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我对康复课程的理解
自行整理对培智学校康复课程的认知模块思维导图,为了帮助个体从疾病、创伤、残疾或其他健康问题中恢复、改善和提高其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综合性计划。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我对康复课程的理解
课程导入
概念(是什么)
为了帮助个体从疾病、创伤、残疾或其他健康问题中恢复、改善和提高其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综合性计划
意义(为什么)
提供个体所需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通过康复课程,个体可以学习适应新的身体状态、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改善社交互动能力,以及增强自尊和自信。
具体体现在
恢复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
促进社会融合
疾病预防
性质(是什么)
综合性(交叉融合)
综合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治疗法,以满足个体的多方面康复需求。
个性化(个别化)
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以确保最有效的治疗效果。
长期性(终身伴随)
由于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康复课程通常是长期的,需要持续的治疗和支持。
跨学科性(合作共赢)
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医学、心理学、康复治疗、社会工作等,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性。
全人关怀(全人理念)
关注个体的整体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以实现全人关怀的目标。
内容(怎么做)
注:康复课程的制定实施的依据是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和目标
具体内容如下
儿童、青少年
运动训练和康复(技能发展、损伤康复、性能提升)
认知和学习支持(技能培养、认知训练、学校康复支持)
社交技能培养(社交技能、团队合作、自我管理)
家庭支持和教育(家庭康复指导、家庭教育和资源)
成年人
物理康复和功能恢复(运动治疗、疼痛管理、功能恢复)
职业康复和工作适应(职业培训、工作环境适应、职业咨询)
心理康复和心理支持(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
社交和人际关系(社交技能培养、社区参与)
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改善(慢性病管理、健康促进)
老年人
平衡和稳定性训练(平衡、步态、力量训练)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自理、家务活动训练)
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慢性疾病管理、心脏康复)
认知和记忆训练(认知训练、大脑健康促进)
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情绪管理)
......
培智课标
颁布
2003 年启动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2007 年颁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16 年颁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年版)》
依据
政策依据:“中长期发展纲要” 等、课程依据:2007 年 “课程方案”、学科依据:借鉴普通学校课标、教学依据:教学实践和经验、审定依据:评审意见、文本依据:格式等要求
地位
是教材编写等的重要依据,具有强制性
训练实施
总目标
改善学生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提升其注意、记忆、言语、思维、情绪等能力,促进其潜能开发,为学生适应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分目标
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四个子目标。
原则
小步子多循环
设计课程的思路
秉持学生为本理念:以康复医学理论为基础,借鉴经验设定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四个康复训练模块
活动理论
主体、客体、群体、工具、规则、劳动分工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宏观:如乌美娜教授提出的模式 微观:如余胜泉教授提出的模式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杨开城教授提出的模式,包含四个阶段
康复教学原则
系统化、渐进性、全面性、连续性、专业性、安全性、参与性、积极性原则
康复教学策略
做笔记、学习日志、自主学习计划表、制作学习指引、反馈
康复教学方法
多层次教学、主题教学、合作学习、角落学习
影响训练因素
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训练前、训练时及训练后的状况。 康复训练设施和资源: 康复训练的实施需要合适的设施和资源,包括康复设备、专业人员、康复环境等。 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会对康复训练的方案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训练者的意愿和程度:训练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是康复训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支持和环境:家庭支持、社区资源等都可以促进康复训练的实施和效果。
课前准备
功能评估及教育评估(以ASD为样本)
孤独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美国及中国患病率情况
孤独症的可能病因
基因异常、母亲孕期因素等
我国 CCMD - 3 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
人际交往、言语交流、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等损害
常用评估量表
ABC量表(2-14岁儿童)
CARS(两岁以上婴幼儿)
DDST(出生-6岁)
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0-6岁)
了解各类各年龄段儿童学习特点
智力障碍ID、孤独症、脑瘫、学障、视障等
文献查阅
各机构官网、知网、各媒体平台、新闻报道等
影响因素:康复需求和诊断、身体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个体目标和期望、家庭支持和环境、社会支持和福利资源、文化和社会因素
影响因素:康复需求和诊断、身体状况和功能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个体目标和期望、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和时间、文化和社会因素
影响因素:康复需求和诊断、年龄和发展阶段、个体特点和功能水平、家庭支持和环境、教育和学校环境、社会文化因素