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1、构建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初次分配:靠个人实力获得报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资源/土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贡献分配;其形式和性质由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①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企业收入伞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
在初次分配的过程中,强调“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构建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责任
国民收入再分配:指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①税收和非税收收入②财政转移支付③银行信贷政策④价格机制⑤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手段,在各收入主体之间以现金或实物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弥补初次分配不足的过程,也成为派生收入
再分配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更加强调公平的原则,具有通过国家权力强制进行的特征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1)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治安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
(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照比例地协调发展
(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方针,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通过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更加公平地保证所有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需要,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关键举措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
3、构建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格局,还应当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第三次分配:指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基于自愿原则,以募捐、捐赠、资助、义工等慈善、公益方式对所属资源和财富进行的分配
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工艺慈善事业,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和谐
4、构建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格局,还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途径
(1)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即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均占少数,呈现类似橄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