他说“我相信你”
说出孩子的感受
“你的身体里只有你”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育儿工具箱 我们应该怎样对的孩子的哭泣
和孩子聊聊眼泪
把眼泪和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
育儿工具箱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接纳孩子的感受
“你是怎么想到......的?”
内心世界重于外在表现
“你最了解你现在的感受”
育儿工具箱 是否要纠正孩子的完美主义
“示范”错误
假扮游戏
带孩子认识内心的“完美小孩”
为错误喝彩
育儿工具箱 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关注自身的焦虑
提前跟孩子聊聊
分离仪式和演练
过渡性客体
育儿工具箱 我们可以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问题
告诉孩子我们夜里都在哪里,解决存在问题
分离仪式
演练睡前仪式
把陪伴融入到孩子的心中
安全距离法
待在孩子的房间里,直到孩子接近睡着或完全睡着
在第一个晚上,孩子需要你靠多近才能感到安全,你就靠多近
开始远离孩子一点点
如果孩子感到害怕或者产生了明显的情绪,你就可以一边看着地板,一般缓慢而温柔地把睡前使用的口头禅唱出来
如果你感到沮丧或愤怒。记得用口头禅来提醒自己
继续增加距离,直到你完全坐在孩子门外
安抚按钮如录音笔
育儿工具箱 家里有高敏感的孩子怎么办
用好奇替代指责
控制局面
“你是一个遇到问题的好孩子”
陪伴,等待
大拇指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