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机械设备安装
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实务技术部分——机械设备安装重点知识,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
编辑于2024-10-06 17:44:52机械设备安装
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
口诀
想放茶点就调酱,不加食盐
程序步骤
施工准备→设备开箱检查→基础测量放线→基础检查验收→垫铁设置→设备吊装就位→设备安装调整→设备固定与灌浆→设备零部件清洗与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设备试运转→工程验收
大步骤
准备→开箱→基础→设备安装调试→验收
设备开箱检查
参加人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检查记录内容
箱号、箱数及包装情况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重要零部件需按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随机技术文件
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装箱清单、专用工具
缺陷情况
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锈蚀
其他需要记录事项
设备基础验收
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验收要求
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配合比、养护、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施工单位提供
对强度有怀疑时
复测
由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进行
重要设备基础
预压强度试验
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
包括:大型锻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大型油罐
设备基础位置、标高、几何尺寸验收要求
主要检查项目
基础坐标位置、不同平面标高、平面的水平度、平面外形尺寸、基础的垂直度、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凹槽尺寸
符合规定,并有验收资料和记录
预埋地脚螺栓孔
中心线位置、深度、孔壁垂直度
预埋地脚螺栓检查验收
直埋地脚螺栓
中心距、标高、露出基础长度
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测量要求
中心距应在其根部和顶部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最大值
标高应在其顶部测量
螺母和垫圈
配套
螺母和螺纹
保护完好
胀锚地脚螺栓
基础混凝土强度
不得小于10Mpa
不得使用胀锚地脚螺栓
基础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有裂缝的位置
设备试运转
步骤
安装后调试→单体试运转→无负荷联动试运转→负荷联动试运转
单体试运转
无负荷试运转
负荷试运转
针对无须联动的设备、规定需要做的设备
顺序
先手动、后电动;先点动、后连续;先低速,后中、高速;
设备装配
一般装配顺序
组合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配
一般步骤
清洗的零部件涂润滑油(脂)→按标记及顺序进行装配
设备灌浆
一次灌浆
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预留孔进行灌浆
二次灌浆
设备精找正、地脚螺栓紧固、检测项目合格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灌浆
灌浆料要求
细石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CGM高效无收缩灌浆料、RG早强微胀灌浆料等
垫铁设置
作用
找正调平(达到设计标高、水平度)
均匀将力传递到基础
主要传递设备重量、工作载荷、预紧力
考点
垫铁位置
每个地脚螺栓旁边
设置在底座主要受力部位的下方
接缝两侧各设一组垫铁
深入设备底座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中心
相邻两组垫铁间距
宜为500~1000mm
平垫铁
薄的在中间、厚的放下面
斜垫铁
上面一块:上平设备斜面在下;中间一块斜面在上,平面与平垫铁相接;中间一块用于调整;
垫铁露出底座边缘长度
平垫铁应露出10~30mm
垫铁间固定
用定位焊焊牢(铸铁垫铁除外)
地脚螺栓距离孔壁一般大于15mm
提高设备安装精度的方法
应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着手
选择适当、合理的装配和调整方法
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
必要时选择修配法,对补偿件进行补充加工,抵消过大的安装累积误差。这种方法是在调整法解决不了时使用。
设备安装允许有一定偏差,有些偏差有方向性
有利于抵消设备
附属件安装后重量影响
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影响
有利于抵消零部件磨损影响
有利于抵消摩擦面间油膜影响
口诀:孕妇抹油
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偏差的方法
调整两轴心径向位移时,运行中温度高的一端(汽轮机、干燥机)应低于温度低的一端(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调整两轴线倾斜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补偿运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
设备基础
垫铁埋设
设备灌浆
地脚螺栓
测量误差
设备制造与解体设备的装配
加工精度
装配精度
环境因素
典型零部件装配
螺纹连接件装配
一般螺纹连接
有规定预紧力螺纹连接
适用于
有密封要求的容器
设备上重要螺纹连接件
常用的紧固方法
定力矩法、测量伸长法、液压拉伸法、加热伸长法
口诀
巨神也热
过盈配合件装配
含义
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孔的各个方向上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各个方向上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此差为负时是过盈配合)
装配方法
压入装配
低温冷装配
加热装配法
现场安装主要采用此法
齿轮装配
轴向错位
特指: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副
允许偏差
齿宽B≤100mm时,轴向错位应≤5%B;
齿宽B>100mm时,轴向错位应≤5mm;
压铅法
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允许偏差
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间隙的3倍
铅丝长度不应小于5个齿距
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丝
着色法
用途
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
颜色涂在小齿轮上、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
圆柱齿轮
与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
圆锥齿轮
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并接近小端
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可逆转的齿轮副、齿的两面均应检查
齿轮基准面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靠紧贴合
且用0.05mm塞尺检查不应塞入
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应符合传动要求
联轴器装配
机械式联轴器
刚性
包括凸缘、夹壳两种
挠性
包括滑块、齿式、滚子链、十字轴万向、轮胎式、梅花形、弹性柱销、膜片、弹性套柱销、蛇形弹簧、V带轮钢砂式安全联轴器等常用类型;
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测量方法
将两个半联轴器暂时互相连接
在圆周上画出对准线或装设专用工具
测量工具包括
塞尺直接测量
塞尺和专用工具测量
百分表和专用工具测量
每转90℃测量一次,记录5个位置的径向位移测量值及轴向位移测量值;
测量联轴器端面间隙时,应将两轴的轴向相对施加适当的推力,消除轴向窜动间隙后,再测量其端面间隙值;
轴承装配
滑动轴承装配
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包括:
瓦背与轴承座孔的接触要求、上下轴瓦中分面的结合情况、轴瓦内孔与轴颈的接触点数
厚壁轴瓦
未拧紧螺栓时
用0.05mm塞尺从外侧检查上下轴瓦结合面,任何部位塞入深度≯结合面宽度的⅓
需刮研
薄壁轴瓦
在装配后
在中分面处用0.02mm塞尺检查,不应塞入
接触面不宜刮研
轴颈与轴瓦
顶间隙
用压铅法检查
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3倍
侧间隙
用塞尺检查
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½~⅓
滚动轴承装配
装配方法
压装法
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
不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入力
温差法
应均匀的改变轴承温度
加热温度不应高于120℃
冷却温度不应低于80℃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中心线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且用0.03mm塞尺检查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⅓
口诀:坐120
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的轴承,应在轴承½空腔内加注规定的润滑脂;采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