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知识总结
涵盖了遗传学中的染色体、RNA的结构、分类和功能,以及原核生物DNA复制体系。在RNA的结构、分类和功能部分,介绍了tRNA(转运RNA)的结构、功能、种类以及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此外,还提到了核糖体的大小亚基、rRNA(核糖体RNA)和核糖体的tRNA结合位点,以及核糖体的活性中心。在生物学信息的传递部分,描述了从DNA到RNA的转录过程,包括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调控、DNA的转座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理论与应用。
编辑于2024-06-06 15:51:30第二、三、四章总结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转移 ——从DNA到RNA
第四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 一从mRNA到蛋白质
遗传密码一三联子
概念:mRNA上每3个核苷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3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也叫三联子密码
.起始密码子:AUG .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从mRNA 5'-端的起始密码子AUG到30-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
一、三联子密码及其破译
1、利用数学方法试拼遗传密码
假定以3个核苷酸代表一个氨基酸,则可以有43=64种密码,满足了编码20种氨基酸的需要。
2、利用遗传学方法验证遗传密码正确性
用吖啶类试剂(诱导核苷酸插入或丢失)处理T4噬菌体rIl位点上的两个基因,使之发生移码突变,就生成完全不同的、没有功能的蛋白质。
3、利用多聚单核苷酸破译遗传密码
证实了无细胞系统的成功,同时还表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4、核糖体结合技术
tRNA和氨基酸及三联体的结合是特异的,上述结合的复合体大分子是不能通过硝酸纤维滤膜(NC)的微孔,而tRNA-氨基酸的复合体是可以通过的。
5、利用重组共聚物破译遗传密码
以特定序列的共聚物为模板指导多肽的合成。
二、遗传密码的性质
密码子的方向性和连续性
方向性:翻译时的阅读方向只能是5o→3o,即读码从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按5o→3o的方向逐一阅读,直至终止密码子。
连续性: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阅读,密码间既无间断也无交叉。
密码子的简并性
由一种以上的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特性称为遗传 密码的简并性。
简并性生物学意义:减少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影响。
密码子的通用性与特殊性: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特殊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相互作用:摆动假说
这一现象常见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与 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之间。
一、tRNA的结构
1、tRNA的一级结构:长度为74-95 nt(一般为 76nt) 稀有碱基含量丰富(每个tRNA至少含有2个)
2、tRNA的二级结:受体臂、YC臂、反密码子臂、D臂 、多余臂
3、tRNA三级结构: 受体臂,TψC臂的杆状区域构成了第一个螺旋。 D臂和反密码子臂的杆状区域构成了第二个双螺旋。 TψC臂和D臂的套索状结构位于L的转折点。
二、tRNA的功能
1、解读mRNA的遗传信息
2、运载氨基酸的运输工具
3、tRNA有两个关键部位:3'端CCA接受氨基酸,形成氨酰-tR NA;与mRNA结合部位一反密码子部位。
三、tRNA的种类
起始tRNA:特异地识别mRNA模板上起始密码子的tRNA,原核生物起始tRNA携带甲酰甲硫氨酸,真核生物起始tRNA携带甲硫氨酸。
延伸tRNA:起始密码子以外的其他tRNA。
同工tRNA: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为了识别,也就有多个tRNA,即代表同一种氨基酸的多个tRNA。
校正tRNA:当核苷酸发生突变后,通过反密码子区的改变把正确的氨基酸加到肽链上,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四、氨基酰tRNA合成酶
该酶存在于胞液中,与特异氨基酸的活化以 及氨基酰tRNA的合成有关。
氨基酸活化形式:氨基酰-tRNA
氨基酸的活化形式:氨基酰-tRNA 氨基酸的活化部位:a-羧基 氨基酸与tRNA连接方式:酯键 氨基酸活化耗能:2个~P
1、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别有不同的功能:
(1)具有两个不同的tRNA结合点。A位(右)一受位或氨酰基位,可与新进入的氨基酰tRNA结合:P位(左)一给位或肽酰基位,可与延伸中的肽酰基tRNA结合。
(2)具有转肽酶活性:将给位上的肽酰基转移给受位上的氨基酰tRNA,形成肽键。
(3)具有GTPase活性,水解GTP,获得能量。
(4)具有起始因子、延长因子及释放因子的结合部位。
2、原核生物rRNA
5SrRNA:保守序列CGAAC与tRNA分子TψC环上的GTψCG,是5SrRNA与tRNA识别序列
16SrRNA:3'端ACCUCCUUA,与mRNA5'端翻译起始区富含嘌呤的序列互补;还有一段与23SrRNA互补的序列,在30S与50S亚基的结合中起作用。
23SrRNA:存在一段与tRNAMet序列互补的片段,近5 端有一段12个核苷酸的序列与5SrRNA互补。
3、真核生物rRNA
5.8SrRNA:保守序列CGAAC可能是5.8SrRNA与tRNA识别序列。
18SrRNA:酵母18SrRNA3rRNA有广泛的同源性。
28SrRNA:功能不清楚。
4、核糖体有3个tRNA结合位点
.A位点:新到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
P位点: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
E位点:延伸过程中多肽链转移到氨酰-tRNA上释放tRNA的位点,即去氨酰-tRNA通过E位点脱出,被释放到核糖体外的细胞质中。
5、核糖体的活性中心
mRNA结合部位:位于30S亚基的头部。
接受AA-tRNA部位(A位):主要位于50S亚基上。
结合肽基tRNA部位(P位):P位大部分位于30S亚基,小部位于50S亚基。
退出位点(E位):脱酰tRNA(deacylated- tRNA)短暂占据。
蛋白质运转机制
三种去向:保留在细胞液,进入细胞器,分泌到 细胞外。
1、翻译运转同步机制
信号肽假说——蛋白质定位的信息存在于该蛋白质自身结构中,通过与膜上特殊受体的相互作用得以表达。
信号肽——在起始密码子后,有一段编码疏水性氨基酸序列的RNA区域,这段氨基酸序列就称为信号肽。
2、翻译后运转机制
(1)线粒体蛋白质跨膜运输
(2)叶绿体的跨膜运输方式
(3)核定位蛋白的转运机制
蛋白质修饰、降解与稳定性研究
一、泛素化修饰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SUMOylation(小泛素化修饰,SUMO修饰)SUMO(小泛素相关修饰物):98个氨基酸组成提高底物蛋白的稳定性。
