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调控分析
详细介绍的针对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宏观调控手段,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构性改革内容,以及当前国内经济调控的方向等进行了精准分析,有利于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预期分析。
编辑于2024-10-07 15:13:55经济 调控 分析
概念
通货膨胀
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胀和一般物价上涨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因为供求失衡而造成物价上涨,其上涨是局部、暂时、可逆的,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其国内主要商品物价上涨是普遍的、持续的、不可逆的。
通货紧缩
是由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归纳为4种类型:1、欧文·费雪提出的债务性通缩;2、货币主义者认为的货币供给性通缩;3、本·伯南克提出的信贷性通缩;4、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和有效需求不足。
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政府宏观调控是系统工程。对称型反周期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本质。
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的改革,解决的是结构性问题,改变的是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宏观 调控
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五个方面,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金融和汇率稳定。
手段
经济手段
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经济政策包括: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证券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
价格政策
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市场指导性价格等物价调控
粮食最低限价、房地产最高限价等
税收政策
增税、减税、免税、税收优惠、实行阶梯征税、关税调整等
信贷政策
国债、专项债、地方债、严控信贷、信贷宽松、债务展期、提前还贷、降准、货币超发
利率政策
加息、降息、免息
汇率政策
人民币升值、贬值,稳定汇率
证券政策
股市对外开放、注册制、融资融券、熔断制、t+1交易、量化交易、证券监管、去杠杆政策
产品购销 政策
粮、棉、油等取消统购、派购政策,执行国家计划价格的合同定购。国营粮食、食品、蔬菜、水产、木材、医药公司和供销社,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平衡供求,稳定市场。
产业政策
政府补贴、高新行业补助、高新产业降税、引导去过剩落后产能、限制土地过度开发
法律手段
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政府强行干预企业生产经营。例如政府吊销某公司的营业执照、停业整改、取缔相关产业等等,类似这种情况都属于行政手段。
限制或停止地方政府投资、淘汰老旧装备、禁止虚拟货币、国企改制重组、取缔相关产业、限制土地过度开发
结构性 改革
去产能
第一、聚焦于“落后产能”,而非所有的“过剩产能”。即聚焦于低效率重污染的产能。 第二、加大力度处置“僵尸企业”,并不是所有竞争力有困难的企业就是僵尸企业,压力可能迫使这些企业完成升级换代。 第三、依靠公平竞争的制度,让市场自发地“去产能”。
房地产 去库存
第一、“人口能进来”,即加大户籍改革,健全农民工进城配套制度; 第二、“人口方便进来”,即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三、“人口乐意进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吸引力。
去杠杆
第一、通过债转股、债务剥离、破产核销坏账等减少债务总量、改善债务结构、消除高利息负债; 第二、注入有效资本,增加股权资本。
降成本
第一、关键着眼点为降制度成本,减少行政管制。 第二、企业所得税进一步下降空间已经很小了,但各种各样的行政性收费“多如牛毛”,需要结合政策减降。
补短板
识别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有效投资。
对比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宽松
促成经济短期稳定发展
长期则带来恶性膨胀:产能过剩、杠杆高企、企业竞争力下降
结构性改革
去杠杆去产能
确保经济长期健康增长
短期造成经济冲击:经济下行、失业率增加、居民消费信心下降
调控 历程
81年
通货膨胀
压缩基建、减少财政支出、严控银贷、冻结企业存款
通胀下降
88年
通货膨胀
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整顿信贷、管控物价、提高利率、抑制民营发展
经济下行、失业增加、市场需求疲软
98年
通货紧缩
增发国债、加快基建、降准降息、国企改革、对外开放
带来10年繁荣,但银行不良资产创新高
08年
通货紧缩
加大政府投资、货币宽松、加大金融支持、货币超发
产能过剩、债务高企、国进民退(地方和居民债务高)
18年
通货膨胀
降准降息、财政整顿、金融去杠杆、减税、稳定汽车消费
经济受到财政整顿和金融去杠杆的误伤
中国 经济 特点
中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GDP比重过高,巨大的债务以房地产作为抵押,容易成为金融系统性风险。
规范金融,结构性改革,稳定房地产
我国城市家庭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占比高达56.3%,存款和理财资金期限短,容易引起货币流动性风险。
货币宽松、降准降息,刺激消费
贷款集中投向房地产行业、“两高一剩”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经济下行使不良贷款持续走高。
稳定房地产、国企改制重组、严控地方投资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个人投资者开户数量占比80%,持股市值占比40%,“羊群效应”显著。
投资者结构优化、规范股市
中国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高企,地方政府财政不足,投资难、化债压力大。
限制地方投资、发放专项债、帮扶地方化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宏观杠杆率偏高,金融安全空间被消耗,带来银行资产恶化、金融风险积聚、抑制居民消费等不良影响。
去杠杆,规范银贷信贷,居民化债
24年 调控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社会普遍预期偏弱。
通货紧缩,同时货币超发、居民储蓄新高
流动性陷阱及有效需求不足
壮大实体经济、增进民生发展、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精准有效控制投资、降低投融资成本、收缩性谨慎抑制措施,投资引进来走出去
现实:降准降息、压缩基建、证券调控、减少负面清单、去产能、发展新质产业、一带一路
内需疲软、失业率增加、新质产业发展
预期 措施
怎么刺激货币进入市场流通、提升居民消费积极性、提升有效需求供应?
居民增收入稳就业、供需结构性改革
继续降准降息、减税、证券调控、结构性改革、稳定房地产、精准有效投资、大力发展民生、深化农业改革、稳定进出口
分析
国际经济普遍下行、战争频发,中美金融战进入相持阶段
稳定汇率、调控证券、调控美债、调控关税、调控利息、产业调整升级、调控投资
国进民退,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实体经济低迷
扶持地方产业改革发展、发放专项债,降息债务展期、制定地方化债规划、简政节支
股市先抽水后灌水、同时实体经济下行、个人投资者猛增
先防止资金外逃、稳定汇率,后吸引人民币回流、人民币升值
短期刺激居民消费,长期还是要打压,持续投资者结构优化,导向实体经济
货币流动性较差,同时货币超发、居民储蓄居高不下
降准降息、货币贬值、商品以旧换新,刺激居民消费,鼓励投资实体经济
部分低端商品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竞争力底下
去产能去库存、家电下乡补贴、结构性改革,发展新质产业、精准有效投资
农民工失业回乡,农业发展落后
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民生工程、深化农业改革、推进供销社体系、进行农村土改再分配
居民信心不足,失业率高企,消费低迷
加大国内有效投资、引进外企投资、稳定国内就业形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信心
大学生过剩,毕业即失业,技能与需求不匹配,教育资源浪费
发展职业化教育,促进人才供需平衡,促使人才早就业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