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事件
这是一篇关于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事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21世纪初至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NA的合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DNA损伤和损伤修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知识总结
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
PCR技术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
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细胞学说的确立
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被广泛接受
1838年,马蒂亚斯·施莱登提出细胞学说
1855年,鲁道夫·菲尔绍进一步发展了细胞学说
遗传物质的早期探索
1869年,弗里德里希·米歇尔发现核酸
米歇尔从脓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含磷的物质,命名为核酸
1882年,奥古斯特·魏斯曼提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的理论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基因概念的提出
1909年,约翰森引入“基因”一词
用于描述遗传的基本单位
1910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NA结构的初步认识
1928年,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
发现了遗传物质的转化现象
1933年,奥斯瓦尔德·艾弗里等人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DNA双螺旋模型的发现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该模型解释了DNA的复制机制
玛丽·克里克和罗莎琳·富兰克林的X射线衍射数据为模型提供了关键证据
1958年,马修·梅塞尔森和富兰克林·斯塔尔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了半保留复制假说
遗传密码的破译
1953年,乔治·伽莫夫提出遗传密码可能由三个核苷酸组成
1961年,马歇尔·尼伦伯格和海因里希·马太成功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
1972年,保罗·伯格首次实现DNA重组
创造了重组DNA技术
1973年,斯坦利·科恩和赫伯特·博耶发明了基因克隆技术
使基因工程成为可能
分子生物学工具的创新
1975年,弗雷德里克·桑格发明了DNA测序技术
为基因组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7年,沃尔特·吉尔伯特和艾伦·马克西姆发明了化学测序法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PCR技术的发明
1983年,凯利·穆利斯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PCR)
使DNA扩增变得快速且高效
基因组学的兴起
1986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目标是绘制人类基因组的详细图谱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
蛋白质工程的发展
1982年,乔治·史密斯发明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用于蛋白质的筛选和设计
21世纪初至今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
2009年,单细胞RNA测序技术被开发
允许研究者分析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进步
2012年,CRISPRCas9系统被发现并用于基因组编辑
为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启动
2012年,启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
研究人类微生物群落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精准医疗的推进
2015年,美国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旨在根据个人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信息来定制医疗方案
2020年,COVID19疫情爆发
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分子生物学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检测、疫苗开发和治疗策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PCR检测成为诊断COVID19的主要方法
mRNA疫苗技术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有效的COVID19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