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爱的艺术》
在《爱的艺术》中,弗罗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他强调,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的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弗罗姆进一步提出,爱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相应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他通过这本书,全面诠释了爱的理论、爱的实践,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和实践爱的艺术。
编辑于2024-08-22 11:53:03爱的艺术
前言
第一,爱是一种艺术,它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第二,除了努力积极发展你的全部个性,使之形成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外,一切爱的尝试都一定是要失败的;
第三,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没有真诚的谦卑、勇气、忠诚、自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个人的爱。
第四,真正的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为,是对他人的关注,尊重和关爱。
爱是一门艺术?
对爱的三种误解
第一,对大多数人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
男性:成就、地位和财富
女性:健美、锻炼、穿着、仪表、年轻貌美身材好
只关注被爱,却忽略了如何去爱,认为爱是源于外界的,来源于别人的给与。吸引对方,但吸引不了爱,不能长期维持和经营一段亲密关系。
第二,把爱的问题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才能的问题,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爱不是对象的问题,是能力的问题。你不会游泳,换多少泳池都没有用。
原因一:以前一旦确立婚姻,爱将发展起来。
原因二:我们整个文化是以购买的欲望、互利互换的思想为基础的
一个人具有吸引力的气质,取决于那个时代在体魄和精神上的风尚。如20世纪二十年代,喝酒吸烟姑娘是有吸引力的;今天要求懂得家庭生活和娇羞矜持。
爱情市场,明码标价,年龄性格学历收入
代售的商品,待价而沽。大多人越来越物质化,重视商业规则而不看重爱情本质,缺少爱的能力。当前离婚的越来越多
第三,就是把最初坠入情网的经历和爱的永恒之间的区别混淆了
如果这与性的吸引力和性交结合着或同时开始,那么这种类型的爱很自然不能持久。
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能够像爱这样以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以有规律的失望而告终。
爱上一个人是本能,但维持一个稳定长久的亲密关系,需要我们具备爱的能力。
明确爱是一门艺术,学习艺术必备
第一,精通那门艺术的理论
第二,熟悉那门艺术的实践
第三,在我心里,没有什么比此艺术更重要的事情
爱的理论
一、爱,对人类生存问题回答
这种对他自己作为一个孤独的实体的认识,对他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的认识。对于不由他的意愿而出生,又违背他的意愿而死去的这个事实的认识,对于他将在他热爱的那些人之前或之后死去的认识。对她的寂寞和孤独的认识,对她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无能为力的认识
孤独是强烈焦虑的来源,引起羞耻感和罪恶感。
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的囚牢中解脱出来。
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从原始到现在,所有人类面临相同问题)这些回答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个人所达到的个性发展程度
幼儿阶段:没什么发展,与母亲一体,没有孤独感。 幼儿时期:与自然一体 原始部落:迷狂文化(强烈的、它产生于包括身心在内的全部人格、暂时的和周期性的) 现代:酗酒和药瘾 -----更加孤独
第二种摆脱孤独方法,雷同一致性结合。建立跟群体、风俗、习惯和信念保持一致的联结。你的需要和别人真的是一致的吗?”女性必须要瘦“其实是被商业,被消费主义包装出来的结果。商业文化的趋势是日益明显的消除差别的趋向。这是和平等观念的变化日益相关的。
平等作为个性发展的条件
康德:任何人都不是实现他人目的的工具,大家都是平等的,因为人人都是目的而且仅仅是目的,而绝不意味着互为手段。
今日的平等意味着“雷同”而不是“一致”
这个社会需要人人成为原子,各个同一
民众: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个人从三四岁就被引导到一个一致化模式中来,因而从没有失去与群体的联系,甚至作为他最后一件重大社会事件的葬礼,也严格地按照这种模式进行。
工作程序化和娱乐公式化的作用。从生到死,从这星期一到下星期一,从早到晚,一切活动都按部就班,都预先规定好了。陷入此种循规蹈矩之网的人应该怎样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只被赋予了一次生命机遇,带着希望和失望、悲哀和恐惧、爱的渴求、对空虚和分离的畏惧的人呢?
