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土中国
这是一篇关于乡土中国的思维导图,内容有从欲望到需要、名实的分离、血缘和地缘、长老统治和无为政治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乡土中国
乡土本色
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
依赖土地
定居是常态
熟人社会
论文字下乡
乡土社会的本质: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与人面对面接触
因此有时不通过语言也能很好地传情达意
再论文字下乡
时间上:经验大多通过口述代代相传,自古未发生改变
空间上:人们多为面对面地往来,不需要文字
差序格局
西洋社会:团体格局
有明确的界限和层次组织
产生个人主义以及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
乡土社会:差序格局
中心为自己
产生自我主义,人和人之间讲交情而不计较权利与义务
男女有别
乡土社会
亚普罗式:相信存在先置的秩序,人只需要维持
追求稳定,认为需遏制造成破坏性的因素
故有男女有别:认定男女不必认同
现代社会
浮士德式:相信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在于不断冲破阻碍的过程
倾向于不断求同
没有实用性,不利于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家族
家庭沿着父系延伸形成氏族,主要功能是作为事业组织
家谱、家法:主轴为父子
两性间感情矜持和保留:生育为家族事业让步
西洋社会
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育抚养组织
故主轴在夫妻之间,两性之间感情是凝合的力量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团体格局: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产生神:即宗教观念
有代理者就会要求代理者保证人人平等的原则
产生权利和宪法的观念
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的道德理念
推己及人:每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私人联系都被一种道德要素维系着
礼治秩序
追求“礼”治: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
*由于乡土社会时间和空间上不流动的特性
追求法治:维持力量在国家权力
传统的效力较小:变化太过迅速,“传统”不会代代适用
无讼
礼治是对规矩的服膺:理想状态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遵守,内化为良心和习惯
故最理想的维持秩序的手段是教化而非打官司
目的:厘定和保护规则
*法治秩序的建立还需要社会结构与思想观念上的改革
无为政治
权力
横暴权力:以阶级斗争为特点
同意权力:以监督权利与义务与维持契约为特点
由于乡土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小农经济的特点,形成“无为而治”的模式
长老统治
长老权力: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中教化式的权力
*注重长幼秩序
血缘和地缘
血缘社会:缺乏变动,用生育产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
*无商业,故外来人正好成为商业的媒介
地缘社会:契约社会,带来权利、义务和法律
名实的分离
乡土社会不会出现时势权力
出现名实的分离:表面绝对承认长老统治的传统,实质由社会变迁的需要改变内容
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现代过程中,从欲望到需要的变化
从自由到计划的变化
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从经验到科学的变化
血缘社会→地缘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