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需求,教育,教育目的,导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批判和建议
导论
教育和实践教育学(存在于所有社会中的人类活动)
非系统的教育思想 教育艺术 教育学
教育学的艺术理论 教育理论归纳知识: 目的 手段 对象
教育目的:应该达到 接近的特定人格状态,建立在道德判断的基础之上
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以目的为前提,技术性规范
受教育者的理论是描述性或经验性的理论
实践教育学:指导行动的教育学规范性理论
语言
信息功能
表达要求和感情
纲领性定义 口号 比喻
实践教育学的语言
表达感情
教育科学的任务
研究目的:获取有关教育行动领域的认知,描述对象 提出法则性假设 说明现象 预测发展
需要清晰的概念
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中的概念建构问题
多义和模糊性
培养 教育
语言 概念 现实之间的差距
语言领域:能指 所指约定俗成
概念和判断领域
现实领域
概念的功能
经过抽象的思想内容,内涵外延
科学概念构建的任务,尽可能准确的确定概念的内容
科学概念构建的程序
定义规则:种 属,不交叉不重叠,不循环,更加清楚,肯定性表述
概念解释:一个清晰的概念取代一个或多个不清晰的概念
相似可替代,消除多义模糊,富有成效,简单
教育
具有不同的含义,术语混乱加大
教育问题领域中的概念混乱
有意识的活动
有意+无意,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存在
社会功能
有意识,交往,环境:促使人格形成的诸种因素的总和
促成人们达到值得追求状态的过程
对发展的控制及其对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普通基础
过程,这种过程的结果,教育者的工作活动,被教育者的工作活动,各种关系的影响,社会互动体系两者相互影响,教育家工作活动的目的
极度偏离语言惯用法的情况
教育塑造心灵
有损于精确性的调整建议
通过相互影响改善他人 自己的行动
意图不容易被观察到
改变是否由教育者施加
对教育一词词义的分析
日常生活语言中的含义
动词形式的词源学
借助外力而对对象实施影响
成人实施对青少年的行动或工作
在近代教育学中的专业语言中的含义
教育的过程概念和产品概念
描述性概念和计划规范性概念
价值中立,价值开放,附加价值
意图概念和效果概念
行动,非意向事变;应然成为现实
成果概念
偶然结果性
行动概念和事件概念
效果归因于谁
教育概念的精确化
教育作为行动
人类本性对自然时间的干预
初态,目的,手段
教育作为社会行动
社会行动与社会互动的区别
教育行动是社会互动的组成部分,互动综合复杂
行动者的行为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对自我教育的批判
学习的特殊类型
以心理素质作为努力的结果
知识 态度 观念 行动准备 情感准备 技能 技巧 兴趣
心理素质的建构 概念 保留或避免
加强
引出新素质
克服或限制现有素质的影响
教育的尝试特征
提升意图
教育的对象:任何年龄的人
教育的主体
有能力实现改善他人人格的社会行动的人
小结及其对其他问题的展望
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
普遍化程度很高的一般性概念
教育概念是一个理论性的概念
教育首先表示一种持续的行动单元或行动系统
宽泛理解提升意图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影响
关注教育之外的多种因素
教育目的
所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结束时已经促成的学生身体和心灵的状态
教育目的问题领域的概念混乱
培养目的
培养理想
教育理想
教育学目的
教育的目标
教育任务
培养任务
教育学任务
教育意图
学习目的
一类特殊的社会文化规范
对目的一词的词义分析
目的 任务 结果 效果,目的与意愿行动相连
教育目的概念的精确化
一种设想的人格特征(规范),通过教育变为现实
心理现象 文化现象 应然要求或规范
教育目的究竟描述什么
想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描述的心理素质可以用相关的行为来证明和解释,并不可以用行为代替
社会状态是否可以作为教育目的
人格状态,社会或文化状态
教育改变人本身
谁来规定 追随教育目的
教育者本身的目的,所欲之物
立法者
其他人 受教育者 期望之物
组织是否可以作为教育目的的承载者
只有人能成为承载者
教育目的和教育组织的目的是不同的
教育目的的规范性观点
描述 要求
教育目的作为受教育者的理想
教育目的作为对教育者的任务规范
规章 意愿。行为规范 任务规范
教育目的和科学的价值相对主义
是否有价值 取决于评价者
可行性能否作为教育目的的概念特征
否。作为理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界限受到经验和知识的影响
教育目的的目标和功能
教育行动的定向,成为教育政策的方向
成果检验的尺度
稳固或削弱社会的价值制度
提高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声誉
避免对教育工作者的控制
子主题
小结
基本概念:教育目的是一种设想的心理素质,人们尝试通过教育在受教育者身上实现
规范概念
教育目的是一种规范
双重内容
理想 期望
规范
教育需求
词义分析
需求的含义:必要的 缺乏的
解释教育需求的可能性
描述性或规范性
根据教育的事件概念或行动概念
本质特征 偶然事件
教育需求概念的初步精确化
人就其自然的必要性而言依赖于他人行动的特征
逻辑经验分析:教育需求是人的本质特征吗
可教育性进行证实
对成果前景的评价
教育需要进行证实
学习需求进行证实
反驳 没有教育而成为人 环境的影响 通过经验获得认识 不能将学习和教育混为一谈
在目标手段视角下的反驳
意识形态的批判分析:教育需求作为一个口号
原罪 拯救 完善
教育作为一种财富
教育需求口号的价值
小结和展望
人为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