缺乏爱的能力导致的结果。
第三种摆脱孤独的方法,创造性活动
在任何创造性的工作中,人们需要把自己和身外的物结合起来。就可以克服分离的焦虑。
只适用于那些我自己可以计划、创造,而且看的见创造带来的结果的从业人员
当代职员的工作过程中,是缺乏这种激情的。(生产线,自杀)
达到人际的协调,在于我与另一个人融为一体,在于爱。这种对人与人之间融为一体的渴求,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的动力。它是最基本的激情。它是一种保存人类种族、家庭、社会的力量。不能实现它意味着愚蠢或毁灭----自我毁灭或他人的毁灭。没有爱,人类便不能存在。
共生性结合的爱:类似母体与胎儿一体
被动形式是屈从 受虐狂 被他人指挥、剥削、伤害、侮辱 (来摆脱强烈的孤独感和分离感)
主动形式是支配 虐待狂 指挥、剥削、伤害、侮辱他人
相互依赖,没有自尊 eg:北大女生包丽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
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
恋爱:恋是顺流而下的快乐,爱是逆流而上的能力。爱的能力要很强,才能突破那些屏障。
爱是一种活动
一切活动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以达到外部目标为动机,但没有包括活动本身的动机。
一个人为了不安全感、孤独感而工作,另一个为了赚钱野心而工作。这个人是激情的奴隶,其活动实为“被动性”活动,因为是被驱使的。
一个除了感受到他自身以及他与世界的统一之外毫无目的或目标而静坐默想的人,是现存最高级的活动,内心自由独立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这种活动。
在积极影响的活动中,人是自由的,使其影响的掌握者;(给予) 在消极影响的活动中,人被驱使,是其并没有意识到的动机的对象。(接受)
期宾诺莎:美德和能力完全是一回事。羡慕、嫉妒、雄心及各种贪欲都是激情;爱是一种行为,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行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而绝不能作为强迫的结果。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买卖型人格:以接受为交换条件
非创造性倾向的人感到“给予”是贫乏的
有些人在牺牲意义上将“给予”视为一种美德。承受剥夺之苦比享受欢乐好。
创造性人格,“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给予”并不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在给予的行为。
男性的性高潮在于“给予”行为。女性也给予了她自身,敞开通往女性中心的大门。在接受性行为中“给予”
物质领域内“给予”并不是拥有很多财物的人就富有,而是慷慨解囊的人才富有。穷人如此卑劣,不仅使穷人遭受痛苦,而且还剥夺了穷人“给予”的乐趣。
精神领域的“给予”他把自身有活力的东西给与他人(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激发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爱是创造爱的能力,无爱则不能创造爱
马克思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对人和对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使对方产生相应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作为“给予”行为的爱之能力,取决于那个人个性的发展。爱以达到突出的创造性的倾向作为先决条件。在这种倾向中,人便克服了依赖性和自诩无所不能的自恋妄想症,摒弃了剥削他人和守财之欲望,从而产生了对他本人能力的自信心和依靠自身能力达到自己目标的勇气。
爱的基本要素
关心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责任
误区:到年龄结婚等。对精神需求的关怀,而不是别人对我怎么评价。
尊重
让被爱的人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我是为你好的名义剥夺对方的自由。真正的爱不是支配的产物。
了解
爱的责任若没有了解作为向导便是盲目的,按照事物的规律去爱着另一个人,发现他,欣赏他,尊重他,这种了解才有可能完成。
了解渴望
德尔菲神庙:认识你自己 爱是唯一途径,可以超越思维的限制,超越语言的误解,达到结合体验的大胆尝试,为了真实的发现另外一个人,更确切的说是为了能够消除某种幻觉,消除我对另外一个人存在的那种不合理的歪曲印象。我就必须客观的认识对方,包括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爱的行为中认识到彼此最本质的东西。
对比
童稚的爱遵循这一原则:我因被爱而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遵循:我因爱而爱,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二、父母与子女的爱
母爱代表着安全、温暖、无条件的给予
缺点:占有欲
不要过分焦虑,会把焦虑传给孩子,孩子能够独立并离开母亲
父亲代表着法律秩序、游历和冒险的世界。有条件的爱,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尽了我的职责。
缺点:报答
以道理和期望来引导孩子,应该忍耐和宽容,让孩子成长中感到自己的能力是慢慢增强的。允许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任。
一个真正的成熟意味着摆脱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身体内成为自己的父母,兼具母亲的良心,也有父亲的品德。
母亲的良心是任何错误都不能剥夺我对你的爱。
父亲的品德是一个人一定会犯错,但我犯了错不会逃避责任,也不会不改正。
三、爱的对象
兄弟的爱
母爱
母爱的本质就是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
性爱
爱上一个人不只是强烈感情,还是一种决定、判断、承诺
自爱
真正的自爱
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肯定来源于人们爱的能力(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像爱自己那样平等的爱其他所有人。
自爱不等于自私
自私自恋的人恰恰是缺乏对自己的关心和喜爱,他们从自己利益出发,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有没有结果,有没有用的角度评价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实际上是用对自己的关心去掩饰自己缺乏爱的能力。
内心缺少生命力,没有办法从自身获得满足,所以向外求。
不断索求就会陷入空虚和失望当中。
自私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
无私的人
不为自己谋求任何东西,只为他人而活。
那就意味着他并没有看重自己
无私的外壳下隐藏着一个难以捉摸的,特别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实质,就是想让所有人都来看见我,关注我,表扬我。
对上帝之爱
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
偶像崇拜式的爱
伤感的爱
想入非非式体验爱情,而不是现实中体验爱情
神经紊乱的爱
利用投射机制关心被爱一方的缺点、不足,若对方投射,就会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
爱不是意味着没有冲突
多数人的冲突实际上是试图避免真正的冲突
两个人之间真正的冲突
不是为了掩盖或者投射,是内心真实的坦露表象
只有发自两个人存在的核心的相互交流,两个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爱才有可能
爱的实践
艺术的实践需要有规范
规范的方法
专心是掌握一门必要条件
专心意味着孤独,独立的能力是爱的能力的条件
专心致志意味着此时此刻的充实的生活
相爱的人尤其应该做到专心,对自身不敏感的人是学不会专心的
耐心
大量时间和忍耐 eg小孩子学走路
对这门艺术给予最大关注,是精通该艺术最大的条件
爱的艺术的实践需要信仰,理性的信仰来源于建立在自身富有成果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的独立信念,而不管大多数人的意见如何
爱的成功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要有信仰就是需要勇气和冒险的能力
弗洛姆1900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1980年去世。如果真正懂得了爱的艺术,你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如果你能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你就一定能够说我因为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