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两阶层体系
这是一个关于法考刑法两阶层体系的思维导图,清晰梳理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阶层与主观阶层,深入解析了违法性与有责性的判定逻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两阶层体系
(客观)违法阶层:客观要件 (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具有违法性/法益侵害性)
行为主体
自然人 (只要求客观上存在一个自然人, 具有制造法益侵害事实的能力(违法能力)即可, 不探讨自然人的责任能力, 责任能力是可谴责性的条件)
单位犯罪
危害行为
特征
判断
分类
作为 (违反刑法禁止性规定的行为)
持有型犯罪 (持有型犯罪属于作为犯罪)
原因
维持持有状态,不是消极无为,而需积极举动
其行为本身就在直接侵害法益
由于持有型犯罪不是不作为犯,不存在作为义务(上缴义务), 因此不能认为,行为人没有上缴才构成犯罪。 只要维持非法持有状态,就构成持有型犯罪。 只要不维持非法持有状态,就不构成持有型犯罪
不作为 (违反刑法义务性规定的行为)
不作为犯的分类
真正不作为犯 (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常考罪名 (这些罪的共同特征是,立法者都设定了法定的作为义务而行为人不履行)
丢失枪支不报罪(129)
遗弃罪(261)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276条之一)
拒绝提供间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311)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313)
真正不作为犯中,不履行作为义务的方式,既可以是积极举动,也可以是消极静止
不真正不作为犯 (既可由作为构成也可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当由不作为构成时,称之为不真正不作为犯)
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负有作为义务(应为)
关于作为义务来源,采用“实质的二分说”。 该说认为,刑法上的作为义务是指某个危险源对法益对象产生了危险流, 刑法要求行为人去阻断危险流、保护法益对象。 让行为人承担这种作为义务的实质理由根据有二:
对危险源的监管义务
具有作为可能性(能为)
不履行该义务(不为)
程度要求:与相应作为犯具有等价性
作为与不作为的判断
不作为是指消极地不消除危险,也即有消除危险的义务,却消极地不履行该义务
作为
条件一:积极地制造危险
条件二:制造的危险达到通常性危险的程度 (通常性危险是指通常情况下能够直接导致实害结果的危险)
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的关系
作为犯有故意犯罪,也有过失犯罪。 不作为犯有故意犯罪,也有过失犯罪。 不能认为:作为犯一定是故意犯罪,不作为犯一定是过失犯罪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被害人承诺
等
(主观)责任阶层:主观要件 (行为人对该法益侵害事实是否具有可谴责性)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无罪过事件
事实认识错误
(主观)责任阻却事由
责任年龄
责任能力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