NEDDylation NEDD8:81个氨基酸组成 调节蛋白质的功能。
二、蛋白质的类泛素化
三、蛋白质一级结构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
染色体
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
染色体具有的特征: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之间保持连续性;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质和核小体
核小体概念:核小体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DNA(200bp)和蛋白质(组蛋白:含有H 2A、H2B、H3和H4各两个分子构成一个八聚体)构成的紧密结构形式。
原核生物基因组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基因组小,结构简炼。通常仅由一个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DNA含量低。
存在转录单元。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高度集中,形成转录单元。几个基因转录在同一条mRNA上,形成多顺反子mRNA。
原核生物有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
基因是连续的,重复序列少,无内含子,转录后不需要剪接,可直接用来翻译合成蛋白质。
一、原核生物DNA复制体系
(1)解螺旋酶(helicase)又称解链酶 利用ATP供能,作用于氢键,使DNA双链解开成 为两条单链。
(2)单链DNA结合蛋 (single 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 SSB的作用: 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单链完整。
(3)DNA拓扑异构酶
拓扑是物体或图像作弹性移位而保持物体原有不 变的性质。 拓扑酶:改变DNA拓扑构象,理顺DNA链。
(4)引物酶(primase): 是复制起始时催化生成RNA引物的酶。
(5)DNA 连接 连接DNA链 3O-OH末端和相邻DNA链5 O-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接成一条完整的链。
(6)DNA聚合酶
1.以单链DNA为模板 2.以dNTP为原料 3.以碱基互补为指导原则 4.催化形成30,50-磷酸二酯键 5.不能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聚合 6.核酸外切酶活性
DNA Pol |功能:对复制错误进行校读;对复制 和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行填补;去除RNA引物。
DNA 聚合酶 ⅡI(DNA-polII) 对模板的特异性不高,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 态修复。
DNA 聚合酶 |II (DNA-pol |II): 功能: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
真核生物复制子多、冈崎片段短、复制叉前进速度慢
1、复制的起始 真核生物每个染色体有多个起始点,是多复制子复制。复制有时序性,即复制子以分组方式激活而不是同步起动。
2、复制的延长 核小体的拆分和重新装配还不清楚。
3、复制的终止和端粒酶 DNA复制与核小体装配同步进行。 复制中冈崎片段的连接,复制子之间的连接。
切除冈崎片段 RNA引物的是核酸酶 RNAseHI和FEN1等。
端粒(telomere) 是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部分, 通常膨大成粒状。
结构特点: 由末端DNA序列和蛋白质构成。 末端DNA序列是多次重复的富含G、T碱基的短序列。
功能: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维持DNA复制的完整性
端粒酶的意义: 老化与端粒酶活性下降有关 肿瘤的发生与端粒酶活性有关 端粒酶不一定能决定端粒的长度
端粒酶的特点 ·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 ·为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
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调控
①细胞周期水平调控
②染色体水平调控
③复制子水平调控
DNA的转座
转座子:是存在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 位的基本单位。
转座子的结构特征
1.转座子均有一个保守结构,结构中含有一到多个开放阅读框。 2.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是基因序列的一部分,包含一段可以编码蛋白的碱基序列,不能被终止子打断。 3.转座子均有一个编码转座酶基因。 4.转座子两侧是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s),它是转座酶所识别的底物。
转座子分类和作用机制
转座子分类:插入序列、复合型转座子
转座机制:转座子插入到DNA上新的位点,首先交错切开靶DNA,再将转座子连接到靶的凸出单链上,最后填补空缺完成转座。
(一)插入序列转座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s,IS)组成: 二个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s,IR) 侧翼的正向重复序列 一个转座酶(transposase)编码基因
插入序列转座形式: 保守性转座(conservative transposition) 复制性转座(duplicative transposition)
(二)复合型转座子转座
复合转座子(transposons):可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到另一位点的分散重复序列。
复合转座子组成: 反向重复序列 转座酶编码基因 抗生素抗性等有用的基因
DNA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转座产生新的基因。如转座子上带有抗药性基因 一方面造成靶DNA序列上的插入突变,同时也使这 个位点产生抗药性。
转座产生染色体畸变。如转座引起同源重组,可导 致宿主染色体DNA缺失或倒位。
转座引起生物进化。
转座的排它性。
转座引起插入突变。
SNP的理论与应用
(1)基因芯片技术
在固相支持介质上进行分子杂交和原位荧光检测的SNP 分析方法。
优点:高通量,操作步骤简单。
缺点:芯片设计成本高。由于DNA样品的复杂性,有些 SNP不能被检测。
(2)Taqman技术
PCR反应系统中加入2种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 与两个等位基因配对。
(3)分子导标技术
分子导标是一种呈茎环结构的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环状区与靶序列特异性结合。自由状态时呈发卡结构,结合后发出荧光。
(4)焦磷酸测序法
由4种酶催化同一反应体系中的酶级联反应,反应底物为APS和萤光素。反应体系还包括待测序的D NA单链和测序引物。
SNP的应用
人类基因单体型图的绘制
SNP与疾病易感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指导用药与药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