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工业电气
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实务技术部分——工业电气重点知识,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
编辑于2024-10-06 17:42:47工业电气
配电装置安装与调试技术
配电装置的现场检查
配电装置的安装前检查
配电装置具防误操作的连锁装置
机械连锁装置不允许采用钢丝
配电装置柜体的安装要求
基础型钢
应符合规定的安装要求有:
垂直度、水平度允许偏差、位置偏差及不平行度、基础型钢顶部平面
基础型钢的接地应不少于两处
且连接牢固,导通良好
柜体
接地
接地应牢固、可靠,以确保安全
装有电器的柜门
应用截面积≥4mm2裸铜软线与金属柜体可靠连接
安装要求
先将柜体按编号顺序分别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再找平找正
允许偏差
柜体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用>1.5‰
相互间接缝不应用>2mm
成列盘面偏差不应>5mm
柜体安装完毕后,每台柜体均应单独与基础型钢做接地保护连接
以保证柜体的接地牢固良好
安装完毕后
应全面复测一次,并做好柜体的安装记录
配电装置送电运行验收
送电验收
送电
由供电部门检查合格后送电
先将电源送入室内,经过验电,校相无误
合开关(口诀:高变低)
合高压进线开关,检查高压电压是否正常
合变压器柜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
合低压柜进线开关,查看低压电压是否正常
分别合其他柜的开关
移交使用
空载运行24小时,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
同时提交施工图纸、施工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等技术资料
口诀:土蛋书记
变压器安装、试验与试运行
变压器安装与调试技术
变压器安装技术
变压器二次搬运
可采用的运输方式
滚杠滚动、卷扬机托运
搬运时,应将高低压绝缘瓷瓶罩住进行保护,使其不受损伤
搬运过程中,不应有严重冲击或振动
利用机械牵引时
牵引的着力点应在变压器重心以下
运输时倾斜角不得超过15度,以防止内部结构变形
变压器吊装
锁具必须检查合格
钢丝绳必须挂在油箱的吊钩上
变压器顶盖上部的吊环仅做吊芯检查用,严禁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
顶升大型变压器时
应将千斤顶放置在油箱千斤顶支架部位
升降操作应协调,各点受力均匀,并及时垫好垫块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
口诀:3测、3检、3试验
与绕组相关试验
3测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测量铁芯及夹件的绝缘电阻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变压器新装注油以后,耐压试验要求
大容量变压器,必须经过静置12h才能进行耐压试验
对10千伏以下的小容量变压器,一般静置5h以上才能进行耐压试验
绝缘油或气体试验
绝缘油试验或SF6气体试验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应检测
六氟化硫气体含水量检验及检漏
含水量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变压器应无明显泄漏点
与使用相关试验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变压器
应进行5次,每次间隔时间宜为5分钟
应无异常现象
750KV变压器
第1次冲击合闸后的带电运行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其后每次合闸后带电运行时间可逐次缩短,但不应少于5分钟
冲击合闸,宜在变压器的高压侧进行
对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试验时,变压器中性点应接地
3检
检查所有分接的电压比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联接组别
检查相位
送电试运行
变压器第1次投入时
可全压冲击合闸
冲击合闸宜由高压侧投入
冲击合闸
应进行5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闸
应无异常情况
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
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
变压器并联运行前
应核对好相位
油浸变压器带电后
检查油系统所有焊缝、连接面不应有渗油现象
试运行要注意
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
并做好试运行记录
空载运行
空载运行24h,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电动机的安装技术(高频考点)
电动机安装前的检查
抽芯检查
应做抽芯检查的情况
出厂期限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
出厂日期已超过一年
若制造厂无保证期限时
质量可疑时
经外观检查或电气试验发现
电动机的干燥
应做干燥的情况,绝缘电阻不满足下列要求
1KV及以下
使用500~1000V摇表
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MΩ/KV
1KV以上
使用2500V摇表
定子绕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KV
转子绕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KV
并做吸收比(R60/R15“=第60秒的绝缘电阻/第15秒的绝缘电阻”)试验,吸收比不小于1.3
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
应用500V兆欧表测量
对于380V的异步电动机,应不低于0.5MΩ
干燥方法
外部加热干燥法、电流加热干燥法
电动机干燥时注意事项
干燥前
根据电动机受潮情况,制定烘干方法及有关技术措施
干燥温度
烘干温度
烘干温度应缓慢上升
一般每小时的温升控制在5~8℃
最高温度
指一般铁芯和绕组的最高温度
应控制在70~80℃
温度计选用
不允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应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温差热电偶
绝缘电阻测定与记录
测定时一定要断开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测定与记录内容
绕组的绝缘电阻、绕组温度
干燥电源的电压和电流
环境温度
干燥完毕
绝缘电阻达到规范要求
在同一温度下经5h稳定不变后,认定干燥完毕
电动机接线
接线方式
按电源电压、额定电压的不同有两种接线方式
星形(Y)或三角形(△)
星形(Y)一般为220V
三角形(△)一般为380V
指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
电动机的试运行
试运行前的检查
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
应用500V兆欧表测量
对于380V的异步电动机,应不低于0.5MΩ
检查电动机的安装
安装是否牢固
地脚螺栓是否全部拧紧
检查电动机的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线必须连接可靠
接地线(铜芯)的截面不小于4mm2,有防松弹簧垫圈
检查联轴器
电动机与传动机械的联轴器是否安装良好
检查电源开关
电动机的电源开关、启动设备、控制装置是否合适
检查转向
通电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确
不正确时,在电源侧或电动机接线盒侧,任意对调两根电源线即可
对绕组型电动机的检查
应检查滑环和电刷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
导线线路
导线连接要求
架空线路
接头
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一个接头
跨越公路、河流、铁路、重要建筑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处,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
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90%,电阻不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1.2倍
连接
不同材料、不同截面或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连接,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架空线的压接方法
可分为: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
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线连接,可采用T形线架和并沟线夹连接
电力设施保护区
不同电压等级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
是指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保护距离
1~10KV
外侧水平延伸距离:5m
35~110KV
外侧水平延伸距离:10m
154~330KV
外侧水平延伸距离:15m
500KV
外侧水平延伸距离:20m
各级电压导线边缘延伸距离,不应小于
该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弧垂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
以及风偏后导线边线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和
线路试验
测量
绝缘电阻
绝缘子和线路的绝缘电阻
接地电阻值
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工频参数
测量35KV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可根据继电保护、过电压等专业要求进行
检查
检查线路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试验
冲击合闸试验
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应进行3次冲击合闸试验
测试
导线接头测试
电压降法(即测电阻)
正常导线接头两端的电压降,一般不超过同样长度导线的电压降(即电阻)的1.2倍
温度法
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测温
距被测点一定距离外进行测温,通过导线接头温度的测量,检验接头的连接质量
口诀:他冲到沿线两侧
电缆线路
电缆线路敷设
直埋电缆敷设要求
埋深
一般不小于0.7m
穿越农田应不小于1m
电缆
一般使用铠装电缆
电缆金属外皮两端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保护
电缆敷设后,上面要铺100mm厚软土或细砂,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以外各500mm,或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沟底有石块或硬质杂物要铺设100mm厚的软土或细砂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接头处理
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要有铸铁或混凝土保护盒,接头下面垫以混凝土基础板,长度要伸出接头保护盒两端600~700mm
标志
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电缆排管敷设要求
孔径
孔径一般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应不小于100mm,控制电缆孔径应不小于75mm
电缆
应采用铠装电缆
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
人行道上应不小于500mm
一般地区应不小于700mm
电缆井设置
在直线距离超过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要设置排管电缆井
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
电缆保护管敷设要求
为局部敷设
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需设电缆保护管
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电缆从地面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行人容易接近处
保护管深度、伸出长度
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
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
电缆沟或隧道内电缆敷设的要求
敷设顺序
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敷设位置、层数等要求
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
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1m用绑带扎牢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电缆(本体)敷设要求
电缆敷设前检查
敷设前应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
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
目的: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绝缘试验
6KV以上电缆
应做交流耐压和直流泄漏试验
1KV以下电缆
应用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
电缆施放的要求
人工施放
须每隔1.5~2m放置滑轮一个,不得把电缆放在地上拖拉
机械敷设
应缓慢前进,一般速度不超过15m/min
牵引头须加装钢丝套
长度在300m以内的大截面电缆,可直接绑住电缆芯牵引
敷设时不得损坏保护层
充油电缆
总拉力不应超过27KN
穿入管中的电缆应符合设计要求
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
并联敷设的电缆
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
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电缆明敷的接头
应用托板拖置固定
电缆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和耐压试验(电缆敷设结束,使用前)
绝缘电阻的测量
1KV及以上的电缆
可用2500V兆欧表测量
测量前
用导线将电缆对地短路放电
当接地线路较长或绝缘性能良好时,放电时间不得少于1min
测量完毕或需要再测量时,应将电缆再次接地放电
网络解释:当在直流试验后,如不能有效的释放掉直流残余电荷,投运后在直流残余电荷加上交流电压峰值将可能致使电缆发生击穿。
耐压试验
用直流电压进行试验,试验电压标准应符合要求
耐压试验的同时,用接在高压侧的微安表测量泄露电流
防雷与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架设接闪线
使雷直接击在接闪线上,保护输电导线不受雷击
增加绝缘子串的片数
加强绝缘
减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装设管型接闪器或放电间隙
限制雷击形成过电压
装设自动重合闸
采用消弧圈接地方式
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接闪线设置
110KV
沿全线装设接闪线
220~330KV
应全线装设双接闪线
杆塔上接闪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为20°~30°
500KV及以上
应全线装设双接闪线
输电线路愈高,保护角愈小
雷电特别强烈地区
采用双接闪线
少雷区或雷电活动轻微地区
可不沿线架设接闪线
但杆塔仍应随基础接地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
预防直击雷
采用接闪针和接闪线
发电厂防雷
采用金属氧化物接闪器
变电站防雷
采用阀型接闪器
靠近变电站的进线,须架设1~2KM的接闪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